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相亲这个词,总和「奇葩」联系在一起。脱口秀演员徐志胜曾在节目里调侃:「相亲是爱情的盲盒」,在这儿,有人开出了「隐藏款」,也有人遇到了啼笑皆非的种种事端。
不久前,《人物》发布了关于「奇葩相亲」的征集,收到了几百封来信,形形色色的「奇葩事」里,折射着性别的壁垒、认知的差异,以及社会评价体系在无形中的规训和渗透。相亲时双方都在想什么?相亲对象为什么这么离谱?「门当户对」在当今还重要吗?是爱和爱情变难了吗?这些来信里,有《人物》的读者们经历的相亲故事,也有他们对相亲、对爱情、对当下自身处境的思考。
有人认为相亲本身就是失败的,「相亲的都是自然界中找不到对象的失败者」;有人认为相亲是观察世界的途径,可以当成人类学的「田野」;有人终于从相亲走到了结婚,有人不想再相亲,还有人在这条路上越战越勇。一个女孩说,其实自己拥有的已经很多,事业给了她成就感和价值感,朋友给了她陪伴感和幸福感,但她一直记得十几岁时看过的电视剧《我叫金三顺》里所说:「人生就像坐小船渡过太平洋,如果一个人坐船的话,会很害怕。还有,比起一个人划桨,两个人划桨速度更快。」即使已经经历过许多次失败的相亲,她依然想找到那个一起扬帆渡海的人。
文|王双兴
编辑|槐杨
「莫名其妙」相亲,这场短时间内关于爱情的凝视和选择,有试探,有拉扯,有一些隐隐的对决,也有一些尴尬的碰撞……
@Ann 女 28岁
家里一个不太熟的亲戚介绍的,和对方约在一家商场。我是做教育培训的,相亲对象看我包里有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非要我拿出来给他写,于是在奶茶店里,我看着他写了一题又一题。
@元一心 女 34岁
在我24岁的一个暖洋洋的冬日下午,约了不记得谁介绍的相亲对象,在麦当劳,像是两个好朋友一样随便聊着,不知哪个基因动了,我很真诚地问他:「有没有人说过你长得很像黄渤?」他愣了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HO 女 26岁
亲戚介绍的一位麻醉师,比我大两岁,加微信不到三分钟就问我喜不喜欢微积分,我在手机屏幕前愣了好久才没好意思告诉他我大学里的数学课程全部挂掉了。草草应付了事后再无联系,两年后,通过同一家医院的朋友,知道他在外地规培期间猥亵女(bìng)人被开除了。
@KON 女 25岁
通过父母认识的人介绍,男方在电视台工作,我也是学传媒的,本以为会有共同话题,结果加上微信好友的第一句给我吓退了——他直接问我方不方便发一张裸照。我以为是打错字,再三确认,是真的大家理解的「裸照」,立刻拉黑删除。
我觉得对方可能并不想相亲,但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或者各方面原因导致不得不相。只是拒绝的方式千千万,这种我真的不理解。
@烟烟 女 32岁
在相亲群里看到的,感觉条件合适,互相看了照片后加了微信。第三次见面时正好认识一个月,在车里,对方牵手跟我表白,我说咱俩现在在彼此眼里就是副空壳子,先试试看吧。然后,就没有然后啦,表白完之后,对方就消失了。
我至今也没能理解这种莫名其妙的消失,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消失后我突然感觉很累……我甚至跟我妈提议:要不找个大师算算吧,算算我啥时候谈对象合适,就那个时间再去接触人,其他时间就歇歇吧!
@老姜 女 36岁
大龄剩女,相过30次亲吧,奇葩经历太多了。其中一个是大学老师,见面刚坐下就开始陈述自己本来有相处很久的同居女友,两人因为结婚事宜闹翻分手,然后,他用演讲一样的语气说,「分手时她紧紧地抱着我的腰,我当时特别狠心,用力把她的手拉开,我觉得自己以后肯定能找到比她还好的,但是现在回头想想,我对她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又说,他本来无心重新开始,但是已经习惯了和人同居的感觉,所以想尽快找一个人回归同居状态。我……我竟无言以对。
现在想来,对方怀念前任,大概是因为感情也是一种投资,分手就相当于投资失败,付出的成本无法回收,再重新相亲认识新的人,又要开始新的投资,回报率未知,难免让有「投资」失败经历的人陷入犹豫,担心又要血本无归。而我一直单身,年纪又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舒适圈。这种情况下要去接受一个陌生人,就像有人突破了你的安全距离,破坏了一种稳定的平衡,是很不舒服的,所以我心里本能地排斥,会给每一位相亲对象加上丑化的滤镜。
@VV 女
远房亲戚介绍认识,在咖啡厅里很认真地听了他历届的相亲故事,他表达了对各路相亲对象的不满。「我不就迟到三十分钟,为什么第二次约会她就拒绝了?」「我夹了很多我喜欢的娃娃,为什么要给她?」「第一次见面后第二次还愿意出来见面不就是喜欢我的吗?」耐心听完,花了很久,仿佛是一场很顺利的相亲。当他第二次邀约,我以出差为由拒绝了,他家里人竟一大早(没记错是早上7点多)来到我家,向我家人追问原因,核实我是否真的出差,他还给我发消息, 「你是在玩我?」
亲密关系在我看来是彼此的妥协与共鸣,可惜在短暂的相亲时长中,从未感受过。
@夏天天 女 30岁
长辈介绍认识的。从第一天加微信,对方就坚持每天聊天问候,我居然不反感他打电话过来。他很懂得投其所好,知道我喜欢徒步,聊了二十天后第一次见面便约着一起登山。在山上,他带我见了他们先人的祖坟,我也跟他聊了刚去世的外婆火葬的历程,可能我们俩都是奇葩的存在,两个人居然没有觉得任何怪异之处,可能这就是真正的有话聊吧。最后,牵手成功。可后来,见完家人,也带他回老家拜祭了外婆后,没有多久,我们分开了。最后的最后,也正是此刻,还是希望能与这个人携手同行。
图源《酒鬼都市女人们》
「明码标价」符合常规想象的恋爱过程,大多基于了解和动情,两个人逐步熟识,然后恋爱。但相亲有些相反,双方带着恋爱的目的见面,但对彼此一无所知,常常用「标签」触碰「标签」,用「条件」打量「条件」,爱情,这个世界上最不确定、不可控的东西,被纳入KPI考核后,稳妥、合适、门当户对,成为了更优先、更重要的事。
@呼呼 女 26岁
亲戚介绍认识的。约出来吃了个饭,对方就像面试一样各种盘问我,最后居然还要送我回家(我是自己开车来的,对方决定坐我车送我回家)。我想,对方是很现实的,在「面试」过程中想探寻一下我的家庭财产情况,最后送我回家也是同样的目的,看一下我开什么车,住在什么小区。
@小泽 女 31(相亲时27岁)
相亲角,儿子和老妈一起来相亲,男生对我很满意,妈妈则一直在问我家条件,听说我要考博,不能一起供房,就说嫌弃我太矮了。男生回家给我发我很喜欢你,可我妈妈不让,我删了你,不好意思。
@北 男 32岁
老家的一位退休阿姨介绍的,对方是某中央部委的公务员,生理年龄是90后,但外形和谈吐非常像一位中年大妈,交谈中动辄谈到供职单位的待遇福利,说自己只花100万就能在海淀买福利房。听说我是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便说自己再过几年就能升到某某级别,到时候互联网公司抢着要,年薪好几百万不是问题。言辞谈吐像一个油腻的中年普信男,把相亲市场上的男女地位整个倒置了过来。
我做过公务员,待了9个月就辞职出来了。我非常明白体制内大龄女性的情感困境,她们之中不乏名校出身的人中龙凤,但长期生活在温室的庇佑之下,失去了对生活的体察,变得庸俗、世故、无趣。
@匿名 男 33岁
那天还挺热,我早早就来到相亲地点。由于相亲经验少,还有点紧张,坐立不安。过了大约半小时,我看到一对母女一起来到了咖啡厅,心想不会是她吧,结果,还真是。顿时就紧张了。打了招呼之后三人落座,然后,女方父亲也来了。我心态有点炸,想着不能驳了介绍人的面子,硬着头皮聊吧。女方的妈妈问话很实际,房,车,甚至我父母退休前的工作都详细地问到,而这些我都跟介绍人说过。问完之后,这对父母撤了,我也对这次相亲没什么兴趣了。
@22 女 29岁
都是相亲群认识的。有上来就把六本房本像发牌一样摆出来的;有第一次吃饭要强行先给我讲菜的典故,他不说完我不能吃的;有明码标价把女性直接当成生育机器要求生三个孩子还得给孩子上户口的;有第一次见面聊天告一段落突然问我会英语吗然后准备英文面试的;还有套业务方案的……相亲变成了交易撮合,明码标价,既是物化了女性也是物化了自己。这些人硬件看起来都很好,但是依旧无法步入婚姻,他们完全是以做生意的态度来对待可能超脱理性的爱情关系。
@然然 女 25岁
有个朋友在一个相亲平台工作,跟我讲过好几个故事。有个清华女博士,直接买了最贵的套餐,让平台推荐优质精英,要求必须是公司经理或副总裁级别以上的,之后见了五六个,不久之后,开了自己的创业公司。
还有一些特别有钱的男性也会买最贵的服务,让平台介绍精英女性,有钱的,或者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但结果经常是,真正有钱的女性看不上这样的男性,而这个男性又会觉得知识分子女性在图他的钱,反正就是会有很多的计较在里面,你能看出来很多人对婚姻还是寄托着非常多的物质、阶层层面的东西的。
@匿名 女 25岁
一个APP上,有人写道:年底结婚,彩礼50万,现结。「现结」两字,多搞笑。
@宁 女 29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越来越着急,在舅妈的撮合下,我认识了一个在同一城市工作的男生。因为我来自重组家庭,生母是在难产时去世的,而这个男生的家里有一个痴呆的弟弟,在父母一辈的眼里,这就是门当户对了。
这样「门当户对」的相亲很让人苦恼,相亲的时候倍感压力,男女双方都不是在考虑自己的问题,而是考虑双方家庭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是从男方的角度考虑,女方经常只有被挑剔的份儿,这让我很生气,也很沮丧。长辈们安排的相亲,让我知道了我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我只配得到这样的男生和婚姻,这让我对爱情失去了很多期望。
图源《春夜》
「男性凝视」在「相亲」这场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触碰中,关于性别的偏见随处可见。回复问卷的读者大多是女性,她们记录下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对话,以及背后对女性的规训和要求。
@空空 女 27岁
人在日本,被母上大人逼迫加了好些个相亲群,有个群里的大哥加了我微信,上来就说我们是老乡,以后可以一起回国照顾他妈妈……
@1333 女 33岁
红娘介绍,第二次见面,男生提出结婚后必须生孩子,当天就要答应他。
@沧 女 22岁
家里介绍认识的。对方告诉我,谈过两年以上恋爱的女性可以被视为二婚。后续是,直到现在他还在以每个月一次的频率在联系我,而我将这视为钓鱼,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是男性对女性的俯视。
@93 女 37岁
实在难敌亲戚的「好意」,于是有天晚上和对方约在了咖啡店见面。对方上来就和我聊尼采,在我暗示我是心理学毕业的时候依然给我科普半桶水的哲学知识。这些我能理解,毕竟每个人在相亲的场合总想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但后面的话题就让我非常不适了。对方先是直接地问我谈了几次恋爱,为什么分手,还提出了交往后的硬性要求:必须要以他和他的家庭为重心。他让我回答,如果他和我的朋友同时落水,我救谁,最后还问我,你会不会遇到更好的就把我给踢了,我一整个无语住……最后我借口说明天开会,匆忙逃离现场,并直接删除了他的微信。
@豆豆 33岁(此次相亲时年龄为27岁左右)
妈妈介绍某位工友的亲戚的小孩,因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又住在同一个区,便商量说要不要找个地方见面。到了约好见面的那天,突然下大雨,本来以为见面取消,谁知道对方一声不吭就跑到我住的小区,搞得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小区门口接他。因为下雨,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就带着他去了小区里的一家餐馆吃饭。吃饭期间,他主动问起我的居住情况,我说我一个人租房子,房东配齐了洗衣机、冰箱、电视和热水器,他惊讶地问:那你租金很贵吗?那你就不要自己洗衣服了?也不要自己烧水洗澡了?我:有洗衣机和热水器啊……他接着问:那你做家务就不勤快啰?我:这和勤快有什么关系吗?他:因为你都依赖洗衣机热水器这些家电做家务啊!我:???
终于吃完饭,我要送他走,因为小区比较大,需要坐穿梭巴士到小区大门,上巴士后,我从包里掏出了保温杯(当时天气有点冷了)喝热水,他说:你好会养生啊,还随身带保温杯。我:这和养生有关系吗?天气冷难道不该喝热水吗?……他回家以后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大意说我是一个不会干家务、对生活条件要求很高的人,如果我们在一起,他得「供」着我,他觉得花费太大,不适合。收到信息那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
@富琳达 女 30岁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见到了一个40岁的男生,条件挺好,黄浦区有房子,工作稳定,无不良嗜好。他很直白地告诉我,年轻时候玩够了,想收心结婚了,就喜欢我这种学习好的、经历简单的,能处能结婚。
@Q 女 30岁
第一次见面,买了两杯喝的,找地方聊天。对方经典实用主义,目标明确:一年内要结婚,以后生两个孩子,未来另一半要有工作,但是重心还要在照顾家庭和养育孩子身上。他还告诉我,人生没有意义,意义就是传承或者生殖。
我开始思考结婚到底是目的还是一种可能幸福的途径,不经历这个途径我就不配得到幸福了吗?以及,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生育到底是婚姻的目的还是只是一个副产品?无数答案被推倒重来,而这次相亲让我对进入婚姻变得更加恐惧。我不想自己的价值还不如身体某个器官的价值。
图源《金秘书为何那样》
「不尊重」相亲,离不开互相的审视和筛选,当「目标」太过明确,冒犯和刺痛时有发生。
@匿名 女 31岁
平台认识,正常聊天,聊了一阵子,对方提议见面,就答应喝杯咖啡。我提前到了,微信告诉他我穿什么衣服,坐在什么位置。对方一开始说加班,然后说堵车,又说快到了,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觉得差不多该到了,再发消息,已经是微信删除状态。
自认为颜值尚可,即使不符合审美,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这种形式认识,见面需要勇气,如果觉得不合适,没关系。但,约了人,让人等一个小时,然后就微信删除,是怎么回事?至今不理解。
@小开 女 30岁
别人介绍认识的,冬夜十点钟,非约我在县城人民广场见面,站那儿一分钟不到,一直盯着我看,看得我发毛,以天气寒冷为由赶紧撤,十一点,问我对他有没有感觉。
@终离墨 女 30岁
本人残障,应朋友之邀去参加一个残疾人联谊会,又名相亲会。一个男生的母亲注意到我,主动联系工作人员,希望与我沟通交流,这个男生陪同,全程听他妈妈说话。活动结束后不到两小时,他问我对他的印象,以及是否可以继续交往。鉴于实在过分陌生,只好婉转表示当前不熟,五分钟后,收到消息,「我妈都看上你了,你还矫情什么。」拉黑删除,再无后续。
残障青年男女面临着婚恋困境,这是我暂时无力抗争的,但即便如此,真的不希望自己的感情或者婚姻是一场交易,不愿将就,宁可一直单身。
@把孤独都蘸酱 女 28岁
前年楼上的一位阿姨看中我,想撮合我和他儿子,当时我有喜欢的男孩子,就一口回绝,但我妈一定要我加,没办法,加了微信后我很委婉的表达了我的想法(不谈恋爱,微信是我妈硬逼着加的)。对方视而不见,每天都找我聊天,选择性回复,大概一周左右他找我出去吃饭,我不去,他生气,并且威胁我,如果我不从就把这件事告诉我妈。
我把他拉黑,所有陌生来电拉黑,那阵子总听到有人撞我家门,门上还有好几个脏鞋印。有次听到声响从窗口看过去,确定是他,当时我很害怕,真的很怕,要了派出所民警的电话,以防万一,门也不敢出,在网上买了假监控贴在门上,终于消停了。
@57 女 30岁
曾经因为好奇,参加过一场免费的大型相亲活动,我可能是现场为数不多的本科 本地人 工作比较稳定 外貌条件还凑合的女生,我右边坐了一位收入比我高、容貌没有那么出色的女生。男生看我的资料,都是礼貌地问我要,双手接过,笑着问我一些细节,但是对待旁边的女生,有些男生就会很不耐烦地单手拿过她的资料看,然后直接甩回到她面前。我不动声色,但是心里非常不舒服,仿佛被甩资料的那个女生是我。
无论物质或者外形条件如何,我觉得尊重他人这种最简单的道理,都有很多人不懂,我也经历过这种不被尊重的时刻,随意指摘你的喜好,贬低你的人格,否定你的价值,仿佛你的人生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对方牺牲奉献,没有其他选项。这也一度让我非常苦闷,觉得自己没有跟随对方的意愿去服从,是不是做错了。但是后来才发觉,这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并不是正常的亲密关系里应该有的,也不会让我变得更好。看到过一句话:「真正经营一份关系的秘诀,不是将对方打造成你喜欢的样子,而是彼此接纳对方的世界,尊重对方的喜好,在彼此的相处中,慢慢磨合,彼此尊重。」深以为然。
图源《同性三分亲》
「速食年代」如今,我们似乎有了更多遇到爱情的途径,却越来越难以深入地进入到一段关系中。年轻男女品味着速食的爱情,凭借一面之缘定义和被定义,否定和被否定,如《爱欲之死》所言:「随着所有生活领域出现的一种积极化趋势,爱情也被驯化成一种消费模式,不存在风险,不考量胆识,杜绝疯癫和狂迷,避免产生任何消极和被否定的感觉。舒适的感觉和无须承担任何不良后果的刺激取代了痛苦和激情。」
@1942 女 30岁
朋友介绍了一个男生,加了微信简单聊了两句就没下文了。隔了几天,好奇心驱使,问了对方原因,被告知,「看了你的朋友圈,觉得你太文艺(还是什么别的形容词)了,我们不合适。」
花心思去认识一个人是需要智力和毅力的事,肯花心思认识一个人比单纯认识一个人更难。
@cherry 女 32岁
都是校友圈子或社交平台认识的。有二娃隐婚渣男;有和女友同居三年的伪单身男;有约饭完被拒绝后跟我索要饭钱的中科院博士后;还有急功近利要确定关系,被拒绝后诅咒我单身一辈子的师兄;还有拒绝了十多次依然锲而不舍的离异跟踪狂……网络失信成本太低,大家没什么契约精神,今天你骗骗我我骗骗你,明天拉黑找不到人也就无事。
@周周 女 27岁
父母在某相亲网站跟对方的父母认识后推给我,加微信的第一天,说了几句话就各自忙去,此后没有任何沟通,过了一个多礼拜,清明节当天,对方找我,说家里人催了,能不能见个面?我满头问号。且不说这个时间是否合适,见面的理由居然是「家里人催了」,就算真的理由是家里人催,如果你没有意愿去了解和认识,直接拒绝就好,搞得好像完成任务一样,那这个面也没有必要见了。
@阿青 女 27岁
和他在相亲软件交谈过一段时间后,对方约见面,吃饭的过程中还算交谈顺畅,但在付款结账时,最开始绅士地提出他付,又觉得花销300的晚餐太贵,提出aa,但由于在地下车场信号不佳,我没能顺利转账给他,他立刻变了脸色。那一刻让我体会到,人与人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妄想发展更亲密的关系,简直荒谬。
走上相亲,意味着选择面扩大了,可在扩大选择项的同时,真诚和耐心却降低了,大家好像一边相信一见钟情,一边又很难卸下内心防备;想要日久见人心,又耐不下心抵抗新鲜感过去的日子。总之,急也不急。爱情这个东西,一辈子都未必摆弄得明白。
@。 女 27岁
有位前辈说,「不管你情商智商恋商有多高,真诚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事实好像是,认识一个人的成本越来越低,联系也越来越便捷,再也不会有写信、发电报这样在等待中学会期待的爱情了,反而大家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下头,然后换一个新的人;亦或,微信列表不受限,每天换不同的人聊天;再或,你不理我,我不理你,形成所谓的「成年人之间的默契」。
@依依 女 32岁
和两位相亲对象见过面。A在吃饭的时候吐槽之前和自己相亲的女孩和别人有过同居史,父母还离婚,「家里关系乱」,说自己和家人都是传统的人,这种情况不能接受。又问我想什么时候结婚,希望和我就结婚这个项目制定一个deadline,大家再一起朝着deadline迈进,这让我倍感压力,于是没有再见面了。B是个积极联络的大直男,第一次见面就准备了花当见面礼,送我去地下车库的时候,他直接问我「你就说我这样的长相你愿不愿意处下去吧」,然后我们聊了一些比较私人的话题,当我表示两个人可能不适合的时候,他表示惋惜,再也没有联系。
其实前两位男士在我看来都是有优点的。A是一名老师,他敬业,有自己的爱好,而且谈吐温和,如果和他做同事应该很好相处。B是一名项目经理,积极进取,十分敬业有责任心。好端端的人为啥一去相亲就变「奇葩」了呢?我想了想,可能还是因为「相亲」这个形式所蕴含的目的性太强了。你会和第一次见面的客户聊三观吗?会和不熟的同事聊择偶观吗?工作上的人际交往都是以事为主,大家一起合力把事儿做成了就是好战友,不给彼此添麻烦就是好同事,但相亲的交往原则是「观念先行」,虽然彼此还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但要用最短的时间暴露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以此节约交往成本、试错成本,这样的反差可能就是「奇葩」诞生的沃土。很有可能,我也是别人眼里的「奇葩」呢!
@之于 女 34岁
从25岁开始,我迈入相亲的队列。相亲对象遍布各行各业,包括公务员、教师、医生、程序员、金融界人士、中小企业主、科研人员、国企员工、策划、媒体以及出版业等等。学历从专科到博士(后)。血型应该全部覆盖,风火水土星座也轮转一个遍。
很多时候,相亲对我来说,像是一种「田野调查」。我可以趁机了解各个行业、各类人群。所以,每次相亲无果之后,我总是安慰自己,就算是又多了一点社会信息量。
我不喜欢用「奇葩」这个词去描述相亲对象,所谓的「奇葩」,很多时候只不过是跟自己设想的或者日常习惯的认知、举动不太一致。每个人经历着不同的生活,不能因为对方在某方面不一样、不符合想象,或者面对陌生人时有一些失常,就断定对方是奇葩。要说「奇葩」,我最难接受的是隐瞒和不真诚。
有一个相亲,聊了一个月,对方才说自己是离异,还有个女儿。在一线城市的婚恋市场,女生和男生其实是不对等的。到了适婚的年龄,比如30岁,一个男生但凡有世俗的「条件」,学历、工作、日常交流在及格线以上,通常不会单身,或者就是有过婚史。这次相亲以后,我会在这方面比较敏感。如果看到一个男生,资料上写的各项条件都不错,交流起来感觉也还可以,我会主动问:请问你有过婚姻经历吗?就这样,我至少「查」出三四个没交代婚史的人,都是一开始不说,等聊到后面,我问起来才说。自己不能坦然接受离异,等感情升温了,再让对方忽略这些,有点「鸡贼」吧。我不介意婚史,但介意这种鸡贼。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了应试教育带来的筛选和分层,而缺少接纳和共情。我相亲的这些人,多数是「好学生」,他们往往有一种绩优主义,比较「利己」,一方面要把学历红利带到婚恋里来,另一方面要捍卫这种「条件」,很想找一个同样条件不错的强强联合,捍卫利益和所谓的「阶层」,总之是在筛选和计算。但事实上,人是无法被量化的,爱情是很本能的东西。与其去筛选条件,不如多去体会一下对方是什么人格,自己是什么人格,以及自己最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到底是什么。
图源《黑色港湾》
, 探索世界万象,普及科学知识!网罗天下,传递真实的声音。更多精彩有价值的内容传递给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