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郑燮写了哪些古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郑燮写的古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
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
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半盆兰蕊图】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题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念奴娇】
孝陵卫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
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
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
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念奴娇】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
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1][2]
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
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念奴娇】
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念奴娇】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1]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2][3]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念奴娇】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1]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2]
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
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
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3]
【念奴娇】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1]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2]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念奴娇】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1]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关于“郑燮”的诗句有:
《六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上联大意是:人生如做客一样短暂,何必奢求康寿、安宁?只要有钱可用,有酒可饮,有米下锅,(能)摊开几页遂心的旧纸,无拘无束地吟诗著文,兴趣广阔,脾性纯真,(使)五官的灵敏胜过多种感觉器官(也可理解为“胜过做任何官”),(因此)活到六十岁还如同少年一般。
下联大意是说:如果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成仙(引申为目标过高,不切实际),岂不是(作茧自缚),空生烦恼。只要不被世俗的声音干扰,不为世俗的物欲诱惑,不为世俗的事情拖累,以自然为题材,常有画作(有人把“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解释为“随意折几枝新花,插在头上”,似有不妥。),晚睡早起(珍惜时光),这样的清闲日子一天可抵两天,(这样即使)活到六十岁已相当于一百岁还多了。
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江苏兴化人。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bìng)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 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一塘蒲过一塘菱,
荇叶菱丝满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
鸡头米赛蚌珠圆。”
郑板桥一《咏兴化》
题半盆兰蕊图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江 晴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峭 壁 兰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题 画 兰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盆 兰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题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 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游白狼山两首
悬岩小阁碧梧桐,似有人声在半空。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荫浓。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
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渔 家
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兰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画菊与某官留别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绍 兴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竹 枝 词
几家活计卖青山,石块堆来锦绣斑。薄暮回车人半醉,乱雅声里唱歌还。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题 画 竹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赠 袁 枚
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得南闱捷音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道 情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
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
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蟠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
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做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
荻港潇潇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
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
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郑燮
念奴娇十二首(东南王气)
【年代】:清【作者】:郑燮【 题 】:念奴娇十二首【内容】: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以上郑燮作品《念奴娇》共12首
1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3 《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郑板桥 《咏兴化》
一塘蒲过一塘菱,
荇叶菱丝满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
鸡头米赛蚌珠圆。
还有
一. 郑燮的诗
老渔翁,
一钓竿,
靠山崖,
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
荻港萧萧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
霎时波摇金影,
蓦抬头月上东山。
郑板桥小时生活的苏北兴化水乡,水网纵横,湖塘密布,历来有不少水上人家,专靠打鱼为生。但很多渔民无地无房,风雨飘萍,是比农民还穷苦的社会群体。由于 板桥很熟悉渔民生活,他的笔下既描写了渔民自在潇洒的一面,同时也写出渔民生活 的艰辛困苦,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之心。这一首就写老渔翁。
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这可不是浪漫情侣野营寻趣,也不是时髦游客带着牛肉香肠可口可乐去拥抱大自 然,而是为生计不得不年年月月阴晴风雨都得在“鞋样船儿帽样庐”里过日子的人家。
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即使打到鱼,又能卖出去拿到钱,而且买回粮食,但无柴烧,拔来的湿苇光冒烟 不发火,熏得两眼流泪,饭仍不得到口,大人孩子都只好忍着饿。幸亏碰到好天气, 不知太阳下山之前,湿苇能晒得干么?郑板桥写渔民,也反映他厌倦官场生涯甘于清贫 淡泊的隐逸思想。他虽然当了12年的县令,但这个时刻不忘民间疾苦的清官仍是两袖清风,囊空如洗。
他的十首《道情》写了渔、樵、僧、道、书生、乞丐社会底层人物,这是一组流传极广脍炙人口之作,板桥“屡抹屡更”惨淡经营达14年才定稿,这对一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子来说实是非同寻常,可谓呕心沥血,寄托遥深,反映了他对 官场黑暗、人世艰辛、历史兴衰的深切感悟。他在《苍县署中寄舍弟墨》中写道:“ 可怜我东门人(郑居兴化东门),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搴取荇头蕴叶将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为美食,幼儿女争吃。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所以板桥每每写到渔民的艰辛,诗写得美且含蓄,需细加体味。
作宦山东十一年,
不知湖上鲫鱼鲜。
今宵尝得君家味,
一勺清汤胜万钱。
在朋友中间,板桥自然忘不了李鱓。同在山东为官,同样都是县令,又同属名满南北的书画名家,现在的近况如何?是不是还是“白发盈肩壮志灰”的模样?在山东时曾寄诗给他,“借君十亩堪栽秫,赁我三间好下帏”,他忘记了没有?家人打听李鱓的下落,说复堂正在故里中堡闲居。昭阳离中堡约40里水路,一叶轻舟,有好风相送,半日可到。板桥便至中堡拜访。故人相见,感慨万端,李鱓请板桥尝家乡的米酒鲜鱼,席中最使板桥动情的是鲫鱼鲜汤。在山东也常食鱼,但以鲤鱼为多,而且那边很少有烧汤的习惯。
草绿如秧,
秧青似草,
棋盘画出春田。
雨浓桑重,
鸠妇唤晴烟。
江上斜桥古岸,
挂酒旗林外翩翩。
山城远,
斜阳鼓角,
雉堞暮云边。
老夫三十载,
燕南赵北,
涨海蛮天。
喜归来故旧,
情话依然。
提起髫龄嬉戏,
有鸥盟未冷前言。
欣重见,
携男抱幼,
姻娅好相联。
使得板桥乡情荡漾的,不仅是鲫鱼,还有绿草青秧,棋盘圩田。从词中的田园风光看,似乎此词作于故里兴化。但是兴化无山城,无江岸,更可能是在扬州或在仪真时所作。“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又说“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扬州和仪真有许多知己,以自由之身,这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官不做了,到西风江上作个烟波钓徒,当然是辞官归隐的通常比喻,然而寄托的 却是与黑暗的封建官场彻底决裂的高风亮节,也表现了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罢官归来萧瑟凄凉的心境。
二.郑燮的画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梅、兰、竹、菊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寄寓着画家对于崇高品格的追求。画竹传说始于唐,但有作品传世的则始于北宋的苏轼、文同。“胸有成竹”的故事,历来脍炙人口。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闹得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50年不辍,他画的竹是“郑竹”,而非苏竹、文竹。对他所画的竹,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说他的竹“旷世独立,自成一家”,他画中的气与韵,均非他人易学的;贬者则认为他“天姿豪迈,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尽”。③褒贬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板桥以情入画、以情写竹的情字。板桥所画的竹,出现在你眼前的往往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多种情味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画幅上的题跋。蒋宝龄说他“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说他所题内容“书与画悉称,故觉妙绝”,是很精当的。当然,也是有人不赞成的,认为艺术以蕴藉为贵。“人皆以怪(bìng),我独以怪敬。无盐丑女列贞贤,怀中别有光明镜。”这是陆恢对于板桥画竹中肯的评语。有人(bìng),有人敬,在现在和今后都是免不了的。但是板桥老人以情入画,他笔下的竹,宛如孙悟空手中的金棒,宛如当代的魔方,随意变化,千姿百态,越变越奇,褒者贬者都承认这是艺坛上出现的一种奇迹。
竹是节操的象征:“不过数片叶,满纸都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浓淡有时无变节,岁寒松柏是知心。”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是虚心的象征:“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富一般看。”“心秉虚兮节挺直,啸傲空山人弗识。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直其节,虚其心,可以廊庙,可以山林。”“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都谦逊是家风。”竹是力量的象征:“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咬定青山不放松,定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是君子:“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老干新篁千万叶,世间君子不嫌多。”“竹称为君,不呼为丈。锡之嘉名,千秋无让。”
竹带来了清光,带来了清风:“年年种竹广陵城,爱尔清光没变更。最是读书窗外纸,为争夜半起秋声。”“遇着青山便栽竹,短长高下总清风。”
竹可以展示未来,寄托美好的希望:“画根竹枝插块石,不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新篁数尺无多子,蓄势来年少万寻。”
以竹喻高节,以竹喻虚心,李白早有诗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事所知”,本不稀奇。稀奇的是有画有诗,一种明确的意念能够以清淡的几笔构成,既有物象,又有诗情,在尺幅之间用诗书画相融合的形式向你展示。板桥的竹,画得很不经意,有时三两枝,有时六七枝,枝枝桠桠。看起来是无心的,其实是有心的。他自己说:开始画竹,能少而不能多,后来能多又不能少。60岁左右,才知道减枝减叶之法,一枝有一枝的用处,一叶有一叶的用处,多余的一枝一叶都不必要,这叫“简”字诀。且看:
画六竿竹:“竹林七竹如何六?两阮原应共一枝。”“一峰石,六竿竹。倚行窗,对华屋。半清淡,陪相读。凉风生,戛寒玉,日出东南满青绿。”
画三竿竹:“挥毫已写竹三竿,竹下还添几笔兰。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
画两竿竹:“磊磊一块石,疏疏两枝竹。佳趣少人知,幽情在空谷。”“轩前只要两竿竹,绝妙风声夹雨声。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两枝高干无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立风婆娑。”
画二三竿竹:“种竹不须多,多则刮耳目。萧萧二三竿,自然清风足。”
画一二三竿竹:“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迭迭?” 画一竿竹:“一枝瘦竹何曾少?十亩竹篁未见多。勘破世间多寡数,水边沙石见恒河。”“一枝高竹独当风,小竹依因笼盖中。画出人间真具庆,诸孙罗抱阿家翁。”
竹竿的多寡表示不同的内容,竹竿的抑扬向背,千姿百态还表现季节的不同、气候的变化、所植地点的差异,从而借以抒发不同的情绪。诸如:
画春天的竹:“谁家新笋破新泥,昨夜春风到竹西。借问竹西何限竹,万竿转眼上云梯。” 画春夏之间的竹:“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不是春风,不是秋风。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风。”
画秋天的竹:“竹是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我亦有亭深林里,酒杯茶具与诗囊。秋来少睡吟情动,好听萧萧夜雨长。”
画冬天的竹:“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皱,玲珑碎寒玉。”
画四季之竹:“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
秋冬。”
画风中之竹:“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祝何翁。”
画夜间之竹:“竹是新栽不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小斋。”
画山中之竹:“水竹不如山竹劲,画来须向石边青。”
画卧竹:“一枝卧竹一枝昂,石笋萧然与竹长。好似倪迂清閟阁,阶前点缀不寻常。”
画老竹:“老竹苍苍发嫩梢,当年神化走风骚。山头一夜春雷雨,又见龙孙长凤毛。”
画新竹:“春风春雨正及时,亭亭翠竹满阶墀。主人茶余巡廊走,喜见新篁发几枝。”
用墨彩所表现的竹的美,主要在色、光、影三个字,板桥都有着力的表现:
表现竹的色:“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纸上,绝可怜爱。”“邻家种修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
表现竹的光:“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
表现竹的影:“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竹可以反映人的气节,人的精神,竹可以写四时之中人的关系,人的情绪,竹可以表现出在天光云影中种种美的形态,竹还可以联系到天地万物,无处不可写,无处不可表现:
竹作钓竿,得悠闲之趣:“从今不复画芳兰,但写萧萧竹韵寒。短节零枝千万个,凭君拣取钓鱼竿。”
竹作扫帚,似乎成了俗物,但是:“石缝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烟霞。有人编缚为条帚,也与神仙扫落花。”
竹是龙变化成的:“竹原龙精,石是松化。活百千年,才信这话。”“神龙见首不见尾。竹,龙种也。画其根,藏其末,其犹龙之义乎?”
竹子可以化为帘:“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新筠。
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竹声乃民间疾苦之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竹子可以化为种种器具:“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气味原谱竹,竹屋还需胜画梁。”
竹,可以谐音,成庆祝之竹:“写来三竹成三祝……大家罗拜主人翁。”
竹,可以与荆棘并存:“莫漫锄荆棘,由他与竹高。西铭原有说,万物总同胞。”
画竹,得到了什么呢?“山僧爱我画,画竹满其欲。落笔饷我脆罗卜。”
这样一类题辞,以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开拓了有限画面的无限领域,使寥寥几笔的墨竹融会天地万物,表现种种人情世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画竹能达此等境界,实为奇观。超人的见解,超人的功力,和他毕生刻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创作方法,概述可列下述八点:
1、板桥画竹,追求纸中之画以外,还有纸外之画:“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露吐雾者,皆隐跃于纸外乎?”
2、板桥画竹,讲究会心,讲究有无之间:“古今作画本来难,势要匆忙气要闲。着意临摹全不是,会心只在有无间。”
3、板桥画竹,讲究真与神:“抽毫先得性情真,画到工夫自有神。”
4、板桥画竹,讲究意在笔先,不肯匆忙落笔:“画竹意在笔先,用笔干淡并兼。从人不得其法,今年还是去年。”
5、板桥画竹,简单的几枝几叶,都是刻意经营的结果:“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消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6、板桥画竹,是写意画,但是与工笔关系极大:“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bìng)。必极工而后能写意。”
7、板桥画竹,得力于书法:“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意。”“一节一节一节,一叶一叶一叶,浑然一片玲珑,苏轼文同郑燮。”
8、板桥画竹,着眼点全在“活”字:“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板桥画竹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焦点就是在于创造。这样一个基本点板桥多次说过,或云自立门户,或云自树其帜。他欣赏苏轼的竹,文同的竹,石涛的竹,但是他公开宣言,他的竹是他自己的创造:“画竹插天盖地来,翻云覆雨笔头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他对于自己的创造充满信心,自称自己的文章是掀天揭地之文,字是震雷惊电之字,言论是呵神骂鬼之谈,画是无古无今之画。他屹立于书坛、画坛,宛如临风一竹,清光照人,生机勃勃,有自家面貌。
附板桥的《丛竹图》如下:
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 自题“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壮尚友次之。……予不逮二公远甚,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苟而已也,翔高老长兄四十初度,索余写竹为寿,且曰: ‘宁乱毋整, 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此真知画意者也。予既自出机轴,亦复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可谓之尚竹、禹竹,合是三家以为华封人之三祝,有何不可?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下钤“郑燮之印”、 “爽鸠氏之印”。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附板桥的《竹石图》如下:
《竹石图》修竹数枝,秀石几块,形简而意足,是板桥六十二岁的作品,总观全局,气势俊朗萧散,卓然不群。竹自姿致疏落,顾盼有情,石则拔地直耸,瘦硬秀拔,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题画行款独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地排列起来,使诗书画和谐地融在一起,增强构图的形式美,并通过题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创作动机。 “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无竹,则留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渐老年兄属,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钤“七品官耳”、“丙辰进土”印。
三.郑燮的书
郑燮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逾到晚年,树桥的书法逾是显得风神独具、挥洒自如了。板桥去世后200余年,他的书体的流传越来越广,学习他的书体,以他的传人自居者,不仅扬州、兴化、潍县有,全国各地也不乏其人。板桥体已被公认为一种书法模式。板桥书画所追求的自家面貌,得到200多年来士民的公认。“震电惊雷之字”,学了古人,但大有别于古人;不薄时人,但不屑于追逐时人,他的自诩是有根据的。
打开一幅板桥的书法,往往容易使人感到这是一幅画,或者说是一幅以画入字的书法。从章法上看,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拱揖朝向,俯仰映带,参参差差。譬如人群,以若干字组成的书幅不像纵横成行的整齐的士兵,却像山阴道上连袂而来的老少男女。老翁拄杖,小孙牵袂;少男放肆,少女含羞;急者抢道,徐者闪让;壮者担物,弱者随行。一切似乎无序,但细细体会,其中有血脉相连,错落有致,是一幅上下承接、左右呼应的天然图画。这种章法,有人称之为乱石铺街,有人称之为浪里插篙,不离不碎,不散不结。再看行气,一行行并不如丝线串珠,重心往往左右欹侧,不遵“守中”原则。一行之中,总有若干字错位,或伸腿挥拳,或依势下滑,不齐,不正,不稳。但是若干不齐、不正、不稳的字联成一片,形成整体的和谐,或轻或重、或大或小、或挽或引、或牵或绕都恰到好处。书行留出的素地形成了虚实相生、黑白相间的效果,疏不至远,密不至杂,不挤不空,摆布得宜。这种章法,这种行气,杂而和谐,乱而有序。因为杂,显得和谐之可贵;因为乱,显得有序之不易,真正是收到了纵而能收、巧妙随心的效果。
再看看板桥的结字。我们且以己卯板桥所写《润格》为例,其中大部分属于行书,“又两”的“又”属于楷书,“谢客”的“谢”属于草书,“礼物”之“礼”属于隶书,而“神倦”之“神”,“秋风”之“秋”,转折之“则”均为古体,其中“神”的结字则为篆体之变化。从总体看,通篇的字以行为主,夹以隶笔,是“六分半书”中偏行之一种。从字的大小看,最大的是“耳边”的“边”,最小的是“扇子”的“子”。“边”的体积约大于“子”字的20倍。大小随心,但和谐匀称。就形体看,有的特扁,如“礼物”之“物”;有的特长,如“为妙”之“妙”;“纠缠”两字特大,似对纠缠者表示强烈厌恶;而“只当秋风过耳边”之“秋”特别显眼,似乎表示谢客之决心已下。“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以后的一个“也”字,最后一笔竟占六字之格,笔意意犹未尽,盖主人怫然谢客,不拘常礼,幸读者心会也。
更细一点,我们再看看板桥的用笔。很明显地,板桥的字得力于北碑,用笔、取势都极讲究。他写的大多是行书,但点横竖撇均吸取了隶篆笔意。他字中的中竖,往往骨力劲拔,仿佛是迎风挺立的劲竹,而伸展的长撇又宛似兰叶。他在转折处,常由疾而徐,使用蹲笔,如金石状。他的长捺,似山谷又非山谷,稍纵即收,如刀锋逼人,力透纸背。 纵观板桥书法,特别是他的晚年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一个是“画法通书法”。他在《刘柳村册子》中说:“庄生谓:‘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有人又云:‘草木怒生’。然则万事万物何可无怒耶?板桥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以颜鲁公《争座位稿》为行款,亦是怒不同人之意。”简言之,他的书法是行隶的结合,或者说是真、草、隶、篆的结合,戏称之为非此非彼的“六分半书”,是他的书法的一大特色。板桥又曾题画说:“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他把他画兰竹的功力用在书法中,在章法、行款、构字、用笔上处处都渗透进去了,形成他的“乱石铺街”的又一大特色。
这里有个问题:“怒不同人”,和谁不同?近人论书法美学,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志之说。捕捉了不同时代书风变迁之本质特征。明清的统治者不少人崇尚法帖,崇尚法古,他们对赵孟俯和董其昌的字捧得很高。赵字妩媚,董字清润,都不失为一代大家,但他们的字为朝廷所过分推崇,人为地影响着当日书坛,则在士人中,特别是在野的士人中形成反感。明代以至清初,要求朝廷文书都要由精于书法者执笔,同时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大批知识分子,以写出的字是否乌(乌黑)、方(方正)、光(光洁),是否大小一律为考核要求,甚至是首要要求。当日不少士人就是因为书体以乌、方、光出众,才步入仕阶,获得高官厚禄的。这样,统治者的意志作用于书坛,形成一种流行的馆阁体。板桥之“怒不同人”是不同于流行的书风,不同于乌、方、光的桎梏,不同于为权贵者所钟情的赵、董一脉的书坛习尚的。
他曾经很有针对性地说过:黄涪翁(庭坚)有杜诗抄本,赵松雪(孟俯)有左传抄本,皆为当时欣慕,后人珍藏,至有争之而致讼者。
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艸,究之师心自用,无足观也。
他之鄙薄赵孟俯之滑熟,自然不是因为赵字功夫之不足,其目的在于鄙薄时俗,是很显然的。
据现在占有的资料看,板桥的“师心自用”的实迹,即真隶相参、杂以行草的实际运用,是以写《四子书》的36岁,即戊申之春,读书天宁寺时为分水岭的。在早年,板桥工楷、工草,扬州、兴化目前均藏有郑公早年楷书真迹,颇见功夫。《清史列传》说他“少工楷书”,《清稗类钞》说他“初学晋碑”,应当说,都是有根据的。没有深厚的功力,没有广泛的涉猎的基础,中年以后的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只能贻笑大方。板桥的重孙郑銮在为板桥《临兰亭序》作跋时说,板桥中年始以篆隶介入行楷,蹊径一新,卓然名家,就是指的这个阶段。在范县署中,他曾写信给郑墨说: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他曾在题跋中对蔡邕书、邯郸淳书、崔子玉书、张伯英书、梁鹄书、钟繇书一一加以评点;他对黄山谷的书法揣摹很久,他说山谷不画竹,但书法极像竹,瘦而腴,秀而拔,欹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大呼道:“吾师乎,吾师乎!”他更从浓淡、疏密、行款方面参悟画理与书理的相通之处。但是,即使是对于他所崇拜的先贤,他也是“学一半,撇一半”,“十分学七要抛三”的。怒不同人之人,未必就是赵松雪一个。中年以后,经过刻苦的探求,他的“板桥体”才日益成熟,面貌才逐渐鲜明起来。
从形成板桥体到板桥体的定型与成熟,约经历十余年的过程。他的重孙郑銮由zxzidian.Com于见闻甚多,判断应当是比较可靠的。郑銮在板桥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所写临兰亭序的跋中说,51岁时板桥,“合诸家而成一体,正公学力精到时也”。郑公晚年的书法作品,笔墨随心,天机流畅,外得宋人之意,内得唐人之法,一反明人之态,保存自家神韵,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结诗书画于一体,独树其帜。板桥体书亦如人,不必夸耀其美艳绝伦,正像他自称的“麻丫头针线”,它的生动处,在于书法艺术所显示的活泼的倔强的个性,在于它的弥漫于字里行间的真气、真意、真趣。板桥体历200余年不仅不衰,而且影响日渐广泛,从者日众,不能不说,这是板桥书法革新之锐气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扬州府兴化县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的诗
1、《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题半盆兰蕊图 》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3、《江晴 》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4、《峭壁兰 》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5、《题画兰 》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6、《竹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7、《盆兰 》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8、《山中雪后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9、《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10、《咏雪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11、《游白狼山两首 》
悬岩小阁碧梧桐,似有人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荫浓。
12、《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 》
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13、《渔家 》
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14、《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15、《周瑜宅 》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16、《桃叶渡 》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17、《劳劳亭 》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18、《莫愁湖 》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19、《长干里 》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20、《台城 》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