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戴叔伦的诗文(293篇)
同时期人物-维基百科
人物生平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
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
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
萧颖士为师,他
博闻强记,聪慧过人,“
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
出类拔萃的学生。至德
元载(756年)岁暮,为避永王兵乱,25岁的
戴叔伦随亲族搭商船逃难到江西鄱阳。在人生地疏的异乡,家计窘迫,于是他开始探寻仕途。 大历元年(766年),
戴叔伦得到户部尚书充诸道盐
铁使
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大历三年,由
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辞官归隐,六月十三日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
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明万历46年(1618年),
金坛知县
张翰中为疏通城内漕河,将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门面粉厂南围墙前),并亲自题立“诗伯夜台”墓碑,即“大诗人之墓”的意思。
泷路下丹徼,邮童挥画桡。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
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维舟更相忆,惆怅坐空宵。
泷路下丹徼,郵童揮畫桡。山回千騎隐,雲斷兩鄉遙。
漁滬擁寒溜,畲田落遠燒。維舟更相憶,惆怅坐空宵。
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
双树含秋色,孤峰起夕阴。屟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
步入招提路,因之訪道林。石龛苔藓積,香徑白雲深。
雙樹含秋色,孤峰起夕陰。屟廊行欲遍,回首一長吟。
五逢晬日今方见,置尔怀中自惘然。乍喜老身辞远役,
翻悲一笑隔重泉。欲教针线娇难解,暂弄琴书性已便。
还有蔡家残史籍,可能分与外人传。
五逢晬日今方見,置爾懷中自惘然。乍喜老身辭遠役,
翻悲一笑隔重泉。欲教針線嬌難解,暫弄琴書性已便。
還有蔡家殘史籍,可能分與外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