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从500米高空看湖南,是什么模样?10月8日开展的“还看今朝”湖南十年奋进新征程影像展上,一批航拍影像作品发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湖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从500米高空看湖南,是什么模样?10月8日开展的“还看今朝”湖南十年奋进新征程影像展上,一批航拍影像作品发布。
遥望潇湘,盈盈山水间藏着几多惊喜、几多浪漫。
四水奔流、洞庭舒展,河流生态廊道、湿地公园群,组成了流动的风景线;湘西岩溶地区,曾经石漠化严重的“不毛之地”,如今绿意盈盈;岳阳“江豚湾”,“水中大熊猫”江豚结伴而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省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国庆节前夕,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宣布将共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大宣教”格局,鼓励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环境治理和监督,规划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
10年浸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重塑着湖南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发展观,也潜移默化为百姓的期待和行动,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美丽湖南建设。
“生态兴则湖南兴,生态美则湖南美。”省委、省政府加快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擘画“美丽湖南”的宏伟蓝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将建设生态强省纳入“五个强省”战略目标,以顶层设计锚定发展方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工作部署,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治污,攻坚克难。10年里,湘江保护和治理3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深入,一江一湖四水“十年禁渔”全面铺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连续6年“打胜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一系列重大治污行动接连推进。
修复,全力而为。10年来,持续推进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修复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545座、1911.52公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今年,我省又成功申报了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湘桂岩溶地资江沅江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预算75.6亿元。
整改,迎难而上。10年里,全省上下一心,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力推进长江岸线项目、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港口码头污染、非法采砂、废弃矿山、尾矿库等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得到中央充分肯定。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推动各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说。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秋高气爽,碧空如洗,海晏河清。”在9月举行的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如是描述今日潇湘。
10年来,湖南越来越绿、越来越美,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铺开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美不美,先看水。”船行东江湖,群山秀丽,湖水碧绿,游鱼历历可数。这些年,东江湖水稳定保持地表水Ⅰ类水标准。
去年,全省147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97.3%,排名全国第4位。
天空澄澈,繁星闪烁——
凌晨3时,人们涌入岳麓山景区,赏月观星,日出后还要拍一张星城全景照。“2013年时,一张蓝天白云照,能刷爆朋友圈,如今已成日常。”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唐祥飞说。
10年来,我省空气质量逐年向好,今年1至8月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2%。7月份,长沙空气质量优良水平首次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20名。
青山常在,绿意更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社交媒体称赞中国为“地球变绿”担当主力。其中,“绿色湖南”功不可没。
10年来,我省人工造林近3000万亩、抚育森林近7500万亩、修复湿地145万亩。目前,全省近六成国土覆盖森林,森林蓄积量由10年前4.29亿立方米增至6.41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全国第一。
生物多样,邂逅“稀客”——
岳阳市“江豚湾”本非此名,亦无江豚,过去曾是砂石码头,寸草不生。2017年,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基调,“江豚湾”取缔砂石码头并进行高质量生态修复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结伴而来,成为江湾一景,也带动江湾成为岳阳新景。
在湘阴横岭湖,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首次现身。从湘北石门到湘南江华,濒危鸟类中华秋沙鸭在多处留下曼妙身影,从“稀客”变成“常客”……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勃勃生机,全省582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82.9%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
城市颜值气质俱佳——
对标“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日益完整,全省6座城市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9座城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田园乡风惹人沉醉——
全省126个县市区(含省级管理区)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3万个村庄完成综合整治,“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不断涌现;17个县市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临武县三十六湾,曾经千疮百孔的癞子岭,“变身”绿意葱葱的空中花园。
三十六湾地处湘江源头之一,富含重金属矿藏,素有“湘南聚宝盆”之称。当地一度将矿产资源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以前绵延数公里的山谷遍布着300多家开矿企业,长期乱挖、乱采、乱排,给矿区及下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重建绿色家园,“断腕”整治污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刮骨疗(dú),对三十六湾矿区进行全面整治。如今,三十六湾矿区旧貌换新颜,5000亩矿山变身绿水青山,水质得到大幅改善,癞子岭矿区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
10年来,湖南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陆续出台,以考核促进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河湖长制、林长制、首创总河长令,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每一片山林明确生态“管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对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我省持之以恒“合指成拳”,整治“化工围江”“化工围湖”,淘汰地条钢、小煤矿等过剩产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三线一单”管控措施,推动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优化用地结构和产业布局;开展船舶港口码头污染治理,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推广一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项目,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抓好绿色园区建设。
“10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一倍,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这是9月初,省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我省不仅完成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约束性目标,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还分别降低11.6%、17.1%、28.7%、18.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
截至目前,全省已创建国家绿色园区10家,创建国家绿色工厂100家,进一步提高了绿色发展“含金量”。
青山不墨千秋画,美丽湖南正在铺开新画卷。
(一审:周月桂;二审:李志林;三审:邓梅辉)
, 关注科学,专注在线字典,为您分享趣味在线字典人文。更多精彩有价值的内容传递给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