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蔡邕翠鸟诗出自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蔡邕翠鸟诗出自哪里的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描写“翠鸟”的古诗如下:
1.《感遇十二首·其四》 唐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2.《衔鱼翠鸟》 唐 杨巨源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3.《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宋 苏轼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山。
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
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
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
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
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
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
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
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
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
4.《送从叔赴南海幕》 唐 马戴
洞庭秋色起,哀狖更难闻。
身往海边郡,帆悬天际云。
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
信息来非易,堪悲此路分。
5.《任诗》 唐 皮日休
白莲倚阑楯,翠鸟缘帘押。
地势似五泻,岩形若三峡。
导语:什么是文人诗?文人诗是指具有明显文人特色与精神的诗歌。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东汉文人诗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进入东汉以后,文人诗歌创作出现新的局面,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 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东汉文人诗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 在赋的结尾,作为赋的一部分而保存到今天。赋末附诗,始见于东汉,后代多有 仿效。东汉文人五言诗,有的作者明确,也有相当一部分未著录作者姓名,或虽 标出作者姓名但存疑颇多,后二者就是文学史上的“古诗”和“苏李诗”。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班固诗与张衡诗:质朴和典丽 秦嘉诗: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 一事。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 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 萦胜过男儿。《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 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班固是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辞 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 慨。
班固的五言诗除《咏史》外,还有收录在《太平御览》中的几句佚诗。桓谭 《新论·琴道》篇经班固续修而成,其后半部分也有类似五言诗句组成的段落。 这几篇作品的风格和《咏史》基本相同,都以叙事为主,写得质实朴素。
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这 首七言诗叙述竹扇的制作过程,它的形制、功用,遣词造句质朴无华,浅显通俗。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对这两种新兴诗体持认同态度, 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班固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都以叙 事为主,即使像《咏史》这样最适合于抒情言理的作品,依然重在陈述史实。他 的五、七言诗和系于《东都赋》的五首四言及骚体诗有质、文之别,前者质朴, 后者典雅。究其原因,就在于班固对四言和骚体这两种传统的诗歌形式掌握得很 娴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故能充分体现文人本色;而他对于五、七言诗则比较 生疏,还处于模拟阶段,作品风格也相应朴素质实。
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著名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他 的《同声歌》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这首诗通 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先叙自己新婚之夜又惊又喜的心情,“情好新交接, 恐忄栗若探汤。”把新婚女子的好奇、胆怯写得非常传神。最精彩的是中间部分, 新妇不直说自己如何勤劳能干,而是声称从调理饮食到助祭神灵这些事情她都愿 意承担。她不明说自己对丈夫如何爱恋,而是作了如下表白:“思为莞蒻席,在 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新妇对丈夫体贴入微,关怀备至,通过 形象的比喻,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婉转地传达给对方。结尾部分展示自己的美好体 态和新婚之乐,较之前面更加大胆、坦率。《同声歌》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 法,措辞奇妙,兴寄高远。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 全诗皆为七言句,除每章首句中间有“兮”字外,其余都是标准的七言诗句。全 诗四章,按东南西北顺序依次展开。美人赠给他金错刀、翠琅玕、貂襜褕、锦绣 段,诗人想以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作为回报。然而,不是山高水深, 就是路险天寒,使他无法前往美人所在之处,难以如愿以偿,内心烦乱忧伤。这 首诗有政治上的寄托,得《离骚》之神韵,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附于张衡《思玄赋》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这篇作品抒发人生有限而河清 之世难待的苦闷,诗人想“超逾腾跃绝世俗”,但是“天不可阶仙夫稀”,不得 不返回现实世界继续求索。
张衡的五、七言诗在技巧上较之班固有明显提高,他运用这两种新的诗歌样 式已经得心应手,或缛丽长美。班固五、七言诗继承的是前一种风格,张衡的五、 七言诗则沿着缛丽华美的方向发展。班固的五、七言诗以叙事为主,张衡的五、 七言诗则长于抒情。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 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秦嘉、徐淑夫 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他们的诗文赠答也成为文学史上流转的佳话。秦 嘉的《赠妇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第一首写秦嘉即将赴京之际遣车迎妇,徐 淑因(bìng)不能返回面别,使秦嘉伏枕辗转,彻夜难眠。第二首写秦嘉想要前往徐淑 处面叙款曲,终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第三首写启程赴京时以礼物赠遗徐 淑,遥寄款诚。秦嘉在抒发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时,把夫妇情爱放到彼此的人生 经历中加以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这两对矛盾:“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 不足。”秦嘉抛别(bìng)妻远赴京城,使他们迟到和本来就深感不足的欢乐被生生剥 夺,变得欢乐愈少,忧愁更多;艰难再次提前降临,欢会的日子不知推迟到何时。 三首诗都有对车驾的描写,用来衬托诗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遣车迎子还, 空往复空返”,传达的是失望之情;“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表现的是临 路怅惘、徘徊不定;“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暗示车铃催促启程,流露出 无可奈何之情。
秦嘉的《赠妇诗》是一组艺术成就较高的抒情诗,是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 成熟之作。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 入繁荣期。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诗坛新风的出现 怀才不遇的感慨 对比鲜明的批判 全身远害的忧患意识 乱世文学
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 折,但诗歌的基调一直未见太大的变化,保持前后的连续性。班固、张衡、秦嘉 的五、七言诗均无过分激烈的言词,更没有惊世骇俗之语,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 中和之美。东汉末年则不然,主要活动在灵帝时期的几位著名诗人都有不幸的遭 遇,他们的诗歌也呈现出和班固、张衡、秦嘉等人迥然有别的风貌。他们通过自 己的控诉、呐喊,开创了诗坛的新风气。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 猛烈批判而告终。
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 压抑的不平之气。第一首诗通篇坦露自己高远的志向,他要“舒吾陵霄羽,奋此 千里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诗人不相信命运,认为通塞由己,无须占 问。他以陈平、韩信这些起于微贱而终成大业的历史人物自励,有一种纵横物表、 不受任何羁绊的气势。第二首诗的格调不如前篇高昂,显得有些低沉。诗人的志 向是高远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却是坎坷的,非但得不到重用,反而连续遭 受摧残,这使他想起年轻有为而被朝廷宿臣压制排斥的贾谊。他以美玉和千里马 自况,慨叹遇不到卞和、伯乐。这两首诗前后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出现巨大的感 情落差,前面是气冲霄汉,后面则情绪低沉。两首《见志诗》成功地运用比喻和 象征手法,具有深刻的意蕴。前首诗以修翼、远趾、陵霄羽、千里足等词语构成 连绵意象,把自己比作一飞冲天的巨鸟和驰骋千里的骏马。第二首则以灵芝困于 洪波、兰荣摧于严霜象征志士遭受压抑,词多托寓,感慨颇深。
赵壹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 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各申己志。第一首诗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开头, 表示他对东汉王朝的彻底绝望。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两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暴 露黑暗,指斥时弊。“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这是批判贿赂公行,取士用 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这是揭露取士用人不注 重品德,致使谄媚之徒受重用,耿直的人士被摈弃,前者升堂而坐,后者倚门而 立。“势家多所宜,颏吐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这是控诉权势成 为价值判断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善恶颠倒,正义和真理被扭曲的反常现象。赵 壹的《疾邪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为激烈,他不是普通的哀怨,而 是充满愤怒;他不是一般的愤世疾俗,而是刺世疾邪,具有东汉党人的婞直之 风。
蔡邕的《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在这首寓言诗中,蔡邕 为翠鸟构想出一个有限、然而可以托身的空间。庭前的若榴树生着绿叶红花,翠 鸟在这里能够振翅修容。它是从猎人追捕下逃脱出来的幸存者,愿意把自己的生 命托付给若榴树的主人。翠鸟暂时找到栖身之地,但仍然是寄人篱下,并且对以 往被人追捕的遭遇心有余悸。这首诗是蔡邕自身经历的形象反映,从中可以看出 汉末文人身处乱世的惶恐之情。
郦炎、赵壹、蔡邕的上述五言诗都作于灵帝时期,具有典型的乱世文学的特 征。蔡邕的《翠鸟诗》流露出深重的忧患意识,诗人缺乏起码的安全感,提心吊 胆地生活。郦炎、赵壹的四首诗都以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为宗旨,表现 出沉重的压抑感和强烈的抗争意识,汉代作家独立的人格再次放射出光芒。诗人 的境遇是不幸的,因此,他们对社会的批判也更能切中时弊,触及要害。郦炎、 赵壹的作品不再像前期文人诗那样蕴藉含蓄,缓缓道来,而是大声疾呼,锋芒毕 露。后来建安文学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特点,在灵帝时期的文人五言诗中已显 露端倪。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 人生哲理的揭示 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起兴发 端艺术 审美境界和语言技巧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 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古诗十 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 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 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 面。《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 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身在他乡,胸怀故 土,心系家园,每个人都有无法消释的思乡情结。《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采撷 芳草想要赠给远方的妻子,并且苦苦吟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 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月何皎皎》的作者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忧愁难眠,揽衣 徘徊,深切地感到:“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天涯芳草,他乡明月,都没 有给游子带来的心灵的慰藉,相反,倒是激发起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游子思乡, 这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在农业文明时代体现得更为明显。不过,在以往的史传文 学作品中,人们经常见到的是富贵以后流露出的乡情,衣锦还乡的热烈场面。《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是失意士子,他们在穷困潦倒之际所弹奏的思乡曲,语悴 情悲,充满天涯沦落人的凄楚,引来的是同情和怜悯。游子思乡作品在《诗经》 中有多篇,《诗经》中游子的思念对象有他们的妻子,但更多的是想到父母双亲, 桑梓情中渗透亲子之爱;《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则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 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数是宦游子弟,他们之所以离家在外,为的是能够 建功立业,步入仕途。对此,诗人反复予以申诉。《今日良宵会》写道:“何不 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这是要在仕途的激烈竞争中 捷足先登,占领显要的职位,摆脱无官无职的贫贱境地。《回车驾言迈》亦称: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这位作者已经不 仅仅满足于仕途上的飞黄腾达,而且还追求自身的不朽价值,通过扬名后世使生 命具有永恒的意义。两汉乐府诗除了叙事诗外,也有一定数量的抒情诗,并且在 格调上和《古诗十九首》相近。但是,像上述两首诗这样表现积极用世精神的作 品很难找到。把士人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理想用如此坦率的语言表达出来,在 《古诗十九首》之前的诗歌作品中尚不多见。
游子宦达的成功率很低,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作为仕途上的失败者, 各种想法也就随之产生,他们要在其他方面寻找慰藉,用以保持心态的平衡。《 古诗十九首》作者的人生意识是清醒的,他们不相信成仙术,头脑里没有长生不 死的彼岸世界,只想在现实中过得更快活、更自在。于是,他们“荡涤放情志” (《东城高且长》),去追求燕赵佳人。《驱车上东门》也写道:“服食求神仙, 多为(yào)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是说要以美酒华服来消磨人生,同 样表露得非常坦率。由于仕途的挫折,这些士子人生追求的层次由高向低跌落, 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他们是在寻求某种补偿,话语虽达 观,深层的悲哀仍然可以感受到。
《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盼望游子早归,这在《 古诗十九首》众多的思妇诗中没有一首例外。然而,盼归而不归,思妇的反应却 大不相同。有的非常珍视自己的婚姻,对游子的爱恋极深,远方捎回书信,她会 置之怀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远方寄回一端绮,她会裁制成 象征夫妻恩爱的合欢被(《客从远方来》)。有的觉察到“游子不顾返”的苗头, 思妇日感衰老、消瘦,只好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也有 的思妇在春光明媚的季节经受不住寂寞,发出“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的感叹。这些思妇诗的作者未必都是女性,大部分可能是游子揣摹思妇心理而作, 但都写得情态逼真,如同出自思妇之手。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重在表现思妇独 处的精神苦闷,她们担心游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心外 力离间。《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和游子的形象都是孤独的,不过,和游子相比, 思妇显得更加孤独。游子有良宵会、有赏歌听曲的机会,还可以驱车出游,而思 妇却只能徘徊院庭,空室长叹,她们难言的寂寞经常是靠泪水冲洗。
《古诗十九首》所出现的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他们既有合乎 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 行,不及于乱。游子即使决心“荡涤放情志”,一旦真的面对燕赵佳人,又“沉 吟聊踯躅”。(《东城高且长》)妙龄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随即又 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生竹》)如果说游子从立功立 名转向佳女美酒体现了古代失路士人的普遍趋势,那么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的 做法,则是东汉士林风气的折射。
《古诗十九首》展示了游子思妇的复杂心态,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古代具 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同时,这些作品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 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 古诗十九首》涉及以下关系:
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生有限的感慨,自古便已有之。《古诗十九首》和以 往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特别突出,给人以转瞬 即逝之感。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诗人采用两种手法,一是写物长人促,人和物的 异质,以外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所谓“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 车驾言迈》)就是把人和金石视为异质,以金石的坚固反衬人的寿命短暂。《青 青陵上栢》、《驱车上东门》都是把永恒之物和有限的'人生相对照。《古诗十 九首》有时也写物我同构,外物和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多首诗篇出现的节序之 感,都是推物及人,点出人生的短暂。
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皆为女词, 其中都有“思君令人老”之语,前者是思妇的叹息,后者是待嫁女子的怨艾。这 两位主人公都因婚姻变故而有迟暮之感,流露出青春易逝的惋惜。她们不是随着 岁月的流逝自然衰老,而是思念使得芳华早逝,这就更令人悲哀。“思君令人老” 是痛苦的人生体验,在它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台词。《古诗十九首》中男主人公的 羁旅情怀,也不时有早衰、速老的感慨。抑郁、思念使他们的生命周期缩短,衰 老的速度加快,诗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忧郁与欢乐的关系。人的忧和乐相反相成,经常纠缠在一起。《古诗十九首》 的作者揭示了忧与乐的这种关系,并提出一种消极的解脱方式。“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这是嘲笑有些人活得太累,人生有限而忧愁无限,难免如负重物, 压得喘不过气来。诗人提出的解脱办法是及时行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生年不满百》)今朝有酒今朝醉,甚至要秉烛夜游。诗人是从精神解脱的高 度看待及时行乐,对物质条件并不十分注重。良宵聚会,新声逸响固然“欢乐难 具陈”(《今日良宵会》),就是斗酒相娱乐,也不觉得菲薄。即使是“驱车策 弩马”,也不妨到洛阳、南阳这样繁华的都市游戏一番。(《青青陵上栢》) 他们是得乐且乐,化忧为乐,甚至是以忧为乐。
来去亲疏的关系。“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这是 诗人见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所产生的感触,也是对人际关系富有哲理的概 括。诗人是从去来相继、新陈代谢所形成的历史长河中看zxzidian.com待亲疏的推移变化,揭 示出时间之流给人带来的角色转换。其实,不仅生者与生者相亲,生者与死者疏 远,就是在生者之间亦有来去亲疏之异,相亲而来,相弃而去,友则相亲,弃则 相疏,此亦人情世态之常理。《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等诗篇对此作了 形象的表现。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羁旅他乡的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们在诸多 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敏锐的节序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这些作品中 明确标示出季节的有6篇,其他以物侯暗示节序的诗篇亦为数不少。上述两项加 在一起,占据19首诗的绝大部分。那些或明或暗标示节序的物象不是孤立地置 于作品中,而是作为激发诗人情感的对象出现,同时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诗人 以感伤的情调回应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的多种物候都被轻烟薄雾般的愁思所笼 罩。萧瑟的秋风固然引起游子的苍凉之感,就是“东风摇百草”的春天,在他们 心中产生的也不是欢快喜悦,而是“所遇无故物”(《回车驾言迈》)的失落和 孤独。至于闺房思妇,更因春天的到来而牵动愁肠。
微妙的空间感。《古诗十九首》所展开的空间方位是多维的,诗人把自己置 于不同的空间位,产生许多微妙的感受。“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客从 远方来》),这是远距离的心灵沟通,是天涯咫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这是近距离的感情交流受阻,是咫尺天涯。诗的作者多是 行旅之人,饱尝长途跋涉的艰辛,所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 言迈》),就是通过展现空间距离的遥远,抒发未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惆怅,道路 的漫长暗示宦游的渺茫前程。诗人旅居他乡,四处漂泊,他们本身是离家而去的 远行客,对于人生也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加以描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青青陵上栢》)这是以远距离的行走比喻人生的历程,人生短暂感和距离 遥远感交织在一起,时空贯通而又背反。
深切的世态炎凉感。《古诗十九首》的许多作者寓居他乡,饱经忧患,他们 需要同情和帮助,对人间冷暖的感受特别深切。《西北有高楼》的作者被楼上飘 下来的歌声所吸引,心有所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他把歌者设想成 一个失意之人,自命为歌者的知音,和对方同(bìng)相怜,实际是慨叹知音难遇。《 明月皎夜光》是有感于朋友间的友谊不牢固而发:“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富贵易交,严重伤害了那些仕宦无门的游子,他们 本已脆弱的神经实在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抚今追昔带来的只有悲伤和怨愤。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 曲宛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用 以起兴发端的有典型事件,也有具体物象。《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选 择的都是采择芳条鲜花以赠情侣的情节,只不过一者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一者是 独守闺房的思妇。以物象起兴发端多选择和时序相关的景观,抒情主人公或遇春 草,或临秋风,有的眼望明月,有的耳听虫鸣,由这些具体物象引发出种种思绪。 以事件起兴发端的诗篇,往往顺势推衍成一个故事。《孟冬寒气至》和《客从远 方来》都以女主人公收到远方寄来的物品发端,然后写她们对游子的信件和礼物 如何珍视,或精心收藏,或巧加裁制。以具体物象起兴发端的诗篇,则由这些物 象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古诗十九首》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 水到渠成,而且又抑扬有致。
《古诗十九首》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 艺术境界。《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都是典型的写境,抒情主人公一为 思妇,一为游子。思妇在岁暮给远方游子寄去衣被,自己也思绪如潮。她在梦中 见到了朝思暮想的“良人”,并且携手同车而归。然而,未及同床共枕,游子便 倏忽离去。思妇醒后回忆梦境,徙倚感伤,一洒相思之泪。《明月何皎皎》则是 以夜晚独宿为背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基本是写实之作,构成的意 境却是如幻如梦,朦胧而又深沉。《西北有高楼》的抒情主人公先是听见高楼飘 来的乐曲,接着品味曲中的慷慨和悲哀,最后幻想“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从空中逸响写起,又以奋翅高飞结束,诗中多想象之词,构成的是恍惚空灵的境 界。《明月皎夜光》以月光星象发端,又以南箕北斗和牵牛星徒有其名为喻而结 束,中间穿插富贵易交一事,整首诗都给人一种寒凉凄清之感,作者的造境技巧 是非常高明的。《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主人公绝大多数都在诗中直接出现,《迢 迢牵牛星》是个例外,全诗通篇描写牵牛织女隔河相望而无法相聚的痛苦,把本 来无情的两个星宿写得如同人间被活活拆散的恩爱夫妻。诗中无一句言及自身苦 衷,但又无一语不渗透作者的离情别绪。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 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 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又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 诗意浓。《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如山间甘泉,如千年陈酿,既清新而又醇厚,这 得益于诗的作者对于各种语言融汇消化能力。诗中有许多日常用语,虽造语平淡 却有韵味。诗中化用了许多古代典故,却不给人以晦涩生硬之感。至于《青青河 畔草》、《迢迢牵牛星》两诗叠字的巧妙连用,《客从远方来》诗中双关语的自 然融入,又颇得乐府民歌的神韵。
《古诗十九首》在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古人对它给予很高的评价。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谈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时称:“观其结体 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古代作家喜爱《古 诗十九首》,并自觉地学习、借鉴它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甚至加以模拟,曹 植、陆机、陶渊明、鲍照等人都有这方面的作品传世。
翠鸟第二第三自然段写了翠鸟的活动特点或动作迅速敏捷的特点。《翠鸟》是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以翠鸟为依托,用拟人手法寄寓心意,表达了诗人在争权夺利、相互攻击时的忧心忡忡心态以及遭遇压迫,幸脱罗网的心情。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时,抓住颜色非常鲜艳的特点,先总写后分述,准确地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和拟人、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翠鸟之“翠”的静态美。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长恨歌》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长恨歌》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杂兴三首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大水》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秦中吟十首。不致仕(一作合致仕)》
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有木诗八首》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翠华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瓦有松。----《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李夫人-鉴嬖惑也》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古冢狐-戒艳色也》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题赠郑秘书征君石沟溪隐居》
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过骆山人野居小池(骆生弃官居此二十馀年)》
三十六峰晴,雪销岚翠生。-------早春题少室东岩
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香山避暑二绝
以上诗句都是白居易的,当然,不是全部,因为实在太多了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翠鸟诗》诗人:蔡邕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孟冬篇 曹植
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
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
翡翠饰鸡必。标首明月珠。
以上曹植的诗
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
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
苍翠烟景曙,森沈云树寒。
峨眉烟翠新,昨夜秋雨洗。
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胖。
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
以上岑参的诗
一似君恩赐与,贺家湖、千峰凝翠。
雪后南山耸翠,平野欲生烟。
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
便拚了、松醪翠满,蜜炬红残。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闲庭院,翠阴满,添昼寂。
小园过午,便觉凉生翠柏。
百紫千红翠。
以上晁补之的词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以上陈子昂的诗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阊阖晴开昳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
翠旗澹偃蹇,云车纷少留。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立神扶栋梁,凿翠开户牖。
风帆倚翠盖,暮把东皇衣。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近供生犀翡翠稀,复恐征戎干戈密。
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
条流数翠实,偃息归碧浔。
以上杜甫的诗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
鼓钟出朱邸,金翠照丹墀。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
以上李白的诗
1、《翠鸟》
年代: 现代 作者: 马一浮
王母云軿下汉畿,侏儒常饱朔常饥。
江湖满地流离泪,草木空山敝垢衣。
石有能言惊物变,鵩来集舍覗人稀。
独怜翠鸟烟波外,犹向晴天立钓矶。
2、《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衔鱼翠鸟》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
3、《最高楼·花上雪》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花上雪。信手捻来成。屑不就琼英。昨朝已见诗成卷,今朝又试曲成声。更催催,莫不做,水仙兄。终须待、晴时携斗酒。更须待、老夫吟数首。休更叠,□娉婷。已无翠鸟传花信,又无羯鼓与花听。更催催,迟数日,是春生。
4、《感春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寒池冬不流,落叶塞泉罅。
东风日夕来,春色到山舍。
杖藜遶东溪,流水清可架。
叠石引之来,潺潺到深夜。
平栏朝可监,倒影见亭榭。
清风起修篁,翠鸟亦来下。
天和人意舒,春暖景物姹。
歌此濯缨诗,尘埃欲高谢。
5、《翠鸟诗》
年代: 汉 作者: 蔡邕
庭陬有若榴。
绿叶含丹荣。
翠鸟时来集。
振翼修形容。
回顾生碧色。
动摇扬缥青。
幸脱虞人机。
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
雌雄保百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