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丘丘丘迟写过哪些文,以及丘迟的作品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草长莺飞清风明月出自《与陈伯之书》,《与陈伯之书》是南朝梁文学家丘迟所写的一篇书信。丘迟通过《与陈伯之书》描写劝降陈伯之的利与弊,表达了丘迟的爱祖国,爱民族的思想感情,促使陈伯之作出慎重抉择。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战乱不断,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
作者和陈伯之本来都是齐朝大臣,一个官至太中大夫,一个是冠军将军、骠骑司马。丘、陈二人虽是同朝为官,却是文武相对,德行相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后来作者《与陈伯之书》的产生。
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今安徽寿县)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作者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
1、出自《与陈伯之书》,作者是南朝文学家丘迟。
2、诗句的意思是: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
3、诗句描述了春日万物竞相生长、欣欣向荣的画面。
拓展资料:
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灵鞠之子。南朝梁文学家。
丘迟8岁能文。早年仕于南朝齐,任太学博士、大司马参军。因父丧,两次去职。服丧期满,任西中郎参军。母亡,又去职服丧。以秀才后仟殿中郎、车骑录事参军。入萧衍幕为骠骑主簿。梁武帝时,任散骑侍郎、中书侍郎,领吴兴邑中正,侍诏文德殿。坐事免职。
梁天监三年,出任永嘉太守,在任4年。提倡农桑,重视教化,崇尚俭约富民。虽然他的政绩史书记载较少,却是万历《温州府志》中南梁五十五年内入志的两位郡守之一。 任永嘉太守期间所作《永嘉郡教》一文中说“贵郡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
梁天监四年(505年),临川王萧宏伐魏,丘迟为谘议参军兼记室,时陈伯之率军抗梁,丘迟以一篇《与陈伯之书》打动陈伯之率部归降,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描写温州等江南景色,脍炙人口。
回朝后升中书郎、司空从事中郎(一作司徒从事中郎)。
梁天监七年,卒于任所,年仅44岁。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 丘迟简介
17、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题解:从金陵的新林浦向板桥方向走,到宣城郡去
文学常识:
1、谢眺:
和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竟陵八友”之一;世称“谢宣城”。
竟陵八友:南北朝齐永明年间,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包括萧衍、沈约、谢眺、王融、萧探、范云、任昉、陆倕。
2、内容:
流露出对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畏惧和不满情绪,山水诗成就很高。
写作背景:谢跳从金陵(南京)到宣城(安徽)出任太守,在此之前,经历了一场错综复杂的王位争夺战,一年间,换了三位皇帝,改了三个年号。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识”和“辩”两个动词尤其传达出诗人面对景物时的主观感情。被王夫之称赞为“隐然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
“虽无玄豹姿,中隐南山雾”
玄豹:古代传说南山有玄豹,因爱惜皮毛,保护文采,所以因而不出。典出《列女传》。
典故的含义:
结尾用典表示爱惜名誉,认真治政,以仕为隐,远祸避害,把情怀与沧州趣统一了起来。
全诗分两层:
①前四句写江上远景,简约的文笔,勾勒出远眺中所见江流、归舟、云树等景物的轮廓,对江水流向的描写,蕴含着对京城的依恋之情。
②后八句抒情,庆幸自己此行得以远离尘嚣,全身远祸。
18、丘迟《与陈伯之书》
文学常识
丘迟:字希范,今浙江人,齐梁时人,擅长骈文和山水诗,辞采丽逸,《丘司空集》。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书信,丘迟奉命写给投降北魏的陈伯之的劝降信。陈伯之收信后权衡厉害,果然率兵归梁,这封信起到了很大的政治感召作用。
什么叫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全篇四六句,讲究语言文采,讲究声律音韵。
什么叫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艺术特色:
1、信中运用对比使言辞动人,说理透辟。
如第一段陈伯之的由齐入梁与由梁入魏做对比,包括两层意思,认识上是明智与昏愦的对比,结果则是“壮”与“劣”的对比。
又如第三段中北魏政权的分崩离析与梁朝的“皇帝盛明”之间国势强弱的对比,就今昔、利害、对错、敌我各个方面展开,周全有力。
2、作为一篇骈文,信中用典较多,或明用,或暗用,或对照,都增加了情理的内涵。
艺术特色(详细分析情理)
1、情理兼长,理智的剖析与感情的感召互相交错,层层递进。
先用事实做对照,惊醒对方,接着,点名陈伯之去梁投魏的原因是“不能内省诸已,外受流言”,在以历史典故和陈伯之旧家情况,说明梁武帝宽宏大量,以此感化陈伯之进,进而陈说现实厉害,指出梁朝欣欣向荣,北魏内部自相残杀。
文辞优美,又有事实做支撑,所以有利。
2、中间借景抒情“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句是描写江南美景的名句,激发对方的故国之思,乡土之恋。
3、最后一段阐发眼前形式,既有对方着想的警告,又有对朋友之谊的关切,全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有打动人的力量。
19、孔稚圭《北山移文》
文学常识
1、孔稚珪,字德章。
2、南朝宋时与江淹对掌辞笔,史称文韵清疏,不乐世务,性喜山水,好文咏。
3、有《孔詹事集》。
写作背景:
六朝时代,老庄思想盛行,贵族文人爱好在江南秀丽的山林环境中隐居生活,但又贪婪高官厚禄,于是一隐一仕,表里不一。
思想内容:假托山灵口吻讽刺隐士贪图官禄。
以钟山(北山,进江苏南京)山神名义发布文告,揭露封建士大夫伪装清高,实则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戳破他们隐而复仕,表里不一的虚伪面目,坚决拒绝假隐士再进北山山林。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艺术特色
1、运用对比手法。
2、运用拟人化手法。对山林景物的描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更表现得惟妙惟俏,风云泉石似乎都染上了人的感情,代替作者在嬉笑怒骂,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3、是优秀的骈文,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辞藻华丽,多用典故且讲究音韵的协调。长短句交互使用,长句舒缓,短句节奏急促,以表达不同的情景与感情。
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
1、首先以历史上的真隐士与假隐士比较。真隐士品性高洁,假隐士“始终参差”,反复多变。
2、其次以假隐士周子前后的思想行动对比。
初至时“风情张日,霜气横秋”,不可一世;
3,再次以价隐士出山后的忙碌得意与山林寂寥悲愤对比。突出对假隐士的谴责,层层揭开假隐士伪善面目。
重点语句
1、“泪翟子之悲,恸诸公之哭”典出《淮南子》。2、“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两句,描写假隐士。
3、“脱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写周子接到朝廷诏书后志变神动。
20、干宝《李寄》
《李寄》出自《搜神记》,作者为干宝。
思想内容:
《李寄》记叙了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英雄事迹,歌颂了她勇敢机智,不畏凶暴的斗争精神,也具有反对愚昧迷信,反对重男轻女的深刻意义。
李寄人物形象:
李寄挺身而出,斩蛇是为了反对封建歧视和反抗不公平的命运。
斩蛇之前她做了充分准备,备剑、带狗、做了饭团。与蛇斗,啖蛇,放犬,剑斫,步骤分明,终于杀死大蛇。
当地官吏的昏庸,怯懦,无能,反衬出李寄的清醒,勇敢,能干。
李寄具有勇敢机智,不畏凶暴的斗争精神。
21、《干将莫邪》
背景:
出自于《搜神记》,此故事也见录于《列异传》和《太平御览》。
干将、莫邪:
古代利剑名,此两剑早在战国时期著作如《庄子.达生》、《荀子.性恶》中有记载。
早在西汉刘向《列士传》中,已有干将被杀,其子复仇的故事。
故事线索:父亲被杀→儿子报仇→自刎→分葬。
故事情节:
复仇起因:干将铸剑被杀。
复仇跌宕:赤比得剑复仇,遭到楚王追杀,逃往山中,山中客出现。
复仇高潮:赤比自刎,山中客煮赤比头,诱使楚王到锅边,砍楚王头,客自刎。
故事结局:分葬为三王墓。
思想内容:
这篇作品通过能工巧匠干将被害,棋子赤比为父报仇,体现了人民对统治者暴行的憎恨和对坚毅顽强的斗争意识的歌颂。
艺术特色:
内容:作品通过能工巧匠干将被害,其子赤比为父报仇。
思想:体现了人民对统治者暴行憎恨和对坚毅顽强的斗争意志的颂扬。
特点:作品以复仇贯穿全篇,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富有浪漫色彩。
22、刘义庆《子猷访戴》
文学常识:
1、刘义庆,南朝刘宋宗室。
2、喜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撰《世说新书》,后人改为《世说新语》。
3、《世说新语》是著名笔记小说,载汉末以来至东晋士族文人的言谈和逸事。表现了这一时期闻人明示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以及当时道德、思想与习尚。
4、鲁迅评之为“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
戴:指戴逵,字安道,不乐仕进,好鼓琴,善属文,擅长书画雕刻。
任诞:魏晋世人常常在生活上任性而为,即所谓“任诞”。
思想内容:
1、此文记载了王徽之此类生活片段。
大雪之夜,喝酒、看雪、咏《招隐》诗。
访隐士戴安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2、他生活中追求的是“兴”,及兴味与意趣。
大雪之夜的种种活动都是因性而发,这是不受任何拘束和限制的率真的举动,是当时盛行的名士风流。
23、《周处》
思想内容:
意在赞扬周处的改过自新,这是全文重点。
周处改过自新,突出三点:
一是“侠气”,年轻时“胸疆”,“暴犯百姓”,但有侠气,故答应杀虎斩蛟;
二是“有自改意”,发现其“为人情所患”,立即就有悔改之意;
三是陆云对他的教诲。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终于改恶从善,成为“忠臣孝子”。zxzidian.Com
全天立意鲜明,有详有略,情理相得,很有教育意义。
24、南朝民歌《西洲曲》
文学常识:
南朝民歌:
1、文学史上指东晋至南朝陈末这一时期的乐府歌辞今存约500首。
2、主要收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杂曲歌辞”中。
“清商曲辞”可分为吴声和西曲两类:
①吴声是长江下游以建业(今江苏南京)为中心这一地区的民歌,
②西曲是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的民歌。
3、南朝民歌内容多为女子所唱的情歌,表现的爱情大多坦率而健康,有的则轻俗浮艳,总体上以清心婉转、自然本色见称,善用谐音双关,当时文人对乐府民歌多喜模仿。
《西洲曲》属南朝乐府的《杂曲歌辞》,是经过文人加工的南朝民歌。西洲是地名,是诗中女子和她情人曾经欢会的地方。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结构内容:
第一层从开头到“两桨桥头渡”,写女子想折梅遥寄情郎以表相思。
第二层从“日暮伯劳飞”到“出门采红莲”,写从夏到秋的日夜相思。
第三层从“采莲南塘秋”到“仰首望飞鸿”,叶夏末初秋时采莲怀人。
第四层从“鸿飞满西洲”到“海水摇空绿”,写秋天女子登楼遥望,却盼不到一纸书信。
诗中的女子四季相思,早晚相思,连绵不断,感情细腻缠绵,十分动人。
莲子:谐音怜子,意为爱你。
青如水:比喻女子情爱纯洁如一碧秋水。
彻底红:红透,比喻女子情爱赤诚忠贞。
艺术特色:
1、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多次出现“莲”这一意象,与“怜”谐音,“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
“低头弄莲子”暗示爱抚情郎;
“莲子青如水”表示对情郎的爱情纯洁如水;
“置莲怀袖中”表现对情郎珍爱;
“莲心彻底红”表示爱情的成熟与热烈。
2、运用了顶针(真)的修辞手法,使前后句相互勾连;
风吹鸟舀树——树下即门前
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25、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
26、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
了解即可
文学常识:
1、北朝民歌一般指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
以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歌谣为主,或经过汉族文人的翻译和润饰。
2、北朝民歌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尤其写出了当时动乱社会的现实,也赋予尚武精神,其中的情歌则显得粗放直率,风格较南朝民歌质朴无华。
文化背景:
1、折柳告别是古代习俗,“柳者留也”,送行者常常折柳以为留念。以折杨柳为题的乐府诗始于汉代,现存的作品以南北朝时期居多。
2、北朝乐府中的《折杨柳歌辞》共五首,这里选的两首是夫妻双方临别时的对答词。
思想内容:前一首是出征的丈夫所唱,表示不愿离别的依恋之情。
已经骑在马上,但不是扬鞭催行,反而拿起了,杨柳枝表示,但愿留下,可是周围送别曲响彻一片,所以“愁杀”,其中既有离别之悲,又有一路艰辛,前途茫茫的愁苦。
后一首是妻子的答词,表示妻子的愁苦。
丈夫出征,妻子“愁不乐”,用重叠的词义表示极其愁苦。他要变苦为乐,追随丈夫出征。丰富的想象,表达了深厚的爱情,符合北方女子勇武的性格,符合丈夫起马出征的情景。这种口吻是文人笔下所没有的。
艺术特色:
因为是夫妻对答,两首诗内容相接,词语相承。
前一首提到马鞍,后一首即以马鞍展开想象;
前一首用“愁杀”,后一首用“愁不乐”呼应;
前后都用了“碟座”,前者是渲染离别氛围,后者则是表示夫妻形影不离。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