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宇文昌龄传在哪个传记,以及宇文化及是宇文邕的后代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皇帝觉察到情况不是这样,命令宇文昌龄到鄜州审问这件事,果然是假的。
“帝察其不然,命昌龄既泸州个之,果妄也。”出自《宋史·宇文昌龄传》,原文如下: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人。进士甲科,调荣州推官。熊本经制梓夔,辟干当公事。凡攻讨招袭,建南平诸城砦,皆出其画。本归阙,言其功,擢提举秦凤路常平。
神宗患司农图籍不肃,选官厘整,昌龄以使夔路入辞,留为寺主簿,遂拜监察御史。鄜延帅奏所部刘绍能与西羌通,将为患。帝察其不然,命昌龄即鄜州鞫之,果妄也。昌龄因请深戒守臣,毋生事徼赏,以靖边人之心。使还,赐五品服。
尚书省建,以为比部员外郎。时官曹更新,统纪未立,昌龄悉力从事,虽抵暮亦程吏不止。具所立纲要,请于朝而行之。三司故吏狃玩弛,多不便,思有以中之。擿逻卒纠其宿直遣小吏取衾服事,大臣欲论以私役,帝以职事修饬,释不问。改吏部员外郎,出京西转运副使,召为左司员外郎。
送辽使至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诮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阙邪?”使者阳若不服,而心悟其非,卒成礼去。
迁太常少卿,诏议郊祀合祭,论者不一。昌龄曰:“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后竟用其议。改直秘阁、知梓州,历寿州、河中府、邓、郓、青三州。
徽宗立,召为刑部侍郎,徙户部侍郎。陕西馈刍粮于边,旧制令内郡转给,为民(bìng)。昌龄建言止输其州,而令量取道里费助边籴,从之。岁省籴价五百万,公私便之。以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复为户部侍郎,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诏为封傅护送归,官给其葬费。
译文: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人。考中进士甲科,调任荣州推官。熊本经营管辖梓夔时,征召宇文昌龄为干当公事。所有的讨伐招抚,以及修建南平各城堡垒,都是出自宇文昌龄的谋划。熊本回到京城,讲述宇文昌龄的功劳,提升为提举秦凤路常平。
神宗担忧司农管理图书不严,选拔官吏进行整顿,宇文昌龄因出使夔路入朝辞行,留下担任寺主簿。于是授任监察御史。鄜延的将帅上奏部下刘绍能和西羌人勾结,将成为祸患。皇帝觉察到情况不是这样,命令宇文昌龄到鄜州审问这件事,果然是假的。宇文昌龄于是请求严肃告诫守将,不要挑起事端求取奖赏,这样来安定边境民众的心。出使归朝,赏赐五品服。
建置尚书省,任命宇文昌龄为比部员外郎。当时官员更替,制度不全,宇文昌龄全力工作,虽然到了天黑,考核官员也不停止。呈上撰写的制度纲要,请示朝延而实行。三司的旧官吏习惯于玩忽职守,感到很不方便,想找事陷害宇文昌龄。指使巡夜的士兵检举宇文昌龄在值夜班时派遣小吏去取衣被的事,大臣要按用私役的罪名论处,皇帝因他本职工作严肃认真,就免不予追究。改任吏部员外郎,出任京西转运副使,召入担任左司员外郎。
送辽因使者到雄州,在宴席上,使者的随从不作揖就坐下,宇文昌龄指责辽国使者说:“我们两国相互访问友好已经一百年了,入境安排宴席,不仅仅是在今天,作揖而后入座,这个礼节怎么能缺少呢?”使者表面上流露出不服气,而内心知道这样做不对,最终按照礼节辞行离去。
升任太常少卿,诏令商议是否在一起祭祀天和地,争论不一。宇文昌龄说:“祭祀天地是有规律的,从礼仪制度来说则应有不同的安排,有区别而不能混淆。祭祀的人一定按自然性质来匹配,匹配之后可以得到它亲近它。现在在祭天的圜丘祭祀地,按自然性质来说是不匹配的,这样来求取高天厚土来享用祭祀不是很难吗?”后来最终采用了他的建议。改任直秘阁、梓州知州,先后连续担任寿州知州、河中府知府,邓、郓、青三州知州。
徽宗继位,征召担任刑部侍郎,调任户部侍郎。陕西供给边地粮草,旧的规定是命令内地的郡县转运过去,成为百姓的苦事。宇文昌龄建议只在边地州县收取粮草,而下令公平地收取道路里程费来资助边地买入粮食,被采纳。每年节省五百万买粮的钱,公私都受益。凭着宝文阁待制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又担任户部待郎,担任青州、杭州、越州三州知州。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诏命通知沿途各关护送归乡,官府供给理葬的费用。
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宇文昌龄
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宇文虚中
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宇文绍节
《宋史》中没找到宇文之邵列传??
宇文之邵,字公南,北宋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
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
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
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①,
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垩子,或张恶子。《华阳国志》卷二载:“梓潼县,郡治,
有善板祠,一名恶子。”②民间盛传梓潼神张恶子显灵的神异故事。《太平寰宇记》卷
八十四剑州梓潼县条引《郡国志》载:“恶子昔至长安见姚苌,谓曰:‘劫后九年,君
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当见寻’。”③《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秦录》载:前秦建
元十二年(376),姚苌至梓潼七曲山,“见一神人谓之曰:‘君早还秦,秦无主,其在
君乎?’苌请其姓氏,曰:‘张恶子也’,言讫不见。至据秦称帝,即其地立张相公庙
祀之”。④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途经七曲山,有感张亚子抗击前秦之英烈,遂隆重
祭祀,并追封为左丞相。据传唐玄宗驻跸七曲山时,曾梦见张亚子显灵,言玄宗不久将
当太上皇。现七曲山尚有唐玄宗“应梦仙台”遗迹。唐广明二年(881),僖宗避黄巢起
义入蜀,行至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解佩剑赠神。梓潼神张
亚子因唐帝王的崇拜,声名远播,逐渐由地方神成为天下之通祀的大神。
北宋咸平三年(1000),益州都虞侯王均起事,官军进讨,“忽有人登梯冲,指贼
大呼曰:‘梓潼神遣我来,九月二十日城陷,尔辈悉当夷灭!’贼射之,倏不见。及期,
果克城”。⑤宋真宗遂敕封张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并为之修葺祠宇。南宋时期,由于兵
连祸结,梓潼神更受崇祀。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十年(1140),敕大修梓潼神庙,敕封庙
额为灵应祠。光宗追封张亚子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理宗追封张亚子为神文圣武孝德
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
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
宋代还盛传梓潼神显灵佑庇士人中举之灵异故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
“李知几少时,祈梦于梓潼神。是夕,梦至成都天宁观,有道士指织女支机石曰:‘以
是为名字,则及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几,是举过省。”⑥宋蔡绦《铁围山丛谈》
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号异甚。
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
⑦自是民间奉祀益盛。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四载:“梓潼帝君,在吴山承天观,
此蜀中神,专掌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封玉爵曰惠文忠武孝德仁圣王。”
⑧南宋末期,各府州亦立梓潼帝君祠。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封梓潼神为“辅元开
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奉祀更盛。虞集《广州路右文成化庙记》谓“缙绅大夫士多信
礼之,而文昌之祠,遂遍郡邑”。⑨道教早有文昌信仰,《老君音诵戒经》即有“当简
择种民,录名文昌宫中”AB之说。至元明时,道士利用民间信仰文昌帝君之习俗,降笔
作《清河内传》《梓潼帝君化书》等,以叙文昌帝君神迹;谓其本吴会间人,生于周初,
后七十三化,累为士大夫,西晋末降生蜀地,姓张名亚,字霈夫,并称玉皇大帝命其掌
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等。AC《道藏辑要》又收有清代崇德弟子纂述的《文昌帝君本传》,
谓文昌帝君姓张讳善勋,称其灵异甚著,凡禳灾祛沴,祷雨祈嗣,有感必通,能镇伏妖
魔,疫疠鬼神。谓帝君为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文ZxZidian.com武医卜、士农工贾,凡一民一物之枯
荣贵贱,皆隶文昌帝君之造化。谓文昌帝君居紫微垣文昌宫,常降乩直书,现梦隐示,
可分身应化,救劫保生。等等。AD《道藏》和《道藏辑要》中以文昌降笔的经典颇多,
其中流行最广的是宋元时所出的《文昌帝君阴骘文》,该书宣称:
文昌帝君“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其训于人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
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AE此为道教三大劝善书之一,旧时对民间影响颇大。
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文昌阁。四川梓潼县七曲山之文昌宫,颇
具规模,至今犹存。台湾省现亦存文昌帝君庙二十九座。道教以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诞
辰,旧时各地土人皆于是日举行文昌会,相沿成俗。
注:
① 《梓潼县文史资料》第8集:《张亚子为何被追封成文昌帝君》
② 《华阳国志校注》第145页,巴蜀书社,1984年
③ 《太平寰宇记》第1册643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
④ 《新校本晋书并附编六种》第6册379页,台北鼎文书局,1983年
⑤ 《文献通考》上册第823页,中华书局,1986年
⑥ 《老学庵笔记》第18页,中华书局,1979年
⑦ 《笔记小说大观》第6编第2册664页,台北新兴书局,1985年
⑧ 《梦粱录》第13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⑨ 《十驾斋养新录》第458页,上海书店,1983年
ABAC 《道藏》第18册211页,第3册28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
社联合出版,1988年
ADAE 《道藏辑要》星集七,清光绪三十年,成都二仙庵刊
宇文昌龄传在哪个传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宇文化及是宇文邕的后代吗?、宇文昌龄传在哪个传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