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带你欣赏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的12篇诗文代表作品。
欣赏之前,我们先一起来重温一下唐伯虎在民间以及文学史上的形象如何。
民间形象,知名度最高的当然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大多数人知道唐伯虎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
但是据历史考证,历史上确实有秋香其人,也确实与唐伯虎同样生活在明代中叶。但两人的年龄没有那么凑巧,秋香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上20岁。
如此,就算秋香在金陵艳名远扬,她和唐伯虎之间也很难发生什么“风流韵事”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20岁意气风发的才子进了青楼,却发现花魁是一个40岁“徐娘半老”的老女人,心里应该不会很痛快。
真实的唐伯虎,也没有逃过历史赋予文人的宿命。自从优待文人的宋朝过去,元明清三朝,文人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
元朝是异族统治,取消了科举制度,一大批才子文人失去仕途机会,转而进入民间、了解民间,这才有了元曲的辉煌。
明代文人地位高了一点,但也只是特定的、位高权重的几位在朝廷中的话语权提高。像唐伯虎这种民间才子,还是只能从民间来,回民间去。清朝更不用说。
不过,唐伯虎本来也是玩世不恭之人,对此并不在意,后来就卖卖画、写写诗,足以糊口度日便可。
过得很通透,活得很明白。
下面来看诗文: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伯虎经典词作,一句“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将闺中女子的婉转情思刻画到淋漓尽致。
每一次读到这句,都仿佛走入到一个女子的内心之中,很难想象一个大男人如何能写到如此细致。
《桃花庵歌》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很著名的《桃花庵歌》,这几年还被民谣歌手陈粒编进了歌曲中,让更多的现代人听到诗中精神。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一首好像是进了语文课本的,短短4句,抓住了鸡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外形,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一个是报晓的啼鸣,平生不敢轻易啼叫,一旦叫错,就会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写得通俗有趣。
《把酒对月歌》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这是一首致敬李白的诗,写了自己与李白的异同点。唐伯虎不想像李白那样锋芒毕露,在朝堂上展示才华,只想在姑苏城外建一茅屋,守着万树梅花、月华满天,很美的愿望。
《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诗的最后两句成了郭德纲的口头禅。闲来写写画画,赚的是清白钱。
郭德纲改写成“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这样便是感谢观众了,内在情致仍然与唐寅一致。
《美人对月》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美人独坐不语,因为世间没有合适的人诉说心事,只好默默说给青天明月听。
自然也是唐伯虎的自白。
《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唐伯虎多以玩世不恭视人,这首却少见地带了真感情。
大抵,是人都抵不过异地思乡的苦楚吧。
《临终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临终诗,人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唐伯虎却没有善到哪里去,仍然是玩世不恭,仍然是豁达通透。
《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一首写元宵的诗歌,抓住了灯与月色的相互关系,饶有趣味。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天寒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诗中写一种对比,邻居各位天天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扰,自己却清净无一事,闲坐在寺中欣赏梅花。
一种文人的清高自得油然而生。
《我爱秋香》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饶有趣味的藏头诗,不过既然与秋香的情事是民间杜撰,这首诗大概也是后人趣作了。
《警世》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最后一首,是唐伯虎几首《警世》之一。
这一系列的诗,唐伯虎并不以玩世不恭的才子示人,而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用温柔细致的笔调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最后一句“冤家宜解不宜结”更是刻在了民族的骨头里,成为人们待人接物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提供负有趣、权威的科学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天天向上,知识能量小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