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舫齋記

画舫斋记朗读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shǔ)東偏之室,治為燕私之居,而名曰畫舫(fǎng)齋。齋廣一室,其深七室,以戶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溫室之奧,則穴其上以為明;其虛室之疏以達,則檻欄其兩旁以為坐立之倚。凡偃(yǎn)休于吾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yóu)(zú),佳花美木之植列于兩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愛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險蹈難,必曰涉川。蓋舟之為物,所以濟難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齋于署,以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豈不戾(lì)哉?矧(shěn)予又嘗以罪谪(zhé),走江湖間,自汴絕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峽,轉而以入于漢沔,計其水行幾萬餘裡。其羁(jī)窮不幸,而卒遭風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脫須臾(yú)之命者,數矣。當其恐時,顧視前後凡舟之人,非為商賈,則必仕宦。因竊自歎,以謂非冒利與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賴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負,列官于朝,以來是州,飽廪(lǐn)食而安署居。追思曩(nǎng)時山川所曆,舟楫之危,蛟鼋(yuán)之出沒,波濤之洶欻(xū),宜其寝驚而夢愕。而乃忘其險阻,猶以舟名其齋,豈真樂于舟居者邪!

  然予聞古之人,有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終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樂也。苟非冒利于險,有罪而不得已,使順風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裡,則舟之行豈不樂哉!顧予誠有所未暇(xiá),而舫者宴嬉(xī)之舟也,姑以名予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mó)善大書,頗怪偉,将乞大字以題于楹(yíng)。懼其疑予之所以名齋者,故具以雲。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書。

()

譯文

  我到滑縣三個月後,就在官署東邊的偏室,修建了我休憩的居所,并把它命名為“畫舫齋”。畫舫齋的寬度有一間屋子那麼大,它的深度有七間屋子那麼長,用門将房子連通起來,凡進入我的畫舫齋,就好像到了船上。屋子深暗的地方,就在頂部鑿洞開窗,使屋子明亮起來;空疏通達的地方,就在兩邊砌上欄杆,作為坐立的依靠。凡是在齋中休息,就像在船上休息一樣。屋外山石高峻,各種美麗的花草樹木種植在屋檐的兩邊,人在齋中又像是泛舟江中,左右兩邊的山林交相輝映,都令人喜愛。于是就用“舟”來命名我的居室。

  《周易》的卦象,涉及到經曆艱難險阻的,就一定稱作“涉川”。這是因為“舟”這種物件,是用來渡過難關而不是用來安居的。我在官署修建的居所,是用作閑居休憩的,卻反而用“舟”來命名,這難道不違背常理嗎?況且我又曾經因為獲罪被貶谪,行走在江湖之間,從汴河渡過淮河,又沿長江漂流,到了巴峽,再輾轉進入漢水和沔水,總計水路行程幾萬裡。其間途路蹇阻多難,突然遭遇大風浪恐懼的時候,常常呼喚神靈保佑以使自己脫離危險而保瞬間性命的情形,已經有很多次了。當恐懼的時候,我環顧船上的人,不是商人就是做官的,于是暗自感歎,認為如果不是貪圖利益和身不由己的人,誰願意到這裡來呢?全靠老天的眷顧,我得以保全性命。我能夠除去以往的罪責,在朝廷任職,來到這滑州,飽吃官糧,安居官署。回想起從前我輾轉高山大河的經曆,乘船的危險,蛟龍龜鼍的出沒,波濤的洶湧,總使我在睡夢中驚醒。而我卻忘記了自己遭受的艱難險阻,還用“舟”來命名我的齋室,難道我真的喜歡在船上生活嗎?

  然而我聽說古時候的人,有的逃離世俗遠離江湖而逍遙,終身都不肯再返回塵世之中,他們肯定有感到快樂的地方。如果不是在危險當中求得利益,如果不是因為犯罪而身不由己,而是在船上順風而行,風平浪靜,傲然倚躺,一目之内就可以走千裡的路程,那麼乘船而行難道不是一件樂事嗎?考慮到我确實沒有空閑的時間,而“舫”是一種休憩娛樂的船,姑且用此命名我的齋室,為什麼說不合适呢?

  我的朋友蔡君谟擅長寫大字,字體甚為奇崛雄偉,我請求他在齋室的門楣上題寫大字,可是怕他對我的齋室的命名有疑問,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作詳細解釋,并把它挂在牆上。

  壬午年十二月十二日記。

注釋

滑:滑州,今河南滑縣。

署(shǔ):官署,衙門。

治:修理。

燕私之居:歇息的地方。

廣一室,其深七室:一間房子寬,七間房子深。

溫室之奧:指畫舫齋最裡面的房子。奧:深處。

其虛室之疏以達:靠外邊的房子沒有牆壁,疏朗而通達。

蝤(yóu)崒(zú):峥嵘高峻的樣子。

泛乎中流:船行在大河之間。

戾(lì):乖戾,悖謬。

羁(jī)窮不幸:仕途挫折,颠沛流徙。

叫号神明:呼喚上天保佑。

數:屢次。

除去宿負:免去以前受貶谪的罪愆。

誠有所未暇:意思是世亂方甚,自己應該做一番事業,還不能脫身世外,漫遊江湖。

奚曰不宜:怎麼能說不對呢?

蔡君谟(mó):蔡襄,字君谟,作者朋友,當時以書法著名。

置于壁:刻石砌入牆壁間。

參考資料:

1、林薇編著;吳小林主編.山水有清音 古代遊記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第66-67頁

2、張麗麗主編.唐宋八大家文集: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03:第126-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