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斜欲关是哪里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黄河北源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哈拉山脉的一个分支——察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源于巴彦哈拉山脉各亚山北麓的卡吉曲,西源于星辰哈拉山西麓的经论证的宗列曲。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部流经中国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故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富含沙量的河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之为“母亲河”。每年将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将流入大海。其余4亿吨将长期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有利于种植的冲积平原。
扩展资料:
关于黄河的传说——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知道-大禹治水
1.形容月亮和雪的诗句
【雪】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投宿侵侵征骑,飞雪满孤村.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雪和月亮的诗句
月: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邻。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描写月亮和雪花的诗句
【雪】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投宿侵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形容月亮和雪的诗句
【雪】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投宿侵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关于“月亮”和“雪”的古诗
雪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唐·高骈《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5.唐·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6.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唐•元稹《南秦雪》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8.《大雪歌》【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9.《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唐】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月亮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yào)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关于月亮的诗句,加上雪
既含雪有事描写月亮的诗句 大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描写月亮的诗句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李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yào)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yào)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yào)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杜www.ZxZidian.com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7.描写月亮或雪花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
手、掌、席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8.关于月亮的诗句,加上雪
郡斋梅花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月朵千痕雪半梢,便无雪月更飘萧。
不应腊尾春头里,两岁风光一并饶。月夜观雪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月光雪色两清寒,见月初疑是雪团。
看得雪光还似月,元来雪月一般般。冬夜雪月交光忆少年见此烧烛观梅为之怅绝 年代:【宋】 作者:【舒岳祥】 衰(bìng)难禁月色寒,何人更倚雪中栏。
少年妙事今浑忘,折得梅花涉阁看。吴山青/长相思 年代:【宋】 作者:【赵溍】 金璞明。
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
满将春色盛。仙佩鸣。
玉佩鸣。雪月花中过洞庭。
此时人独清。 无题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叙吟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
度水却嫌船著岸,过山翻恨马贪程。如仇雪月年年景,似梦笙歌处处声。
未合白头今已白,自知非为别愁生。苦吟 年代:【唐】 作者:【贯休】 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
因知好句胜金玉,心极神劳特地无。送穆越州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四朝耆旧冰霜后,两郡风流水石间。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
樽前俱是蓬莱守,莫放高楼雪月闲。 又寄王立之 年代:【宋】 作者:【黄庭坚】 南人羁旅不成归,梦绕南枝与北枝。
安得孤根连夜发,要当雪月并明时。
9.月光皎皎
杜甫。
卢纶回乐峰前沙似雪:《绝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写月和雪的诗句,万户捣衣声 唐•:月亮。
《古诗十九首•,笑有此赠》 白云还自散,月照一天雪,皓腕凝霜雪。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天下三分明月夜,门泊东吴万里船,余江上乘兴访之;孟冬寒气至》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独钓寒江雪。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吹灯窗更明,为有暗香来,明月落谁家 唐•,柳絮池塘淡淡风。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这是写雪的诗句: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将轻骑逐;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斫(zhuó)却月中桂,燕山月似钩,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 唐·李贺。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清光应更多 唐•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明月隐高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江月去人只数尺;李白《忆山东二首》 人攀明月不可得。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明月别枝惊鹊;杜甫《漫成一首》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月色更添春色好,唯见江心秋月白,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从军行七首其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晴云如擘絮这是写月的诗句: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塞下曲》 遥知不是雪,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芦风似胜竹风幽,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出惊山鸟,大雪满弓刀,二分无赖是扬州。 李白,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白云千里万里;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
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 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
宋 苏轼 《西江月》 月出于东山之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有情还约我,徘徊于斗牛之间。
绿蚁新醅酒,夜来相见杏花梢,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海上生明月。垆边人似月。
唐 徐凝 《忆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 宋 晏殊 《寓意》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明月出天山:《行路难》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窗含西岭千秋雪,苍茫云海间 唐•,将登太行雪满山。大漠沙如雪,遇寻颜尚书。
卢纶,受降城外月如霜,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新月似磨镰,单于夜遁逃,风雪夜归人, 能饮一杯无? 月黑雁飞高;张九龄《望月怀远》 滟滟随波千万里。
10.雪山月亮的诗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杜甫《古柏行》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以上供参考。
驾车路线:全程约180.0公里
起点:眉县斜峪关
1.宝鸡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沿眉太线行驶11.9公里,直行进入G310
2) 沿G310行驶450米,直行进入G310
3) 沿G310行驶140米,在第2个出口,朝天水/G310方向,直行进入西环路
4) 沿西环路行驶1.2公里,朝天水/G310方向,左转进入连天线
5) 沿连天线行驶3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麟眉路
6) 沿麟眉路行驶2.6公里,右转进入眉县立交
7) 沿眉县立交行驶270米,朝杨凌/西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眉县立交
2.沿眉县立交行驶770米,过眉县立交,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3.沿连霍高速行驶102.1公里,朝西安绕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阿房宫互通立交桥
4.沿阿房宫互通立交桥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西安绕城高速
5.沿西安绕城高速行驶22.8公里,朝南三环/大雁塔/柞水/安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曲江立交桥
6.沿曲江立交桥行驶560米,过曲江立交约460米后,直行进入包茂高速
7.西安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包茂高速行驶4.0公里,在韦曲/鸣犊/航天基地出口,稍向右转进入韦曲立交桥
2) 沿韦曲立交桥行驶280米,过韦曲立交,右前方转弯进入韦曲立交桥
3) 沿韦曲立交桥行驶310米,右转
4) 行驶3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X316
5) 沿X316行驶1.3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6) 沿匝道行驶140米,直行进入雁引路
7) 沿雁引路行驶11.7公里,朝汤峪方向,稍向左转进入S108
8) 沿S108行驶14.9公里,直行进入高堡街
9) 沿高堡街行驶1.1公里,进入洪塘路
10) 沿洪塘路行驶510米,直行进入塘子正街
11) 沿塘子正街行驶260米,到达终点
终点:汤峪
驾车路线:全程约14.8公里
起点:眉县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平阳街行驶250米,左转进入景贤路
2.沿景贤路行驶970米,右转进入连天线
3.沿连天线行驶1.3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眉太线
4.沿眉太线行驶11.8公里,右前方转弯
5.行驶90米,左前方转弯
6.行驶30米,进入首斜路
7.沿首斜路行驶36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斜峪关村
一.关城即阳安口,但不是古阳平关。
黄盛璋先生的《阳平关及其演变》(《历史地理论集》)一文,对于“关城”在历史记载中出现的时间仅仅推论到南北朝时代。那么在此之前,有没有区别于古阳平关的关城这个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以下几个证据:
1.《水经注》所引晋代文献对于古阳平关及关城分开表述,可证关城与古阳平关并非一地。
《水经注 卷二十七 沔水》记载: “庾仲雍云:是水(今汉水西源)南至关城,合西汉水(今嘉陵江)。汉水又东北,合沮口……沔水又东径白马戍南、浕水入焉。水北发武都氐中,南径张鲁城东。……浕水又南径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堂为张鲁治。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矣。……”
经过古今地形对比,可以确认古阳平关大致在今陕西勉县武侯镇附近。而关城则在今汉水西源以南。《水经注 卷二十 漾水》条又记载:“庾仲雍又言,汉水(今汉水西源)自武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径至关城合西汉水(今嘉陵江)。” “汉水又东,迳武兴城南,又东南与北谷水合,水出武兴东北,而西南迳武兴城北,谓之北谷水。南转迳其城东,而南与一水合,水出东溪,西流注北谷水。又南流,注汉水。汉水又西南,迳关城北,除水出西北除溪,东南流入于汉。汉水又西南,迳通谷,通谷水出东北通溪,上承漾水,西南流,为西汉水。汉水又西南,.....”。 武兴即今陕西略阳,则当时的关城当在今阳平关镇。
既然《水经注》关城与阳平关是并列出现的且位置不同,则古阳平关与关城绝非一地。
《后汉书 李杜列传》李固传:“出为广汉雒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杜门不交人事。”李贤注说:“《梁州记》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
《后汉书》的这些注解是唐高宗之子李贤和张大安、刘纳言等所作。注解所引的《梁州记》作者为南朝刘澄之,与《后汉书》作者基本是同一时期。李贤注说“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明确了“关城”所在的位置:唐朝时候的金牛县在今陕西宁强大安镇西南,其在金牛县西,也证明就是今天阳平关镇。且唐初时关城已经废弃,所以称“故关城”,到天宝元年,三泉县移治今陕西宁强阳平关镇。(见《新唐书》及《旧唐书》)。
《三国志 姜维传》裴松之注引《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若按《蜀记》,蒋舒开城投降前胡烈已在阴平,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其一,阳安口在汉城西去阴平的路上,胡烈不可能绕过;其二,此时阴平桥头尚有廖化军驻扎,胡烈也不可能绕过而到阴平,但并没有关于胡烈与廖化军接触的记载。就此,我认为此“阴平”当为“阳平”之误!胡烈军主力虽然在攻阳安口,但他本人尚在阳平。如果是这样,则亦可证明“阳平”跟“阳安关口”并非一地!
2.关城即阳安关口
而《三国志 季汉辅臣赞 傅佥注》引《蜀记》晋武帝诏曰:“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 作为皇帝诏书,不可能用简称或者代称代替。《晋武帝诏》说明“关城”是独立的地名,不是古阳平关的代称。则傅佥死在关城而非阳平关。
《三国志 杨戏传》附《季汉辅臣赞》:“拜(傅肜)子(傅)佥为左中郎,后为关中都督,景耀六年,又临危授命。”则景耀六年前,傅佥本不在关城。所谓“临危授命”,指的应该就是 “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姜维传》)这件事。又《姜维传》载:“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可见, 傅佥死在阳安关口。
可见,阳安关口与关城乃是一地。
东晋曾立阳安县,其地望应在今陕西阳平关镇,当即沿用阳安关而命名。
《晋书卷一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梁州条:刘备据蜀,又分广汉之葭萌,涪城、梓潼、白水四县,改葭萌曰汉寿,又立汉德县,以为梓潼郡;......泰始三年,分益州,立梁州于汉中,改汉寿为晋寿,......后孝武分梓潼北界立晋寿郡,统晋寿、白水、邵欢、兴安四县;梓潼郡徙居梓潼,罢剑阁县;......及安帝时,又立新巴、汶阳二郡,又有北新巴、华阳、南阴平、北阴平四郡,其后又立巴渠、怀安、宋熙、白水、上洛、北上洛、南宕渠、怀汉、新兴、安康等十郡。
东晋时代,改晋寿县,立晋寿郡,辖晋寿、白水、邵欢、兴安四县(《宋书 卷三十七》、《南齐书 卷十五》同)。安帝时,改立宋熙、白水等郡。
宋熙郡所辖,《宋书》作兴乐令、归安令、宋安令、元寿令、嘉昌令(令即县,见《宋书 卷三十七》梁州条),《南齐书》作兴平、宋安、阳安、元寿、嘉昌(《南齐书 卷十五》梁州条)。可见归安即为“阳安”。
白水郡所辖,两书都作晋寿、新巴、汉德、益昌、兴安、平周(见《宋书 卷三十七》梁州条、《南齐书 卷十五》梁州条)。
可见,原来晋寿郡的晋寿、白水、兴安归于白水郡,邵欢不知归属。或改称。
又据《宋书 卷三十七》梁州条所载,“宋熙太守,...去州七百;去京都九千八百”,“晋寿太守,......去州陆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一万”。而同书所载汉中太守领县四为南郑令、城固令、沔阳令、西乡令。则宋熙郡在晋寿以北、沔阳以南。白水郡最北当为兴安,《隋书 卷二十九》载“绵谷旧曰兴安”,地望在今四川广元市(《中国历史地图集 隋 巴汉诸郡》)。则阳安县应该更在广元以北,地望当在今陕西阳平关镇。阳安县也可能就是原晋寿郡的邵欢县。
今人多认为古阳平关就是阳安关口,其依据有三:
一是根据《三国志 钟会传》“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恺围汉城,辅围乐城。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的这一段记载,认为既然钟会已经出了阳安口,则阳安口已经是攻克了,后面接着又说派人攻破关城,则证明阳安口、关城并非一地。
一是《三国志 姜维传》“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及裴注所引“《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认为在关口是“助汉中守”的话,关口就应该离汉中很近。
一是认为钟会主力是沿明清时代的金牛道路线从汉中经过今宁强县城、广元、昭化一线进军到剑阁的,不必经过关城。所以阳安口及关城都是指的阳平关。
对于第一点,关键是对于“出”字的理解。如果理解为“自……而出”,表出发点,则阳安关口是已经被攻下了。
但是“出”字还可以理解为“向......而出”,表目的地。如《吴主传》说:“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 、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很明显,洞口、濡须都是曹军进军的方向而非出发的地点。又如《晋书 武帝纪》说:“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涂中、江西、武昌、夏口、江陵都是东吴的属地,此言“出”也是“向”的意思。钟会因 “攻乐城,不能克”(《姜维传》),所以,径过汉、乐两城,向西面的阳安口进军,在途中祭祀了定军山上的诸葛亮墓。然后派别将,即胡烈,攻破关城。“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姜维传》)这段记载实际上也证明阳安口即关城。另一方面,从汉、乐城向西到阳安口,必然要经过阳平关所在的地方,但是并未发生战斗,甚至没有提到。颇疑诸葛亮修筑汉城之后,因与阳平关所在甚近,阳平关遂废。或者姜维建议撤汉中诸围,退就汉、乐二城时弃守。
对于第二点,关键是对“助汉中守”中“汉中”所指的理解。
古阳平关扼守汉中盆地的西口,对于由西面故道上来敌的防御作用非常显著。曹操征张鲁就曾受困于此而想退军。姜维建议撤汉中诸围后,汉中的防御体系仅仅依靠汉、乐二城。而古阳平关就在汉城以西,近邻汉城。如此近的距离不会设置两个防守要点。所以阳平关当也在被撤之列。汉城修筑以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阳平关的战略防御作用,但是因汉城较阳平关位置更东,战略地位实不如阳平关。因此需要一个从阻挡西面来敌的战略据点来加强汉中的防御。阳安关口正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所以,蒋舒在阳安口,确实是“助汉中守”,惟此“汉中”并非指汉中郡城而言,而是指汉中全郡的防御体系而言。另外,即使汉中或武都的防御体系被打破,阳安口也能同时对从武都沿嘉陵道(即故道)南下、从汉中沿金牛道西进的进攻起到防御作用,阻止魏军的西进或南下。阳安口对于汉中、蜀中的作用与阴平桥头对于阴平、蜀中的作用是相似的,也正因如此,桥头和关口在姜维的防御——反击战略构想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另外,从“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姜维传》)的记载可以看出,阳安关口实际上是起到汉中防御体系“外助”的作用,也说明了“助汉中守”的真正意义。
对于第三点,可以明确的是钟会一定经过了今阳平关镇的地方。
《钟会传》记载: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
“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会与绪军向剑阁,……”
钟会军必然到了白水,诸葛绪军才能到白水与钟会会和。钟会军可能是尾随“退趣白水”的姜维军而到白水,然后分兵,分田章一部配合西路邓艾军,当然钟会当时并不认为这路军队会有所突破,大部(包括前来会合的诸葛绪军)南下剑阁。在汉寿还没有攻克的前提下,钟会军从汉中到白水,必须经过今宁强阳平关镇。
其实,三国时代白水县、白水关以及关头是一回事。在今四川青川县沙州镇、营盘乡附近的嘉陵江岸。对于白水关的历史演变,我在《白水关及其历史演变》中作了分析 ,请参看。
实际上,隋唐以前的石牛道主线是必须经过白水关的,可参李之勤《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9卷第2辑,2004年6月),此不赘述。
这里需要补充两点:
第一,姜维从阴平向关城未到而退军白水的路线,证明白水到汉中是大路,不必南绕汉寿。
《钟会传》记载: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
我们已经确定了白水的位置。姜维军从阴平计划救援“关城”,假设阴平去关城必须南绕汉寿,又有两种可能:如果姜维在尚未通过白水即得到关城失陷的消息,那么只能说改变目的地为剑阁,但进军方向仍然是向白水、汉寿,不能说“退趣白水”;如果姜维通过白水后得到关城失陷的消息,那姜维军的方向是剑阁,只能继续南行,不会掉头向北再“退趣白水”。所以,姜维从阴平去关城必然不是南绕汉寿。
如果姜维是沿今青川县沙州镇(白水)-广坪镇―平丘镇-阳平关镇(关城)这条路线道路,那“退趣白水”。就非常合理——即姜维军已经自阴平向东北通过了白水,得到关城已经陷落的消息,掉头向西南回军,即“退趣白水”,再次通过白水后,转向东南,向汉寿、剑阁方向退军。(见图1)也就是说从阴平到“关城”不是绕行南面的汉寿,而是自白水向东北直接可达。另参拙文《姜维退军路线再探(续)》( ... 3Ddigest#pid2007178)。
图1 姜维退军路线(阴平到剑阁)
文字说明 :
(1) 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
(2) 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
(3) 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4) 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
(5) 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第二,从考古角度来说,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三堆镇-广元昭化镇这条路线上,分布有多个汉代遗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宁强阳平关镇子龙山遗址和平丘镇枣林坝遗址。
《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宁强县:子龙山遗址阳平关镇阳平关火车站东北 东汉位于子龙山上,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有铜铁蒺藜、铜镞、”当王天命“文字瓦当及绳纹筒瓦、板瓦残片。1962年暴露土坑墓,出土陶俑、陶碗、陶杯等。
“枣林坝古代居落遗址 位于今宁强县千丘镇西南约1公里处枣林坝的二级台地上,北靠嘉陵江,南至阳广公路。东西约45米,南北宽约10米。台地表层有少量的陶瓷片。在距表层1米深处有大量汉代泥质灰陶片,以弦纹为主,蓝纹次之。在汉代文化层下3米深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夹沙红陶及泥质红陶片。汉代文化层上遗有唐宋时期的瓷片。”
在大安镇、广坪镇也都发现了汉代墓群。(《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宁强县)
另外,1954年因修宝成铁路,在今宁强阳平关镇古砖下发现“朔宁王太后玺”金印一颗,现存重庆博物馆。按记载“朔宁王”是东汉初公孙述封隗嚣的封号。史传的记载,隗嚣未曾入蜀。此印很可能是隗嚣兵败,王元入蜀求救时遗落在今阳平关的。说明今阳平关附近处在陇蜀的枢纽位置。(《修筑宝成铁路青工李海章发现汉朝朔宁王太后印章》见《文物》,1954年7期140页)
而在后世的金牛道主线上没有发现任何汉代遗址或墓葬,而多为明清时代。说明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是汉代通行的大路。无怪乎刘琳先生也认为南北朝以前,此线为金牛道的在勉县(沔阳)和广元昭化镇(汉寿)的主线(《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
二、对蜀汉后期汉中防守体系变化的新认识
古阳平关在诸葛亮筑汉、乐两城之后的战略地位已经下降。
遍查三国史籍,“阳平”见诸记载,始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2月17日~216年2月5日)曹操征张鲁,“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馀里”(《三国志 武帝纪》),终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2月4日~228年2月22日)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三国志 后主传》)。而诸葛亮筑汉、乐二成是在建兴七年--“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后主传》)--此后,阳平就再也没有出现(除去前面所疑《蜀记》之阴平为阳平之误),而阳安关则开始出现。
就此推论,筑汉、乐城前,因古阳平关与汉中治所南郑相距比较远,沿国道距离为60公里。在故道方向对汉中的防御作用明显,其他诸如兴势、黄金诸围也分别对应秦岭上的子午谷、骆谷。而汉、乐二城修筑以后,诸葛亮的治所已经“於南山下原上”。汉城与古阳平关距离仅为8公里左右,没有必要在如此近的距离设置防御据点。也就是说汉城取代了阳平关的防御地位,。姜维战略调整以后,主要兵力集中到陇西,东面的兵力就不足了,“错守诸围”难度比较大,只能撤掉相对不重要的围戍,但汉中并不仅仅只有汉、乐二城,其他距离两城较远的兴势、黄金诸围可能仍然存在--《华阳国志 卷十一 后贤志 柳隐传》记载:“柳隐......迁汉中黄金围都,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后主既降,以手令敕隐,乃诣会。”
斜欲关是哪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斜欲关是哪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