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裴迪是哪个朝代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裴迪的简介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斐迪吗?
裴迪是长安人。裴姓北朝时原为河东显姓,其郡望在河东闻喜 (今属山西),但自北周之后,裴姓主支逐渐迁入关中。唐代有名的姓氏宗族专家柳芳尝说:"关中亦号 '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把裴姓与韦、杜等同列为关中"郡姓"。安史乱前,裴迪曾任尚书省郎,乱后曾任蜀州 (今四川成都)刺史,其他仕历不详。玄宗开元末,裴迪隐于终南山,与王维、崔兴宗、祖咏、储光羲、卢象、綦毋潜等交游,以上数人即构成了盛唐时重要诗派——山水田园派。裴迪与王维交往最密切,二人唱酬之作甚多,王维散文名篇《山中与裴秀才书》就是写给他的。王维居于蓝田辋川,他以辋川二十处名胜为题,写五言绝句二十首,裴迪一一和之。这些诗由王维编集作序,题为《辋川集》,今仍行于世。
唐朝的。这你算问着了,唐朝诗人最多了。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韩雄(左)羽(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
马戴(775-?),字虞臣,今陕西华县人
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
僧皎然(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苏丹阳人,先世居甘肃泾州。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济人,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
裴迪(716-?),关中(今属陕西)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李频(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
西鄙人,西部边地的人民,故称为西鄙人。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济县人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
朱庆余(生卒年不详),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郑畋(约824-882),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
韩亻屋(844-约914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今陕西西安人。
陈陶(约812-885前),字嵩伯,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作岭南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张泌(930-?),字子澄,今江苏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后主时官中书舍人。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奇妾,后奇叛来,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为皇子傅母。皇子壮,封漳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薛涛 字洪度,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岁。原籍长安,幼随父居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苏味道 赵州栾城人。
刘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
虞世南 字伯施,余姚人。
张谓 字正言,河南人。
徐氏 系前蜀太后也。
于良史 徐州张建封从事。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
于鹄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
赵徵明 天水人。
杨师道 字景猷,华阴人
袁郊 字之仪,朗山人,
崔涯 吴楚间人,与张祜齐名。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
张若虚,扬州人。
刘叉,元和时人。
张仲素,字绘之,河间人。
卢汝弼 (《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
王涯 字广津,太原人。
李约 字存博,汧公勉之子,自称萧斋。官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诗十首,皆是不错的作品,其中尤以《观祈雨》为最善。
胡令能 莆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
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尝寄家荆州
王驾,字大用,河中人。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集六卷,今存诗六首,虽不多,但颇有名,尤其是《社日》和《雨晴》两首流传很广.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
崔国辅,吴郡人。
于武陵,会昌时人。
捧剑仆,咸阳郭氏之仆也。虽在奴隶,尝以望水眺云为事。
施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幼女词》和《诮山中叟》.
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
皇甫松,(皇甫)湜之子,自称檀栾子。代表作有《采莲子二首》、《怨回纥歌》、《浪淘沙二首》等.
张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
徐彦伯,名洪,以字行,兖州瑕丘人。七岁能为文,对策高第。
唐朝名人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东闻喜人。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人。
温大雅(?——627),唐初大臣,字彦弘,太原祁(山西祁县东南)人。
武士(577——635),唐朝大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王绩(585——644),唐朝文学家。字元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
柴绍(?——638),唐初将军。字嗣昌,临汾人。
狄仁杰(607——700),唐朝大臣。字怀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薛仁贵(614——683),唐朝大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唐初并州文水(今文水县东南)人。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著名小说家。
裴炎(?——684年),唐朝大臣,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宋之问(?——712年),唐朝诗人。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张守圭(?——739年),陕州河北(今平陆县东北人)。
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字少伯,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维(701——760),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杨玉环(716——756),唐玄宗贵妃。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
卢纶(748——约800),唐朝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人。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德宗时进士,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
白居易(772——846),唐朝诗人。字乐天,祖籍太原,曾祖时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北),人称太原白公。
柳宗元(773——819),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
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
白行简(775——826年),字知退,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
郑注(?——835年),唐代绛州翼城人。唐代名臣。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注家。
张彦远,唐末书画家。字爱宾,猗氏(今山西临猗)人。
1. 关于摘的诗句
关于摘的诗句 1. 关于“采摘”的诗句有哪些
1.《咏菊》
唐代 陈叔达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2.《渔家傲》
宋代 欧阳修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3.《采莲曲》
唐代 齐己
越溪女,越江莲。齐菡萏,双婵娟。嬉游向何处,
采摘且同船。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连。时逢岛屿泊,
几共鸳鸯眠。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薄暮归去来,
苎萝生碧烟。
4.《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唐代 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5.《渔家傲》
宋代 晏殊
粉笔丹青描未得。金针彩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渐渐。船头解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莲菂。
2. 形容采摘的诗句有哪些
1.《戏酬卢秘书》诗人: 王建 朝代: 唐代 芸香阁里人,采摘御园春。
取此和仙(yào),犹治老(bìng)身。2.《竹溪》诗人: 李益 朝代: 唐代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3.《咏菊》诗人: 陈叔达 朝代: 唐代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
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4.《辋川集二十首·椒园》诗人: 裴迪 朝代: 唐代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
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5.《方推官寄新茶》诗人: 曾巩 朝代: 宋代 采摘东溪最上春,壑源诸叶品尤新。
龙团贡罢争先得,肯寄天涯主诺人。6.《傲霜亭》诗人: 崔敦礼 朝代: 宋代 霜风吹惨入园林,零落阶前满地金。
赖有翠蕤堪采摘,伴人犹守岁寒心。7.《巫山一段云》诗人: 马钰 朝代: 元代 霞友无尘虑,云朋绝事情。
气神相结净中清。谈笑大丹成。
好把碧桃采摘。专献蓬瀛仙客。
大家同共庆重阳。开宴一齐尝。
8.《渔家傲》诗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粉笔丹青描未得。金针彩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
船头触散双鸂鶒。夜雨染成天水碧。
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
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莲菂。
9.《菊》诗人: 刘子翚 朝代: 宋代 青丛馥郁早抽芽,金蕊斓斑晚著花。秋意祗应宜淡泊,化工可是惜铅华。
轻烟细雨重阳节,曲槛疏篱五柳家。暮醉朝吟供采摘,更怜寒蝶共生涯。
10.《花发上林》诗人: 独孤授 朝代: 唐代 上苑韶容早,芳菲正吐花。无言向春日,闲笑任年华。
润色笼轻霭,晴光艳晚霞。影连千户竹,香散万人家。
幸绕楼台近,仍怀雨露赊。愿君垂采摘,不使落风沙。
3. 描写采摘的诗句
《赠袒肩和尚》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鹤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
《呈陈和叔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数椽生草覆莓苔,一径墙阴斸雪开。
王吉囊衣新徙舍,杖藜从此为君来
《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柴门草径尽莓苔,不放黄尘俗子来。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
飘萧落叶残灯火,陆续清谈浊酒杯。
二十六年才四见,骊驹抵死秪相催
4. 描写“采摘”的诗句有哪些
1.叹庭前甘菊花(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2.(杜甫)
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
老(bìng)忌拘束,应接丧精神。江村意自放,林木心所欣。
秋耕属地湿,山雨近甚匀。冬菁饭之半,牛力晚来新。
深耕种数亩,未甚后四邻。嘉蔬既不一,名数颇具陈。
荆巫非苦寒,采撷接青春。飞来两白鹤,暮啄泥中芹。
雄者左翮垂,损伤已露筋。一步再流血,尚经矰缴勤。
三步六号叫,志屈悲哀频。鸾皇不相待,侧颈诉高旻。
杖藜俯沙渚,为汝鼻酸辛。
3.比作陈下瓜麴酿成奇绝属(bìng)疡不敢取醉小啜而
(陆游)
翠蔓扶疏采撷忙,麴生系出古淮阳。
蹋成明月团团白,酿作新鹅淡淡黄。
醅瓮秋凄惊凛冽,糟床夜注爱淋浪西斋幽事新成谱,首为高人著此方。
4.春荠(陆游)
食案何萧然,春荠花若雪;从今日老硬,何以供采撷?山翁垂八十,忍贫心似铁,那须万钱箸,养此三寸舌?软炊香粳饭,幸免烦祝噎。
一瓢亦已泰,陋巷时小啜。
5.食荠十韵(陆游)
舍东种早韭,生计似庾郎;舍西种小果,戏学蚕丛乡。
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侯火地炉暖,加糁沙钵香。
尚嫌杂笋蕨,而况污膏粱。
炊粳及煮饼,得此生辉光。
吾馋实易足,扪腹喜欲狂,一扫万钱食,终老稽山旁。
6.戏咏园中春草(陆游)
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
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
7.晓出湖边摘野蔬(陆游)
浩歌振履出茅堂,翠蔓丹芽采撷忙。
且胜堆盘供苜蓿,未言满斛进槟榔。
行迎风露衣巾爽,净洗膻荤匕箸香。
著句夸张君勿笑,故人方厌太官羊。
5. 形容采摘的诗句有哪些
1.《戏酬卢秘书》诗人: 王建 朝代: 唐代
芸香阁里人,采摘御园春。取此和仙(yào),犹治老(bìng)身。
2.《竹溪》诗人: 李益 朝代: 唐代
zxzidian.Com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3.《咏菊》诗人: 陈叔达 朝代: 唐代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4.《辋川集二十首·椒园》诗人: 裴迪 朝代: 唐代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
5.《方推官寄新茶》诗人: 曾巩 朝代: 宋代
采摘东溪最上春,壑源诸叶品尤新。龙团贡罢争先得,肯寄天涯主诺人。
6.《傲霜亭》诗人: 崔敦礼 朝代: 宋代
霜风吹惨入园林,零落阶前满地金。赖有翠蕤堪采摘,伴人犹守岁寒心。
7.《巫山一段云》诗人: 马钰 朝代: 元代
霞友无尘虑,云朋绝事情。气神相结净中清。谈笑大丹成。好把碧桃采摘。专献蓬瀛仙客。大家同共庆重阳。开宴一齐尝。
8.《渔家傲》诗人: 晏殊 朝代: 宋代
粉笔丹青描未得。金针彩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莲菂。
9.《菊》诗人: 刘子翚 朝代: 宋代
青丛馥郁早抽芽,金蕊斓斑晚著花。秋意祗应宜淡泊,化工可是惜铅华。轻烟细雨重阳节,曲槛疏篱五柳家。暮醉朝吟供采摘,更怜寒蝶共生涯。
10.《花发上林》诗人: 独孤授 朝代: 唐代
上苑韶容早,芳菲正吐花。无言向春日,闲笑任年华。润色笼轻霭,晴光艳晚霞。影连千户竹,香散万人家。幸绕楼台近,仍怀雨露赊。愿君垂采摘,不使落风沙。
6. 关于采摘的句子
只是为了那个人,他们不愿意去采摘路边那向他们招手的花朵,不愿意用不是真爱的爱来结束自己的单身,他们一直努力着,一直奋斗着,他们不在乎别人是否知道,不在乎别人是否理解,他们只想靠自己的付出走到目的地,然后摘下那朵一直开在心里的真爱之花。
采摘一瓣心香,轻轻的,揉碎在纤纤细指间,幽幽的,散发出醉人的芬芳;盈盈轻弦,和着轻柔的月色,舞动一脉馨香,流散在静溢的凌晨,亦如一丝细墨。展一爿宣纸于案,念纷飞,梦入红尘花如许,馨香一瓣沁心怀。最初的爱,在悸动中渐渐明晰,总是会觉得不远处有一双潮湿的眼睛深情的注视着我,似浅似深的被想念着。
7. 采摘乐趣的诗句有哪些
1、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采莲子二首》唐代:皇甫松
其一: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其二: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释义:
其一:
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其二:
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2、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宋代: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释义: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释义:
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4、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采莲曲》唐代: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释义: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5、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出自宋代晏殊的《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释义: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一、王孟诗派
1、简介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他们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2、代表作品
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②、《留别王侍御维》(唐代孟浩然)
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翻译: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二、高岑诗派
1、简介
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代表作品
①、《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②、《别董大》(唐代高适)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孟诗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岑诗派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