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范十隐居哪里,以及范成大隐居在哪里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送友人》一诗,通篇情感,皆缘于送别杜甫。“此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李白初到兖州,就曾作如此表白,为实现思想,甘心于如同飘转的蓬草,浪迹四方。 《送友人》与《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为同时作,是篇续作,正篇诗题上己有“送杜二甫”,续作便径写“送友人”三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皆以此诗似为别友人之作。前有送诗,继写别诗,二者关联,诗意延伸。 细审两人的往来诗,足见相处时久,相知良深。李杜相聚,决不限于天宝三载遇于梁宋到翌年秋在石门分别这一年多时光,更早于此时的聚会却向为研究家们忽落。 据新说,李白与杜甫初聚,最迟在开元二十四年,时李白初居兖州,杜甫省亲居住其父杜闲的官舍,两人都有同期作于兖州的作品。研究这些作品系年,因知同在东鲁。自“行歌泗水春”,相伴漫步在鲁门东泗水畔。以后,聚会渐频,友情递增。李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和《戏赠杜甫》;杜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和《赠李白》是两人兖州相聚的后期作品,李白在送杜诗中与出异出其他尧祠送客诗的新切情怀。《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举杯握别,《送友人》写杜甫刚刚离去,《沙丘城下寄杜甫》写思念。三首诗中感情脉络相合,可视为组诗。以“李白一斗诗百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句,可见杜甫之推崇钦敬李白。白诗“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句,可见思念杜甫之切。《送友人》诗中情愫,系因与挚友分别,从诗人遥望长空挥手惜别的神态,可以推想所送友人的形象。“落日故人情”,这“故人”是谁?是一起月下泛舟之伴,是共同狩猎孟渚之友,是同游齐州的故交,是携手同行漫步甑山的弟兄,即几天前共饮于范氏家中的杜甫。“登临遍池台”一个“遍”字,写出相聚频繁。于今落日时分,分别在石门路上,不由举手劳劳,两情依依,一再赋诗。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有“故有入我梦”句,当是石门宴请景再现梦中。如此一再互称故人,其意颇耐寻味。 《送友人》一诗,为杜甫所重,作《梦李白二首》,其二以“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开头,显系化“浮云游子意”而成。杜甫思念李白,也怀念东鲁,怀念北郭的青山、东城的白水。 我赞成这个作者的看法,不过究竟送的是谁恐怕是千古之谜了~
谁知道杜甫早年写的诗
一、《登兖州城楼》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2、翻译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兖州城楼放眼远眺。
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
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3、介绍
《登兖州城楼》这首诗是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作者当时二十九岁时,到兖州省视父亲而登咏兖州南楼。
二、《望岳》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翻译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介绍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杜甫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三、《画鹰》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2、翻译
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
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
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丝绳的金属环,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呼之欲出。
何时能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庸之鸟的毛血洒落在荒原之野。
3、介绍
这首题画诗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四、《房兵曹胡马诗》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2、翻译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3、介绍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或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五、《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2、翻译
李白往往有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3、介绍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
当年秋天,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
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
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1.“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晚上喝酒喝的酩町大醉,睡觉时深秋的夜晚很冷,和李白盖同一张被子,我们俩结伴同游一个月了。
出处: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原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译文:李白有美妙的诗文,经常像陈晋陵太守子坚的风格。我也算是一名隐士,喜爱他(李白)就像自己的亲兄弟。晚上喝醉了,在这深秋的夜晚,和李白同被而寝,我们俩结伴同游一个月了。来的途中一直期待这次隐逸的约会,来寻找像北郭先生一样的范十。
刚进门就感受到高雅的兴致,旁边站着年幼且清秀俊美的的男仆。夕阳西下,听见寒秋时的杵声,积聚的云气漂浮在古城的上方。一向是喜欢吟诵《橘颂》,只想讨一杯羹喝。不愿意入朝为官,而是喜欢这安闲的状态,寄情于江海。
扩展资料: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天宝四载(公元745年),杜甫在齐州、临邑访友小住至初秋,又到兖州拜访李白,并结伴同游。两人去拜望一位隐士范十。所谓范十,应该是相互熟悉的朋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就如同称呼杜甫为杜二,称呼李白为李十二一样,只是简略的喊出对方在族中同辈排行里的位置。
杜甫在酒桌上和李白、范十豪饮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让人感觉到这次访友的轻松和惬意。李白的苍耳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与杜甫的这首诗相互呼应,可互为参照。
首段叙写对待李白的交情。结伴同游,共被同寝,亲如兄弟。次段叙述两人一起寻找范十隐居。“更想”“还寻”两句,叙述途中之事。“入门”“侍立”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屯云”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末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2.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出自:李白[唐代]《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原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释义:李白往往有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年秋天,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
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全诗可分三部分。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3.姚和李开头的古诗词
姚开头的古诗词
发丈亭(陆游)
姚江乘潮潮始生,长亭却趁落潮行。
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陆游)
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
宋·放宫人(孙元晏)
姚兴侍女方承宠,放出宫闱若等闲。
满江红(文天祥)
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盆中树(王冕)
姚黄魏紫夸艳美,看到子孙能有几?
虞美人(王灼)
姚黄真是花中主,个个寻芳去。
柳梢青(辛弃疾)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连昌宫词(元稹)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李开头的古诗词
1、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3、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4、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
5、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6、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7、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8、李杜文章,良平事业,且束之高阁。
9、郭中书,广成子,李长庚。
10、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11、李牧为赵将。疆场得清谧。
12、李白宫词多好句,侧书红壁两三行。
13、李君别来久,褊吝从中生。
14、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15、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
16、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
17、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18、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19、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
20、谢甥有逸兴,李髯非不嘉。
21、柿被鸟残分亦好,李为螬食咽何妨。
22、李下不得整冠,瓜田岂可纳履。
23、李将军,射石虎。虽然过那边,枉发千钧之弩。
24、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25、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26、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27、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28、李也芳菲。若教风打雨淋漓。
29、自有祥烟罩。李四高人如悟晓。
30、李四张三王大。低头无语思量我。
31、李家娘,坐军中,夜深起望,不见故夫子,
32、李苦少人摘,酒醇无巷深。
33、张公屋畔尽桑麻,李老园中只种花。
34、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
35、崔昭生崔芸,李兼生窟郎。
36、李鼎死岐阳,实以骄贵盈。
37、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
38、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39、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
4.李白戏赠杜甫的诗句是什么意思,要告诉杜甫什么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有感于此诗,杜甫以《赠李白》作答: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访范诗以“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开头。将南朝诗人阴铿比拟李白。李白便讥杜甫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因此,杜甫放言谓李白飘泊无定、愧对葛洪、空度时光、“飞扬跋扈”,似嫌过分之语,也正是两人交情笃厚的见证。其间夜同眠,日同行,长时相聚,亲如兄弟,这两首兼带戏谑的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以“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写李白,以“作诗苦”写杜甫,道出各自的特征,皆极真切。此二绝,真情毕现之外,可窥得人物个性、形象、语言。
5.北宋•陈正敏《遁斋闲览》出自哪里
一、华清宫诗失实 杜牧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尤脍炙人口。
据《唐纪》,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事实。
(《说郛》本、《丛话》前二十三、《竹庄》十一、《玉屑》七、《诗林》前六) 二、荆公评李杜 或问王荆公云:“公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白之才格词致不逮甫耶?”公曰:“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
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此甫之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元稹以谓兼人人所独专,斯言信矣。”(《说郛》本、《丛话》前三、《草堂》一、《玉屑》十四)或者又曰:“评诗者谓甫期白太过,反为白所诮。”
公曰:“不然。甫赠白诗则云‘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但比之庾信、鲍照而已。
又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铿之诗又在庾、鲍下矣。
饭颗之嘲,虽一时戏剧之谈,然二人者名既相逼,亦不能无相忌也。”(《说郛本》《丛话》前三、《玉屑》十四、《诗林》前二) 三、渊明趣向不群 六一居士推重陶渊明《归去来》,以为江左高文,当世莫及。
涪翁云:“颜、谢之诗,可谓不遗炉锤之功矣;然渊明之墙数仞,而不能窥也。”东坡晚年,尤喜渊明诗,在儋耳遂尽和其诗。
荆公在金陵,作诗多用渊明诗中事,至有四韵诗全使渊明诗者。又尝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
然则渊明趣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丛话》前三、《玉屑》十三、《诗林》前一) 四、黛色参天二千尺竹影金锁碎 沈内翰讥“黛色参天二千尺”之句,以谓四十围配二千尺为太细长。
不知子美之意但言其色而已,犹言其翠色苍然,仰视高远,有至于二千尺而几于参天也。若如此求疵,则二千尺固未足以参天,而诗人谓“峻极于天”者,更为妄语。
又退之城南联句“竹影金锁碎”,云金锁碎者乃日光,题中无日字,不当言竹影。凡物因日而有影,苟无日,影从何生?言竹影即日光在其中矣。
如荆公《金山寺》诗云“江月入松金破碎”,亦须借松影方见月光之破碎,却怪题中无影字,可乎?善论诗者,正不应尔。(《丛话》前八) 五、咏物以随意造语为主 凡咏梅,多咏白,而荆公诗独云:“须捻黄金危欲堕,带围红腊巧能妆。”
不惟造语巧丽,可谓能道人不到处矣。又东坡咏梅一句云:“竹钱一枝斜更好。”
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凡诗之咏物,虽平淡、巧丽不同,要能以随意造语为主。
公后复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盖取苏子卿云“只言花似雪,不悟暗香来”之意。
公在金陵又有和徐仲颦文字韵诗二首,东坡在岭南有暾字韵梅诗三首,皆韵险而语工,非大手笔不能到也。(《丛话》前二十七、《总龟》后二十八) 六、动人春色不须多 唐人诗:“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不记作者名氏。邓元孚曾见介甫亲书此两句于所持扇上,或以为介甫自作,非也。
(《丛话》前三十四) 七、荆公金山寺诗 唐人题西山寺云:“终古碍新月,半江无夕阳。”人谓冠绝古今,以其尽得西山之景趣也。
金山寺留题者亦多,而绝少佳句。惟“寺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又“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最为人传诵。
要亦未为至工,若用之于落星寺,有何不可乎?熙宁中,荆公有句云:“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尤为中的。(《丛话》前三十四、《玉屑》十七、《诗林》后二) 八、诗中俗语亦当有自 俗语有之曰:“槐花黄,举子忙。”
谓槐之方花,乃进士赴举之时。而唐诗人翁承赞有诗云:“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
忆得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乃知俗语亦有所自也。
(《丛话》前三十五) 九、荆公集句诗 荆公集句诗,虽累数十韵,皆顷刻而就,词意相属,如出诸己,他人极力效之,终不及也。如《老人行》云:“翻手为云覆手雨,当面输心背面笑。”
前句老杜《贫交行》,后句老杜《莫相疑行》,合两句为一联,而对偶亲切如此。又《送吴显道》云:“欲往城南望城北,此心炯炯君应识。”
《胡笳十八拍》云:“欲往城南望城北,三步回头五步坐。”此皆集老杜句也。
按杜诗《哀江头》云:“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荆公两用,皆以“忘南北”为“望城北”。
始疑杜诗误,其后数善本皆作“忘南北”。或云:“荆公故易此两字,以舍己一篇之意。”
然荆公平生集句诗,未尝改古人字,观者更宜详考。(《丛话》前三十五) 一○、荆公百家诗选 荆公《百家诗选序》云:“予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次道出其家所藏唐百家诗,请予择其善者。
废日力于此,良可悔也。虽然,欲观唐人诗,观此足矣。”
今世所传《百家诗选》印本,已不载此序矣。然。
6.“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晚上喝酒喝的酩町大醉,睡觉时深秋的夜晚很冷,和李白盖同一张被子,我们俩结伴同游一个月了。
出处: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原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译文:李白有美妙的诗文,经常像陈晋陵太守子坚的风格。
我也算是一名隐士,喜爱他(李白)就像自己的亲兄弟。晚上喝醉了,在这深秋的夜晚,和李白同被而寝,我们俩结伴同游一个月了。
来的途中一直期待这次隐逸的约会,来寻找像北郭先生一样的范十。 刚进门就感受到高雅的兴致,旁边站着年幼且清秀俊美的的男仆。
夕阳西下,听见寒秋时的杵声,积聚的云气漂浮在古城的上方。一向是喜欢吟诵《橘颂》,只想讨一杯羹喝。
不愿意入朝为官,而是喜欢这安闲的状态,寄情于江海。 扩展资料: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天宝四载(公元745年),杜甫在齐州、临邑访友小住至初秋,又到兖州拜访李白,并结伴同游。
两人去拜望一位隐士范十。所谓范十,应该是相互熟悉的朋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就如同称呼杜甫为杜二,称呼李白为李十二一样,只是简略的喊出对方在族中同辈排行里的位置。
杜甫在酒桌上和李白、范十豪饮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让人感觉到这次访友的轻松和惬意。李白的苍耳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与杜甫的这首诗相互呼应,可互为参照。
首段叙写对待李白的交情。结伴同游,共被同寝,亲如兄弟。
次段叙述两人一起寻找范十隐居。“更想”“还寻”两句,叙述途中之事。
“入门”“侍立”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屯云”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
末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
“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7.杜甫的《赠李白》的第二句是什么
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的《赠李白》诗的翻译——
秋天到了互相看看,
还是像飘蓬一样漂泊流荡,
丹砂没有炼成仙(yào),
不禁感到愧对郭洪。
痛快地喝酒狂放地歌唱,
白白地虚掷时光。
为人骄横而放肆,
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天宝四载(745),二人又同游齐赵,他们一同驰马射猎,赋诗论文,相爱如弟兄。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诗中慨叹二人漂泊不定,学道无成。"痛钦"二句,既是对好友的规劝,也含有自警之意,语重心长,可见二人友谊之诚挚。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语:"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
中心表达彼此间深刻情谊
《戏赠杜甫》一诗,因未编入唐人选本曾遭到洪迈、陈仅等人的误解,以为是“好事者所撰”,“定是伪作”。郭沫若、安旗、郁贤皓等先生力作辨误。细审此诗,绝非伪作,且是唱和之作,作于访范之后走出范十的村庄行经甑山(饭颗山)时。两首七绝正引伸出一段李杜交谊的掌故。兖州的甑山,即李杜相逢作诗的饭颗山。对此,樊英民先生与余都曾据《滋阳县乡土志》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多方考证,撰述为文。 弄清作诗的时间,便不难解读这首诗。两人从范氏庄返归鲁城,谈话仍兼戏谑,李白口占一诗: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有感于此诗,杜甫以《赠李白》作答: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访范诗以“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开头。将南朝诗人阴铿比拟李白。李白便讥杜甫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因此,杜甫放言谓李白飘泊无定、愧对葛洪、空度时光、“飞扬跋扈”,似嫌过分之语,也正是两人交情笃厚的见证。其间夜同眠,日同行,长时相聚,亲如兄弟,这两首兼带戏谑的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以“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写李白,以“作诗苦”写杜甫,道出各自的特征,皆极真切。此二绝,真情毕现之外,可窥得人物个性、形象、语言。确是重要的作品。唐人未选入集,大概因诗句率意之故。
范成大晚年隐居在石湖。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退隐闲逸
范成大致仕后,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写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并于绍熙三年(1192年)左右为家乡撰写了《吴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孝宗起用范成大知福州。范成大多次请辞,均未获允,只得入朝召对,获赵昚慰劳,并赐丹砂及手书的苏轼诗两首,太子赵惇(即后来的宋光宗)也赐“寿栎堂”三大字。其后又于延和殿论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婺州(今浙江金华),称(bìng)坚请奉祠,获朝廷允准。其后向新即位的光宗上陈“当世要务”。同年,封吴郡开国侯。
绍熙三年(1192年),朝廷加范成大为资政殿大学士,起知太平州。范成大多次请辞未获准,只得于五月就任。六月,因次女逝世,范成大因而辞官回乡。
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于(bìng)中自编的诗文全集完成,命其子范莘向杨万里求《序》。秋季,范成大(bìng)重,上疏请求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朝命特赠五官。十二月十三日,归葬吴县至德乡上沙的赤山旁。后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李白和杜甫zxzidian.Com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以其卓越的诗歌成就树起了两座丰碑,更以情若手足的友谊给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
唐朝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李白怀着“举鞭访前途”的济世之梦居于东鲁,即兖州,准备再次进京,实现自己治国安民的理想。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杜甫的父亲杜闲就是其中一位.此时,杜闲正在东鲁做官。也许,李白和杜甫就在杜闲的官邸遭遇了平生的第一次相逢。在兖州两人一同泗水泛舟,一同漫步尧祠、甑山……几乎踏遍了东鲁大地。李白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而且李白此时已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李白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两人亲如兄弟。他们的相遇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千古一遇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入宫做了翰林。满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可是皇帝所要只是一名能写写御用诗词、歌功颂德的弄臣。以李白狂傲不羁的个性哪受得了,在宫中呆了不多久便遭奸馋而被“千金放还”了。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后,带着壮志未酬的创伤心灵,出长安行至梁宋,与杜甫再次相遇。杜甫以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期志,兼全宠辱身。”劝慰这位兄长。可见两人已友情深笃。
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愿望契合。他的创作影响着杜甫,他少任侠、重义气、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感召着杜甫。同时对人生、对诗歌艺术,两人在心灵上多有相通之处。是共同对缪斯的痴恋,将两颗伟大的心连在了一起。
天宝四年秋,两人再聚东鲁,一时兴起,策马登程,同到鲁城北访范十。此行,李白作《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相互唱和,成千古佳话。这段时间,李杜两人相处时久,情谊益深。虽然李白还会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怀才不遇中惆怅一时,但桑田篱下的清幽生活抚慰着诗人的心魂,而杜甫的陪伴更让李白忘却了失意的烦恼。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白和杜甫终于也要分手了。杜甫将离鲁北上,而李白也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尧祠石门,李白为杜甫饯行。他们共同感到自己像风中的飞絮一样飘浮不定。今日辞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聚?且对着这石门秋光,再饮几杯鲁酒吧。李白信口吟成《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次的离别却是一场诀别。此后,杜甫自鲁进长安,步李白后尘去扣功名之门。而李白虽然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但他的心并未死。他决定重访江东,游历山河,以退为进,待报效国家的机会成熟之后再行动。但,此时的唐朝已到了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接下来的安史之乱便是导火索。这次动乱使得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便是其中一员。李白即使在庐山躲过了这场灾难,但动乱之后,他以为他的理想会在永王李磷身上得以实现,最终却落得被捕入狱的悲惨结局。
诚然,此后李白和杜甫没能再次聚首,但两人均留下了不少彼此思念的诗篇。生活上的困顿、政治上的失意,阻挡不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那段杯酒斗诗章的闲适生活的向往。那些诗歌是他们自由心灵集中迸发的泉眼。他们相遇的那些日子也由此进入了中国的文学史,就像伯牙和子期的知音遭逢,成为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精神之梦。
杜甫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