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次韵和依韵哪个难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次韵与和韵的区别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授课老师:君诺
诗词的步韵,用韵,依韵是和的三种方式。
诗词爱好者在欣赏他人好的诗词时,有时不免雅兴突发的即性和上一首,既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又能以文会友增添雅趣,同时原诗词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欣赏并有人作和,同样感到是一种鼓励和被认可的欣喜。
鉴于此,将和韵三种方式的具体含义解释一下,以方便在看到类似和韵的时候能够明白含义,自己和韵的时候能够正确区分,以免弄出笑话怡笑大方。
一、步韵
又称“次韵”(不要误写为“布韵”),和韵的用韵方式之一。即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而且前后位置次序都必须与原诗词完全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内容上可相同,相似,也可不同。
比如,步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应该如下:
原诗: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中的 烟、川、天 是韵脚,属于《平水韵》下平一先韵部。如果想次韵和此词,用韵必须严格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顺序,即以下格式:
二、 用韵
使用原诗词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还是以上面的诗为例,三个韵字可以打乱原词的使用顺序随便应用,但是不得更换其它韵字。比如,可以将韵脚按以下顺序:
三、 依韵
使用与原诗词中相同韵部的韵字,原诗词中的韵字可用一部分也可全不用。还是以上面的诗为例,三个韵字属于《平水韵》下平一先,那么在和词的时候可以随便用下平一先韵部中的韵字,不知道的可以查阅《平水韵》。比如可以这样写:
宋词的三种和韵方式和上面相同,只不过在依韵填词的时候,是按照《词林正韵》相同的韵部来填。
简单提一下,词的唱和除以上三种情况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叫“和词”,就是只用对方的词牌格式来唱和,但是一定要与原词在内容上、感情上等方面形成往来互动或者呼应,否则所有相同词牌的词就都成了和词了。
比如宋朝陆游填了著名的《钗头凤》以后,唐婉也填了一首《钗头凤》作为应答,但是两个人的词格律相同但韵脚用的不是一个韵部。
四、 关于和韵题目的写法
具体格式不一而同,以步韵为例,最常见的有以下情况:
(一)如果只是步韵名人的诗词练习写作,比如步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则可以这样写:
步韵李白《望庐山瀑布》
步韵《望庐山瀑布》
( 二)如果是与诗词有人互赠唱和,可以只写人名或称呼,也可同时写原作名称,一般以下几种情况:
步韵×××先生
步韵和×××先生
步韵×××先生《×××》
步韵和×××先生《×××》
名字后面的称呼可以是先生、老师等各种称呼,书名号里写原作题目。
如果自己写的诗另有题目,可以这样写:
山中即景
步韵李白《望庐山瀑布》
步韵和××先生《×××》
谢邀:
开篇明义,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词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的稳定性。
诗歌创作在唐代达到巅峰,词作经过晚唐和五代的发展,到宋代时,也发展至它的巅峰状态。代宋代,诗人、词人们总结出了许多创作方法,不仅扩大了诗词词的题材范围,而且增强词的艺术表现能力,有的词人甚至能将诗歌的创作技巧移花接木班地融入进词的创作中。
这些创作方法,从类型来看,除了原创性的按谱填词以外,主要有和韵、集句和隐括等创作方法,而“和韵”是宋代诗人、词人进行诗词创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那么,什么是“和韵”呢?所谓的“和韵”,就是指依据所和诗词原作的原韵来写作诗词。关于“和韵”的作品,其实最先出现于诗体中,后来经过词人们的移花接木,才进入到词的创作当中的。
词的“和韵”创作,最早始于北宋词人张先,就是那个在词作中以写影而出名,并被人们送上雅号张三影”的张先,熟悉宋词的人,都是知道他的。
比如张先的《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一词,就是词人张先为朋友程公辟赠别的时候作的一首和词,再如张先的《少年游·渝州席上和韵》一词,就是在宴会雅集的时候创作的一首“和韵”词。
追根溯源,词的产生本来就是应文人士大夫宴会、雅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具有娱乐性质的歌曲。依调填词本身也是一种“和”的行为。
众所周知,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间的宴会、雅集活动是非常多的,而且宋代士大夫阶层在宴会、雅集的时候都有歌声作伴。人文士大夫在宴会、雅集的时候吟风弄月,各逞风流,以诗词歌赋为宴会、雅集助兴就是非常流行的事情了。你做一首词作,他来唱和一首,在宴会上,一首首和词就产生了。
张先以后的两宋词人,既按词调又用词题词序。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西园雅集”就发生在北宋年间,参与者是像苏轼、黄庭坚这样的文坛名宿,他们在宴会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诗词唱和活动。
诗人、词人们在宴会、雅集中唱和,在唱和中或“应歌”或不“应歌”,是词坛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都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使用的一种文学的和社交的语言,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与价值。
流行于北宋的“和词”之风一直延续到了南宋。宋词的“和韵”有三种方式:
一是“依韵填词”,通俗地说就是和作押韵只需用所和词作韵脚同韵的字即可,不必用原字。
二是“次韵”,又叫“步韵”,也就是要求和作的押韵必须用所和词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原词相同,这是“和韵”中难度最高的一种,创作时对韵脚等都有诸多的限制。
三是“用韵”,通俗地说就是所和诗词的原韵脚字而先后次序可以不同,往往写明用原韵。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唱和词,就是明显地用了“次韵”的创作方式;再如方岳的《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一词,就是词人方岳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韵律而填成的一首词。
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我们寻常写诗词,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瓶颈,每每不能突破便觉心烦意乱,笔者也不例外。在绕过很多弯路之后,也有一些自己写作的心得。提高诗词水平的技巧有许多种,今天先为大家介绍其中一种个人觉得短时间内最有效的方法――“和诗”。
图片来自老树画画
什么是“和诗”呢?
所谓“和”(he4,四声),就是酬和,你可以理解成是用诗的方式来交流,在古代的时候就很流行这样的方法。古代文人平常交流都是通过书信来往的,而对于知己好友,更是喜欢把内容写成诗,既显典雅又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学。不要以为古人就是爱炫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知名度,甚至走上仕途的。在一封又一封的书信来回之间,不仅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还可以相互提高写作水平,其乐融融。我们经常在诗的题目可以看见,比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和刘道原见寄》(苏轼)、以及《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等,这些都是“和诗”常见的标题。还有比如说次韵某某人、用某某人韵、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和诗”的方式
一般来说,和诗有两种方式。
仅内容上的酬和,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你来我往,你问我答,没有什么限制。
除了内容上有呼应之外,还对押韵有所限制。
我们主要说第二种,主要有三种形式,难度从难到易,依次是:“次韵”(步韵)、“用韵”(从韵)、依韵。这三种形式有以下的区别:
“次韵”(步韵):我原来押什么韵,你只能押什么韵,体裁字数得一致,而且押韵的顺序不能颠倒,难度系数高;
“用韵”(从韵):还是我原来押什么韵,你只能押一样的,但是位置可以颠倒,难度系数中;
依韵:不需要跟我原来押的韵一样,但是得是出自同一个韵部的。
举个例子,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有一处和诗:
1.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2.咏白海棠?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3.咏白海棠?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4.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以上四种就是属于“次韵”(步韵)的情况,都是以“咏白海棠”,而且规定韵脚只能是依次是“门”、“盆”、“魂”、“痕”、“昏”,都是用平水韵“十三元”韵部。假如位置打乱了,随便哪个在前,哪个在后,那么就是“从韵”(用韵);如果我换掉了其中一个,用了“十三元”韵部中的其他字,比如“原”字,或者干脆五个都换了,这种情况就是“依韵”。
“和诗”的作用
其实“和诗”对于诗词写作有莫大的帮助。在“和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掌握押韵,熟悉不同字来自哪些韵部,还是可以在无形中提高自己对诗词语言的把握。再比如说,在“和诗”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汇,我们会去查阅这个字词的来历、意思,无形中为自己的词汇量打下基础。另外,还可以增进诗友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如果你找不到诗友可以和你一起“和诗”,或者你基础比较薄弱,不敢和别人和诗,那么笔者推荐你可以挑古人的作品,选择你喜欢的风格类型,就可以与古人来一场千古神交了,笔者初学用的就是这种方式,这还有一种好处,就是你写好之后拿来与古人的作品作对比,可以明显得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毫无疑问,“和诗”确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只需假以时日,就可以写出一首可圈可点的佳作出来。初学推荐从简入易,不知道押什么韵部可以用格律检测工具,推荐:诗词吾爱。下次遇到所谓的诗人,只需要“和诗”一首就可以看出他的水平了,格律之类的都是基础,只能用来忽悠新手。
最后,附上一首“和诗”,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原玉:《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依韵崔郎题都城南庄》
门堂吹入旧春风,人面桃花怕又逢。
人面犹追当日瘦,今花难比旧桃红。
注:新韵
依韵步韵次韵的区别是:
在唱和作品中,经常见到“步韵、次韵、依韵、用原韵”等字眼,同是和作,却有不同的含义,兹将其概念和差别介绍如下:步韵、次韵是一个意思,指与原作韵字相同,次序也不变。“步”可理解为“步骤、亦步亦趋”。
“次”可理解为“次序”。这是一种比较严谨的唱和手法。用韵指与原作韵字相同,但先后次序有变化。如原作用“东、通、红”,和作用“通、红、东”。这种手法常用于原韵字意较窄的时候,是一种变通办法。
依韵指与原作是一个韵部,但韵字与原作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如原作用“东、通、红”,和作用“丰、东、穷”。这种手法常用于形式与意境不好统一的时候,也是一种变通办法。关于和诗的知识:次韵、步韵、用韵、依韵。
所谓的和诗并不是简单的回,严格来说它有着自己的形式,具体说主要是韵的问题,主要有次韵、步韵、用韵、依韵。简单地说——次韵:根据别人诗篇所用的韵,并且依原韵先后次序写出的诗。
步韵:步是步伐相随之意,意思同次韵。用韵:用他人诗篇的原韵写诗,但先后不必依照原韵的次序。(字同、顺序不同)依韵:根据他人诗所用的韵目写诗,具体韵字不必与原诗相同。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不仅使用被和诗作的韵,还必须用被和诗作韵脚上的那几个字,并且韵字的先后次序都要和被和诗作一样,这就是步韵,是步步跟随之意。步韵诗因为要步原韵韵脚,所以写来难度很大。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说:“步韵最困人,如相欧(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率以此。
和韵作诗词分为3种,依韵只需要在同一个韵部即可,不一定是押同样的韵脚,所以最简单; 用韵比较难,必须用相同的韵脚(句尾押韵的字);次韵又叫做步韵,除了韵脚相同,次序也必须相同,是最难的一种和韵。这种区分在宋朝就有人分析了,宋刘攽 《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吏部和 皇甫 《陆浑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晓。"
今天这一篇文章作为上一篇的补充版,加入一些老街自己的诗例。有兴趣的诗友们不妨一起做几首,练习一下自己的遣词造句。依韵太简单就不说了,只按照用韵和次韵举例说明。第一二部分是诗的练习,第三部分加入两首词的练习。
一、用韵诗
用韵,必须用相同的韵脚(句尾押韵的字),但是不要求韵脚的次序与原诗相同。
1、五言近体绝句 用韵
原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韵和王之涣登鹳雀楼 @老街味道
山川酬胜迹,绝唱馈名楼。人物俱湮灭,风标万古流。
王之涣这首诗是仄起仄收的五绝,韵脚是流、楼,分别在第二句和第四句,老街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绝句韵脚相同,不过次序不同,流在第四句、楼在第二句,此之谓用韵。
2、七言近体绝句 用韵
暮春浐水送别(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情。
御沟(用韩琮暮春浐水送别韵)@老街味道
题诗红叶总无情,一去相思隔禁城。桂殿笙歌窗畔水,年年流送断肠声。
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近体七绝,一、二、四句押韵:城、情、声,和韵的次序打乱:情、城、声,所以是用韵。
二、次韵诗(步韵)
1、五言近体绝句
《答陆澧》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观唐绝句14-君怀(用张曲江韵) @老街味道
君怀一瓢酒,清淡不须多。高节自相重,溪舟戴雪过。
这是仄起仄收的绝句,只有两个韵脚:多、过。注意”过“是平仄两用意义相同的字,这是一首近体绝句,”过“当然是平声。
2、五言古体绝句二首
长干曲(唐·崔颢)
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拟古长干曲(步韵崔颢)@老街味道
其一、前夜石头宿,昨日过横塘,行行如泛梗,江海是吾乡。
其二、绿波自东流,有狐在淇侧。山水暂相逢,何必曾相识。
崔颢的两首长干曲都是古体绝句,第一首失黏,第二首押仄韵;第一首韵脚是塘、乡;第二首韵脚是两个入声字:侧、识。老街次韵的两首也是古体诗。
3、七言近体绝句
边词(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仿古意用张敬忠边词韵 @老街味道
十年征戍惯春迟,五月霜风雕鬓丝。万里深闺惊梦处,一宵金鼓不眠时。
这首诗平起仄收,三句押韵,韵脚是迟、丝、时,次韵时次序不得打乱。
三、用韵的词
晏殊《踏莎行》,词谱中的▲就是韵脚,白三角△表示平声韵,黑三角▲表示仄声韵。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
◎●○○ ⊙○◎▲ ⊙○◎●○○▲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 ⊙○◎●○○▲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
◎●○○ ⊙○◎▲ ⊙○◎●○○▲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
踏莎行(用晏殊祖席离歌韵)@老街味道
双燕雕梁,桃花人面,笙歌犹似离亭宴。悄寻春梦几多时,谢桥水巷经行遍。
柳下舟摇,山前路断,波中明月随云转。满城飞絮寄清愁,江南江北风吹远。
老街这首词的韵脚与晏殊词一样,但是打乱了次序。所以是用韵。
四、次韵的词
和“次韵诗”一样,次韵的词,也必须是相同的韵脚,相同的顺序。在宋朝,文人们的次韵词作也非常多,例如贺铸的《青玉案》当年风靡大江南北: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宋朝次韵这首词的人就有:杨无咎 、史浩 、周紫芝 、李清照、苏轼、吴潜、韩淲、李彭老、程垓、王千秋、刘一止、李之仪、侯置、陈亮、冯时行、赵彦端、惠洪 ......
这里录入一首贺铸的《西江月》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西江月是换韵的词牌,而且要求叶韵(在同一个韵部内换韵),所以老街附上词谱以供参考。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
上阕两平韵:廊、伥,一叶韵:想。下阕两平韵:长、场,一叶韵:上。注意“上”在古诗韵中的发音有上(普通话三声)、去(普通话四声)二声
◎●◎○⊙●, ◎○⊙●○△。◎○⊙●●○△ ⊙●⊙○⊙▲叶韵
◎●◎○⊙● ⊙○⊙●○△。◎○◎●●○△ ◎●⊙○◎▲叶韵
西江月(次韵贺铸携手看花)@老街味道
明月秋深孤枕,清风笛转空廊,醒来吟罢更伥伥,只作青楼遐想。
携手当时花好,倚栏此夜愁长,江流偏似九回肠,一霎眉头心上。
结束语
以上几首诗词是老街去年作观唐绝句和观宋填词的练习作品,作和韵诗必须对原诗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更有助于阅读理解原作。和韵比较束缚手脚,但是同时也练习了自己创作的能力,不失为学诗的一个好方法。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zx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