雪溪渔隐者,郊岛是前身。乍见犹疑傲,相逢不说贫。

鹤招穷处士,梅伴老诗人。时共论文酒,衰颜少借春。

()

生死若昼夜,始终理之常。知者付自然,昧者徒悲伤。

观兹缀语言,预计身后藏。要令执绋人,相挽歌其章。

自非旷达士,孰不讳死丧。死丧何足云,逝波日茫茫。

四运迭相代,腊谢适春芳。载歌生挽诗,忧乐两俱忘。

()

晴明无事登霞峰,伸眉极望开心胸。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濛茸。

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

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

()

银屏深掩烛烧残,金粟枝头玉露寒。阵阵西风吹不断,肯教闲却画阑杆。

()

偶题节孝先生传,甚似罗城徐仲车。陇上白杨空复见,庭前翠草不曾除。

何多名士能为咏,为有佳儿好读书。西崦久违应怅望,晴云犹护旧时居。

()

淮海曾闻一伟人,十年卧护息边尘。重来铁骑攻城急,旋执金戈赴阵频。

梦入瓯闽期立极,路遵通泰倏捐身。平山堂下悲风起,魂绕琼花万树春。

()

人生本虚舟,汎汎随去住。名缰苦萦之,奔走在道路。

空馀袒括悲,滂沱几春露。金闺幸通籍,恩湛亦希遇。

九原如可作,日色射银鹭。依稀见羹墙,声容非像塑。

心浓地转隔,夜永梦屡屡。墓门有芭蕉,松桂亦无数。

日落玄猿啼,黄能挂高树。儿身恨飞鸟,有翼可飞度。

天王重柔远,归使每妪煦。馆伴劳近臣,皇华载驰骛。

行行古融州,好近星火铺。六年今始归,一日见坟墓。

黄麻当此时,有不论物故。寂寥人散后,星月鬼神聚。

咿婴或曲跽,天降此翁妪。谁无生子孙,唯此称独步。

儿心尚哽咽,不及生反哺。

()

阿母非职方,乌显螽斯德。职方微阿母,呱呱谁卵翼。

长鼋无仰饲,何以生九肋。彼鲸波翻翻,天角一水国。

夜仰观天文,帝座御北极。而能班执圭,扶摇信鹏力。

帝恩浩如春,所不限异域。里门忽传呼,有使来自北。

手持云锦章,白日绚五色。遂令七十妪,县君带实食。

里儿竞弃母,妇或休蚕织。犹惊有鹊虎,奔走欲一识。

吾何亲见闻,请以意逆亿。

()

包篚东南物,京师天地中。云间瞻象魏,马上遇王公。

宾馆金莲炬,归舟红蓼风。古人别三日,刮目待吴蒙。

()

扶桑枝上交王父,七凤车前谒羽君。

天遣玉笙谁得弄,时时吹起掌中云。

()

晨兴命良俦,驾言翔泮池。汎览君陈篇,载歌斯千诗。

于时日将夕,回风生绛帷。振衣抱孤桐,上堂理朱丝。

一倡三叹息,操雅音更迟。充然各有适,夷愉良自怡。

但兹养厥性,外诱焉能移。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jìng)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chǎng)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箬篷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á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zhǐ),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áng)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ǐ)。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gēng)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tiě)之,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有奇(jī)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土,用讫(qì)再火令药熔,以手拂(fú)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zòng)所得,至今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