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咏武夷山的古诗有哪些,以及写武夷山的古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朱熹所作关于“武夷山”诗词只有《九曲棹歌》。
《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掉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 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 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 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槕几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监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元人识,唉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掉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诗词鉴赏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一曲的溪北有高峰耸立,那便是入九曲所见的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也就是“幔亭招宴”的所在地。传说宴会的当天,虹桥架空,群仙驾临,祥云缭绕,仙乐悠扬,轻歌曼舞,飞觞劝饮。乡人顶礼膜拜之余,亦皆开怀畅饮。宴罢乡人归,风雨骤至,虹桥飞断,神迹杳然。这一神话传说,充满奇诡神秘色彩。民间传说自从虹桥飞断之后神仙就不再光临此地了。唐朝李商隐为此咏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朱熹所咏的“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也正是此意。一曲风景名胜颇多。曲畔的水光石上,有摩崖石刻群可供鉴赏。
诗人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
分享评论
踩
2020武夷山景点门票_大概需要多少钱?
根据文中提到的武夷山为您推荐
武夷山景点门票第一次去武夷山玩,用大众点评查景点门票价格信息,热门景点攻略避免门票价格误区,让你的武夷山旅游体验更放心!
m.dianping.com广告
2020武夷山二日游_第一次去武夷山旅游必看
福建凤凰国际旅行社-贴心提供武夷山二日游经典旅游线路及报价,高品质的服务让您流连忘返另有温泉景点门票,酒店预订,租车服务,推出线线尽精彩,条条显优惠。期待您的惠顾!
福建凤凰国际旅行社..广告
十分钟有问必答
1921人正在问
朱熹所作关于“武夷山”诗词有哪些?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朱熹武夷山诗词
《九曲棹歌》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4赞·467浏览2017-02-06
咏武夷山的古诗有哪些
建溪十咏其一武夷山 朝代:宋 作者:杨亿 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 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 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 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 题武夷 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萧鼓当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武夷 徐凝 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 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 九曲溪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 九曲溪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 九曲溪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 九曲溪 李纲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 题 画 李纲 清气盘回作武夷,峰峦 窕白云飞. 重来未了平生愿,一幅轻绡画得归. 游 武 夷 陆游 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 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 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 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 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 溯流进小艇,愧惊白鸥群. 《九曲棹歌》【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咏武夷茶 宋·朱熹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余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彩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 古诗这东西很有意思的,加油哦!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监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 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8赞·1,421浏览2017-11-22
朱熹之路是央视的节目还是张艺谋在武夷山的又一力作呢?
朱熹简介 [编辑本段]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bìng)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bìng)。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子生平 [编辑本段]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 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上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参刘子、刘勉子、胡宪等人,这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见了著名道学家、程颐的丙传弟子李侗。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十岁的朱熹决心向要侗求学,为表诚意,他步行几百时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赏这个学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从此,朱熹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 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喜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民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掂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党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 (一)讲求格物致知之学; (二)罢黜和议; (三)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 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召。他赶至杭州,正值宋军失利,朝廷派人议和,朱熹仍强烈反对,在孝宗接见时连上几道奏章,慷慨陈词。孝宗有感朱熹的忠心,命其为开学博士侍次,此职非其所长,未免有点讽刺。朱熹乘机面见张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体想法。但不久张浚罢相,出任外地,(bìng)死途中。朱熹专程赶至豫章(今南昌)哭灵,痛惜抗金受挫。此时朝廷内主和派势力猖獗,金兵渡过淮水。朱熹对此忧心如焚,但难有所为。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回福建崇安,临行前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夫沮(阻)国家恢复之大计者,讲和之说也;坏边陲备御之常规者,讲和之说也;内(拂)吾民忠义之心,而外绝故国来苏之望者,讲和之说也……尖锐地抨击了那些议和投降派。 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宋金结为侄叔,关系暂时缓和下来,朱熹便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编写了大量的道学书籍,并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这一期间他对朝廷屡诏不应。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得儒家思想更进一步成为全面地控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洞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发展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 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多,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他退居崇安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有鉴于此,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俾愿贷者出息什二,……岁或不幸小饥,则驰半息,大俊则尽”。设立社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无疑是有惠于民的。此后,朱熹并在多处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上任不久发生灾荒,朱熹上疏要求减免租税。同时,请求政府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饥民,解决他们缺食问题,饥民称善。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 朱熹的一生志在树立理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但因理学初出,影响不深。同时,朱熹在官场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 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途经杭州,入对七札,陈述时弊。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加乡。 1187的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管理赣州(今赣县)、江州(今九江)一带地方的司法、刑狱、监察、农事等方面的事务。不久王淮罢去,理学一时得势,朱熹更是仕途顺利。几年后受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教师。刚即位不久的宁宗全面肯定了理学,称朱为“儒宗”,这反映了苟安江南的南宋企图以理学加强内部团结的希望。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每逢双日早晚进讲,但他借此机会对朝政多有批评,终于使宁宗不满,加以干预朝政的罪名,被逐出朝廷。 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韩侂胄排挤被罢相位,韩势盛极一时。韩因朱熹曾参与赵汝愚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庆元二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 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哲学思想 ■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学术影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文学著作 [编辑本段] 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嫌寸楮,人争珍秘。”
56浏览
写“武夷山”的名诗名句都有哪些?
1、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李商隐《武夷山》 翻译: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dú)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2、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郭沫若 翻译:都说桂林的山水冠绝天下,但在我看来都比不上武夷山上的一座小山丘。 3、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刘白羽 翻译:武夷山简直集中了人间所有美好的事物,希望还能乘着长风再来游览。 4、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余自栽。——朱熹 翻译:武夷山再往上就是蓬莱仙境了,从这里采摘一支茶叶拿回去自己栽种。 5、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朱熹 翻译:武夷山上有神仙,山下有清清的河流。 6、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佚名《游武夷》 翻译:绮丽的山峰到处都是,整整有三十六座。天气晴朗,一丝乌云也没有。 7、仙迹灵踪知几许,云缥缈,石峥嵘。 ——李纲《江城子.再游武夷》 翻译:不曾扑捉到仙人的踪迹,因为云雾缭绕、石头嶙峋,看不清楚。 8、翠蕤插云表,初意隔仙凡。——覃怀高《水调歌头》 翻译:参天大树直达云霄,好像是想把仙界和人间隔开来一样。
10赞·249浏览2019-10-10
朱熹的古诗
《武夷山》 唐·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1、《武夷茶歌》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2、《游武夷山》宋·熊禾
我来武夷山,远意起千古。尝疑混沌开,疏凿未经禹。
峡山犹古梁,洪涛莽回互。行舟留大壑,营巢余断树。
垠崖波涛痕,隐隐皆可睹。陶然上古民,要服固深阻。
秦威何桓桓,薄海犹广土。六合皆涌沸,一枝岂宁处。
3、《游武夷》宋·杨时
函关崎嵚走秦鹿,天下并逐争群雄。
抉云翻空鳌足折,黔黎窜伏如寒蛩。
武夷山深水清泚,避世犹有高人踪。
龙泓东注海波涌,玉女翠拥秋ZxZidian.com云松。
4、《林侍御过访留坐竹下问武夷山水》明·孙一元
清泉长日漱潺湲,豸史峨冠访竹关。
自笑道人迂野性,相逢先问武夷山。
5、《武夷山》宋 ·刘学箕
十年不到武夷山,几与神仙绝往还。
九曲依然青嶂裹,一峰仍插画檐间。
潺湲野水溪随转,缥缈秋云意自闲。
我见溪山浑似旧,溪山见我鬓毛斑。
武夷山的诗句如下:
几与溪山绝世缘,重来猿鸟只依然。悬崖野瀑飘成雪,近午岚飞暗尽天。水尚未疏须识禹,山如深入定逢仙。洞中石鼎烹云处,此夜还来借榻眠。——《武夷山》宋·范师孔
闲将绿绮弄清音,招得青山作故人。烟霭谩呈千样巧,松篁长贡四时新。——《武夷山》宋·黄遹
武夷山地处江西和福建西北地区的交界地带,地处武夷山脉北麓,面积达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旅游景区,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类型。
武夷茶歌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李纲
一溪贯群山
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
倒影浸寒绿。
谢瑜题武夷山诗词
1, 《大王峰》;横空出世柱苍穹,坐镇江山王者风。
霸业悠悠成旧梦,长留韵事自英雄。
2,《玉女峰》;花容分外靓,照影惹人怜。
四海同瞻仰,清钟不夜天。
3,《止止庵》;水碧舒禅意,林深郁墨香。
真人无觅处,犹待泊牙弦。
4,《天柱峰》;澄空擎日月,尘世啸风雷。
天柱何曾折,大块酒一杯。
5,《天游峰》;峭屹清溪畔,昂首近斗牛。
宾朋来四海,接蹱上天游。
6,《九曲放筏》;曲水通幽境,搜奇悦醉眸。
百崖涵百趣,一悟一庄周。
7,《武夷书院》;丹霞传鼓乐,白鹤立山门。
学达千秋誉,四时瞻仰繁。
8,《水帘洞》;崇山峻岭藏奇趣,断壁凌云不可攀。
洁净飞流连碧落,一帘清气在人间。
9, 《鹰嘴岩》;深山难锁凌云志,独立乾坤誉望隆。
博击惊涛今崛起,宏图大展正东风。
10,《大红袍》;清香盈秀色,盛誉动京华,
御驾红袍罩,人间第一茶。
11,, 《山乡小院》;丹崖横廓外,碧水绕窗前。
闲鹤斜瞄我,春深抱瓮眠。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武夷山中》宋代:谢枋得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武夷山》唐代:李商隐
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满(yào)田。流金古像开香殿,步虚声未远,鹤飞来认得神仙。傍草漫山径,幽花隐洞天,玉女溪边。《湘妃怨_武夷山中落》元代:张可久
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
崖罅仙棺出,江垠(dú)草分。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唐代:贯休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怀武夷山禅师》唐代:贯休
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武夷山仙城》唐代:徐凝
真珠履不称清贫。武夷山夹仙霞薄,螺女潭通海树春。《送郑阁赴闽辟》唐代:贯休
武夷山里一溪横。晚风清。断霞明。行至晞真、馆下月华生。《江城子 再游武夷,至晞真馆,与道士泛月而归》宋代:李纲
翻忆三千神女,齐唱霓裳一曲,月里舞青鸾。此恨凭谁诉,云满武夷山。《水调歌头》宋代:葛长庚
武夷山字,日使君衔上,新来带得。便觉闲中多胜事,满眼烟霞泉石。《酹江月 寿詹守生日在武夷设醮》宋代:卓田
咏武夷山的古诗有哪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写武夷山的古诗、咏武夷山的古诗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