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白居易墓地在哪里和白居易的墓在哪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位于洛阳市郊区安乐乡狮子桥村东,占地80亩,整个布局按唐代东都的“田”字形里坊街道兴建,馆内有白居易故居、白居易纪念馆、乐天园、白居易学术中心、唐文化游乐园、仿唐商业街等建筑。白居易故居北半部为住宅区,南半部主要为园林和湖泊,整个布局力求再现原貌。白居易纪念馆是一座仿唐式建筑,馆内有诗人的塑像,并陈列他的生平事迹、文献资料及有关字画、壁画等,是凭吊诗人的主要场所。乐天园是根据白居易的名作如《琵琶行》等的诗意而建造的园林。白居易学术中心则是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和活动的场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年),晚年定居洛阳履道里(今离区狮子桥、 贺村、大屯一带),卒葬龙门东山琵琶峰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墓园,也称白园,位于洛阳香山的琵琶峰上。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居易墓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洛阳市政府拨款110万元重修白园,1985年建成开放。
苍松翠柏簇拥的白冢,就卧在“琵琶”端首。白居易晚年寓居香山,又号“香山居士”,埋葬此地,既符合诗人生前的心愿,又暗合了其传世名作《琵琶行》的意蕴,可谓独具匠心,令人赞叹。有人说,诗人生前喜欢伊阙(今洛阳龙门)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不过也有人说,诗人葬在琵琶峰巅是另外的意思。白居易在官场中浸淫多年,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诗人仕途灰暗,所以也不希望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于是,诗人留下遗嘱:从今后代再不要做官。他见琵琶峰前面陡峭,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
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系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迎门为青谷区,丛竹夹道,悬瀑飞洒,荷池送爽。拾级而上,两旁一棵棵高大的古木,默默地立在那儿,宁静而安详,躯干扶摇直上,鳞片斑驳,虬枝凌空横飞,左右交错,绿阴遮地,情趣盎然。山间泉吟溪唱,不绝于耳,优美动听,宛如琵琶奏出的优美乐曲,令人顿生怀古之情,仿佛穿越千余年的时光隧道,又回到诗人当年谪贬之地的浔阳江头。穿过绿荷摇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径,来到翠柏遮荫的山腰,游客会见到一座黄草覆顶的圆形亭子,亭中有环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这座朴素的圆形建筑叫“听伊亭”,又名草亭,是为纪念白居易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诗文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朗朗上口,洛阳为之一时纸贵。
进白园,穿过绿荷摇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径,来到村柏遮荫的山腰,游客会见到一座黄草履顶的圆形亭子,亭中有环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坐在亭中,听着山前伊河哗哗的水声,更能感受到脚下这条山谷的幽静,感觉到时间的凝固,仿佛身旁安息的那位诗人正在柏林中漫步,吟诵着一篇篇呕心之作。
唐朝张固《幽闲鼓吹》记动了个关于此诗的故事:白居易刚到京城长安时,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访当时有名的诗人顾况。顾况看白居易还是个半大孩子,心里有点瞧不起他,看着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哈哈笑说: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这是拿诗人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白居可不容易呀!言外之意,这京城不好混饭吃。顾况说罢,随手翻阅起白居易的诗稿。谁知看罢第一首,顾况的眼眼瞪大了;看了第二首,顾况十分吃惊;看第三首时,顾况不由诵出声来,当念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选赏,击案叫说:
“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这是说:能写出这么妙的诗,在京城做官也不算难了!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接着穿行羊肠小道,七弯八拐,便是墓园的墓体区。白居易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逝世后,遗体www.ZxZidian.com就安葬在这里。一座半圆形的墓冢前,立有“唐少傅白公之墓”碑,周围苍松环立,翠柏成行,山花簇拥,庄严清丽。站在这儿,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蜒起伏,南望窟龛密如蜂巢,游目骋怀,妙趣倍增,不少游人在此流连忘返。
诗人墓冢旁,有一座因地势而建造的长廊,这里就是诗廊区,集中陈列着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写的诗词碑刻以及描绘诗意的瓷砖壁画,作品大多为赞颂白居易文功政绩的诗词。作为地方官,白居易每到一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革弊兴利,造福于民,且廉洁自守,不贪分文。这种忠于职守、济世利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官德,值得后人称道。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七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体恤民情,实施修筑堤防、蓄积湖水、开垦农田等工程,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百姓不胜感激,刻碑以铭记他的功绩。白居易也写下了“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的深情诗句。离任时,他还将剩余的俸银,全部留在官库里,使其继任者用以补缺达50年之久,一时传为佳话。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改任苏州刺史,他仍旧废寝忘食,勤心劳力,为苏州百姓造福,政绩斐然,深受苏州百姓的爱戴。离任时,苏州数十万群众挥泪相送,白居易十分感动,写有《别苏州》:“青紫将行吏,斑白列黎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也写下了这感人至深的场面:“闻有白太守,抛官司归 。苏州十万户,尽做婴儿啼。”白居易也深情答道:“下惭苏民泪,上愧刘君辞。”白居易晚年寓居洛阳香山时,仍不忘造福于民。为治理龙门潭南面屡屡造成船毁人亡的天然险滩——八节滩,他不惜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变卖,同时又以自己的声望和资历,多处奔走,发动各界人士捐助,以解决经费奇缺问题。当工程竣工,舟船顺利通过险滩时,年迈的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当即挥毫写道:“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诗廊区还陈列着一些白居易的传世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观刈麦》等。读着这些千古传诵的诗句,越发敬仰这位在中唐时期鼎力推行新乐府运动、开一代诗风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墓坐落在琵琶峰巅,背靠龙门东山主峦,前面是陡悄的土坡,坡下边是宽宽的伊河。有人说,这是诗人生前喜欢伊阙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的。也有人说,诗人遗嘱葬在琵琶峰巅是另外的意思。
白居易在长期的官场坎坷中,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诗人仕途冷淡,方才寄情于山水。他退出官场倾轧后,从一旁冷眼相观,更认识到宜海的险恶。因此,他对仕途是彻底失望了。而且,他还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去官场空耗生命。
于是,诗人交待自己的后代:从今后,要代代相传,不要再出去做官。他还研究了风水学,看到琵琶峰前面陡悄,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葬人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
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还是真给诗人断了官气,当官的还真是寥寥。
白园坐落在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的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小巧园地,白园占地40亩。这里东西两山对峙。白园(白居易墓)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安葬于此而得名。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约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是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迎门为青谷区,丛竹夹道,悬瀑飞洒,荷池送爽,乐天堂、听伊亭、松风亭等仿唐建筑引人入胜。乐天堂内有白居易塑像。园中间为墓体区,有墓冢、24吨重的自然石卧碑、乌头门、登道、碑楼。整个墓区翠柏葱郁,奇花飘香。诗廊区在墓北山腰,陈列有当代书画家书写描绘的白诗碑刻和诗意瓷砖壁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年),晚年定居洛阳履道里(今离区狮子桥、贺村、大屯一带),卒葬龙门东山琵琶峰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墓园,也称白园,位于洛阳香山的琵琶峰上。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居易墓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洛阳市政府拨款110万元重修白园,1985年建成开放。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