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崔道融是哪个朝代的,以及崔道融是唐代什么时候的人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溪居即事》是唐末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头两句是写,作者无意中发现,不知是哪一家的"不系船"随风飘进了钓鱼湾;后两句是写,一位小童正在宅前屋后玩耍,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以为是有客人来。全诗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读罢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溪居即事
作者:崔道融 (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白话译文
村间的屋外有条小河曲曲弯弯,不知谁家的小船没系上绳缆;春风吹着小船儿飘飘悠悠,慢慢地飘进了钓鱼的河湾。
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本段创作背景
绝大部分晚唐诗人,尤其是唐末诗人在"无事"之中,情感趋于淡泊,情趣渐向市井通俗之风转移,崔道融即属此类。黄巢起义时,崔道融避地东浮,隐居温州仙岩山,此诗应作
这四个人当中,翁卷是南宋人,其余的崔道融,李白和贺知章是唐朝人。
钓鱼诗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馀。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古诗简介
是中唐诗人李贺记述一次秋钓所作的诗歌,全篇熔炼词采 , 斟字酌韵。记其钓鱼不获,生感慨。
翻译/译文
秋水清波,红花掩映
披蓑戴笠,临河持竿
谁人能象,陵阳钓徒,静待素书:
得白龙,解钩放走
得白鱼,腹中有书
仙法传授,五石胭服
白龙来接,成仙长寿
你我凡人垂钓
菱根却会把独茧钓丝缠住
双鱼在箛草丛里深深潜伏
你我凡人垂钓
鱼竿斜垂在清沼,若静若蠕
长丝悬挂在碧水,若虚若无
漫长的等待是什么?
只有春蜥蜴把诱饵追逐
上钩的只有可恶的小蟾蜍
独茧为纶,芒针为钩
荆条为竿,剖粒为饵
詹何垂钓于百仞之渊
为什么有盈车之收?
是因为他用情无限,制强以柔
而魏王宠臣龙阳君
与君同船而钓,为何得十鱼而涕下
是因为他自己有初鱼之忧(后得大鱼,抛前小鱼,喻王得后贤,弃前贤)
钓鱼,垂钩,抑或性情悠悠
钓鱼,垂钩,抑或身世沉浮
你看那雾气笼罩的水边
那曾是神女与襄王幽会之处
为什么神女的泪水沾满裙襦
是她在悲叹遇人不淑?
还是在悲叹生世宠辱?
赏析/鉴赏
诗的一、二句写诗人秋天去钓鱼,飘飘欲仙不说,且有钓大鲤的准备。红渠:荷花。素书:指鲤鱼。
三、四句写观察水情,分析鱼情。人躲开秧菱秧儿去蒲草边下钩,是担心菱茎缠住他的钓线,又因发现蒲籽儿抖落, 他断定会诱来蛰伏的鱼儿。独茧:钓线, 据说一只蚕茧可绞制一条钓线。
五、 六两句写钓竿斜出、 钓线八水时的情景、 从诗句的气势上看 . 诗人对钓大鱼非常自信。
七、八两句是全诗的精彩之处,这里蜥蜴和蟾蜍都是鱼饵。蜥蜴俗称 “ 四脚蛇” , “春”则含生机勃勃之意。 小蟾蛛 ,小蟾蜍并非指“癫蛤蟆” ,而是指活蹦乱跳于大别山区和江淮之间田畴的. 土蛤蟆” 。 这种蛤蟆其色如’ 蟾蛛, 但体无疙瘩,其状大如桃核, 小如蚕豆 ,是钓鱼尤其是钓黑鱼的佳饵 , 李贺的家乡河南昌谷在大别山近侧, 用这两种鱼饵应是普遍的。
第九、 十两句, 气氛突变。 詹子即詹何, 龙阳为自喻。诗人对詹何羡情无限。因为这位钓鱼大师也是用独茧渔线zxzidian.com钓获了如车大鱼, 而自己这个阳刚男儿却没钓着鱼, 怎不恨煞羞煞!
李贺在这首诗中, 也解释了没有钓着鱼原因 , 即诗的最后两句: “ 为看烟浦上, 楚女泪沾裙。 ” 虽然别具一格, 但流露的情绪和诗的开头兴高采烈, 已判若两人了。 尽管此次钓绩不佳, 但他还是酷爱垂钓的, 甚至见到竹子就想到钓鱼: “ 入水文光动.......一堪裁钓锦鳞。 ”
( 《竹》 ) 他还在 《南园十首》 中表示: “老去溪头作钓翁。 ” 可惜他在二十七岁上英年早逝, 未能实现这美好的夙愿 。
1、聂夷中:唐末诗人。
2、洪升:清朝戏曲作家、诗人。
3、崔道融:唐朝诗人。
聂夷中:
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人,河南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
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流传最广。
洪升: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
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崔道融
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人。乾宁二年前后,任永嘉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
僖宗乾符二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扩展资料:
经历
洪升少年时期,曾受业于陆繁弨、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受到他们遗民思想的熏染。他学习勤奋,很早就显露才华,15岁时已闻名于作者之林。20岁时已创作了许多诗文词曲,受到人们称赞。
康熙三年七月,他与舅父之女黄兰次结婚。四年后,赴北京国子监肄业。因未得官职,失望而归。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的家难,为父母所不容,被迫离家别居,贫至断炊。
康熙十二年冬,他再度前往北京谋生。两年以后,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李天馥和王士祯诸名流的赏识和培养,诗名大起。卖文为活,而傲岸如故,“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对现实颇为不满。
徐嘉炎在《长歌行送洪昉思南归》中说他“好古每称癖,逢人不讳狂”。尤侗称他:“洪子既归,放浪西湖之上,吴、越好事闻而慕之,重合伶伦,醵钱请观焉。洪子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聂夷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崔道融
崔道融是湖北江陵人,自号东瓯散人,年轻时在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游历,后在浙江温州做过几年县令,还到过朝廷做过右补阙,负责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后来黄巢占领长安,崔道融跑到福建避难。一生写诗不少,现存世80首。
从简单的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崔道融生在一个战乱年代,做了几天小官,也没有什么建树,写了不少诗。崔道融的诗近乎白描,诗中很少掺杂个人的感情,往往是就景写景,即事较多,不过由此可判断崔道融应该是一个洒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往往把现实中常见的风景细致地描绘出来,让读诗的人眼前一亮,产生“这个风景好熟悉,我也见过”的感觉。
他叫崔道融,是唐朝的
崔道融,荆州(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人,曾任永嘉令,右补阙等官职,可能死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
崔道融的诗比较朴素,有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诗比较有意义。他对农民在封建社会里所过的贫苦生活,抱着同情的态度。
崔道融现存诗七十余首,全是五、七言绝句,见《全唐诗》。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