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 字、45 张图/GIF,深度测评亚瑟士第一双碳板竞速跑鞋,ASICS METARACER——
亚瑟士的第一双碳板竞速跑鞋Metaracer到手已经半个月,第一批sample版据说国内只有18双,6月26日正式发售后铺货量也不会太大——相比平级品牌的碳板竞速鞋动辄奔着2000元去,METARACER国内1490元的定价要亲民一些。
42.5码/US9单只重量190g,相当轻盈。建议比慢跑鞋买大半码
尽管外观上依然很亚瑟士,穿着脚感却会与传统亚瑟士竞速跑鞋,比如虎走们大相径庭
总结放最前面——
几位测试者全马成绩分别在250-400间,尝试了330-630各种配速测评。也在小雨中进行了雨战测试
多图长文,从外观、碳板、上脚实战、购买建议全面解读,即将上市的ASICS METARACER——
当下10个品牌、13双碳板竞速跑鞋主要参数对照
开箱及外观这双「日出红色」的版本全名METARACER Tokyo,本是为东京奥运会推出的。鞋身红色非常亮,颜值是加分项。
有意思的是,整双鞋从里到外,没有任何地方标注鞋款名。除了鞋舌的asics logo、前掌外侧的Flytefoam(中底材质)、后跟外侧TOKYO(东京)字样,再无其它文字。
——亚瑟士不少跑鞋设计都非常花哨复杂,Metaracer算得上「极简」了。
工程网眼鞋面,没有弹性。鞋面网眼密集,鞋头、内侧鞋身和后跟处分别有压胶,提供支撑性。
留意鞋头处,额外还开了一个Type-C接头大小的透气孔,意为更好的散热。
当然我们实际测评下来认为,这也许是因为更多的中前掌着地,每次前掌推蹬中底,热气也会从这个孔中排出(而非进气的作用)。
尝试了两次雨战,也不避讳直接从积水路面跑过去——在整双鞋湿透、鞋内开始有积水时,兴许这个排气孔也会有一丁点儿排水的效果——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孔只会额外让进水更容易。
这只是种猜测。
无弹性的工程网眼鞋面并没有什么吸水性,因而一次1小时的雨中跑步下来,整双鞋实测为201g,雨水重量增加并不明显
鞋面对偏高的足弓依然比较友好,无压迫感。唯一要注意的,如果前掌较宽最好还是买大半码/一码,外侧小拇趾可能会有挤压感。
后跟支撑上,METARACER用料不多,支撑性尚可。与虎走那种异常“坚挺”难以按压的后跟没法比。
在实际奔跑中,因为更向前倾,整双鞋包裹最明显的是鞋身 脚踝处那一圈黑色的海绵部位,后跟支撑的存在感没有虎走那么强烈。
——同样与虎走相比,Metaracer要柔软“亲肤”得多。
同等力度下,METARACER与虎走的后跟支撑对比
中底形状是Metaracer很显眼的部位。与此前ride家族(metaride、glideride、evoride)一样,Guidesole动能弧设计让中前掌上扬非常明显。
以及,与其它跑鞋前掌/后跟触地、鞋头/足弓/鞋尾离地不同,动能弧设计的中底,则是中足偏后位置触地,整个前掌都是悬空状态。
中底动能弧的设计,让Metaracer与地面的接触是中足偏后的位置,整个前掌都是悬空状态
穿着站立后,弧度没那么明显,抬脚离地,弧度会恢复
对比那三双ride系列完全靠中底形状实现的弧度,使用了碳板的Metaracer显然在维持这种弧度上更“韧”、反馈也更“迅速”的多。
穿上的瞬间就能感觉到这种很直接的前倾倾向,碳板的存在,让这种前倾不会因体重作用在前掌上,弧度就明显“减弱”
Metaracer外底橡胶使用了两种材质,鞋头/后跟的GRIP和前掌部位的WETGRIP——前者更耐磨,更硬,后者弹性更好,在湿滑路面的抓地性也更好。
后跟处有较大一部分中底直接外露。Metaracer显然不适合传统后跟着地的跑法,上扬的后跟实际在奔跑中也不太会接触路面。
内置碳板的存在,也承担了原本防过度扭转TPU片的作用(亚瑟士慢跑鞋上常用的Trusstic防过度扭转系统),整个外底看起来也是相当的简洁。
Metaracer不再使用虎走那种颗粒橡胶——这种常在传统马拉松竞速鞋上出现的颗粒,不管是虎走还是adidas的adios、美津浓的皇速等都有应用,跑起来会有非常清脆的抓地感,算得上传统薄底竞速鞋极有特色的脚感。
对穿习惯了传统薄底马拉松鞋的高手,Metaracer外底橡胶的表现会是脚感上表现出明显区别的一点。
关于碳板
碳板出现在运动鞋上的历史很久,用到专业竞速跑鞋上则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现在几乎所有品牌都在研发和升级自家的碳板跑鞋,似乎没碳板就跑不快了——结论没大错,中间逻辑有点问题。
碳板的用处,粗略分为两类,一种类似【碳纤维稳定板】,把碳纤维材料用在足弓下方部位,主要起到增加稳定、保证支撑性的效果,和一些抗扭转TPU材料作用类似。
只不过碳纤维重量更轻韧性更好,这样的稳定碳板形状也更接近Y型、爪型,面积通常不大;
另一种【碳纤维推进板】,则通常全脚掌或中前掌使用,在增加稳定支撑性的同时,配合中底材质的回弹性能,(达到一定配速)产生较为明显的有被推动的作用。
通常这种碳纤维推进板都会搭配弹性更好的中底材料和更大/厚的中底,中底在极短时间大幅度的压缩-回弹,碳板也就起到“推”的效果。因而碳板跑鞋出炉差不多也都伴随着新中底材质的推出。
即便这些跑鞋多数碳板都有推进的效果,依然在形态和设计上区别很大
亚瑟士的这双MetaRacer使用的全掌碳板,定位上会更接近【碳纤维推进板】的概念。
在位置上,有的碳板夹在缓震材料中间(比如Nike next%)、有靠近脚底,碳板放在缓震材料上方(比如adizero Pro)、也有碳板靠近地面,位于缓震材料下方(比如这双Metaracer)。
Metaracer碳板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发挥出中底Guidesole动能弧的性能。
简单理解成,假设Guidesole动能弧相当于一个跷跷板,如果这个跷跷板过于“软”,没有足够的刚度,摇摆会很快停下来,且很大的做功是浪费掉了;另外假设作用于该跷跷板的力被韧性不足的材料稀释,也无法维持原有理想的弧度,就谈不上「滚动前倾向前」的状态。
Metaracer最早设计原型鞋,内侧碳板部分外露,可以看到碳板几乎完全贴着外底橡胶。先跑个几百公里,我们也会考虑拆解这双Metaracer,看看碳板的真面目
而碳板的加入,Metaracer也无需额外使用防扭转 支撑的TPU片存在。提供支撑性、维持弧度、作用力的回馈、减少脚踝的发力(也就是亚瑟士宣传中减少不必要能量输出的效果),全由这片全掌碳板承担了。
同等力度下,Metaracer与虎走、Nike ZoomX Vaporfly NEXT%、李宁飞电䨻的前掌曲折度对比:
另外这里也能看到,在前掌曲折时,Metaracer和next%对脚背处的空间是最大的。
实战性能实际穿着中的表现。几组慢动作对比——
同为较高上扬的鞋头,对比它们的触地点和中底厚度,实际穿起来脚感差别很大
相比虎走,Metaracer的中底用量要厚得多
对比虎走,Metaracer更少用到脚踝发力,启动用到的“能耗”更少一些
不同配速下的实战体验结论——
雨天跑步,Metaracer的防滑没有问题——不管是踩过积水路面还是跑在斑马线白漆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哪怕它的外底看起来过于简单了。
有一瞬间也许你会怀念虎走那种清脆的橡胶颗粒与路面的接触感,但Metaracer前倾的外底也会传达另一个声音:别回头了,向前看吧……
Metaracer与地面接触部分不大,但实际触地面积并不小。湿滑的平整路面它并没有表现出让人很担心的地方
最适合的跑者
平心而论,传统薄底竞速跑鞋的路,亚瑟士的虎走(TartherZeal)、SortieMagic差不多走到了极致;最为经典的Kayano和Nimbus这两款慢跑鞋,每年迭代升级幅度有限——当三年前Nike携破2推出碳板 ZoomX中底、从4%到next%再到即将上市的Alphafly,这种革命性产品对亚瑟士这样的传统跑鞋,冲击是很大的。
很多人因而也会质疑(或者期待),亚瑟士能做出什么真正与之抗衡的产品?这双姗姗来迟的Metaracer,交出的是可以打很高分数的漂亮答卷。
高分在于,
总结下最适合Metaracer的跑者:
关于Metaracer的任何建议,欢迎评论回复交流。
后续有时间的话,再出篇更为详尽的、Metaracer和当今所有碳板竞速鞋的横向测评。
, 提供负有趣、权威的科学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天天向上,知识能量小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