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红藕哪个国家,以及莲藕是哪个国家的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代常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形容: 楚庄王
古代常识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 赵国
古代常识 驿站在元朝时称为?() 站赤
古代常识 "茶马古道"是古代著名的贸易通道,它主要促进了哪些地域的贸易往来: 西藏云南四川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长绳系日"的寓意是: 想留住时光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百巧千穷"的寓意是: 比喻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古代常识 古代有一种名为"佩"的首饰,一般是佩带在哪里: 腰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不舞之鹤"的寓意是: 指名不副实的无能的人
古代常识 古人发明的一咱工具"耒耜"(读leisi)用在哪个行业() 农业
古代常识 古时"茶"字从什么字简化出来的() 荼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并日而食"的寓意是: 吃不饱,生活很穷困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碧落黄泉"中的"碧落"是指: 天界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爱鹤失众"的寓意是() 因小失大
古代常识 造纸术大约是在什么朝代发明的() 东汉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月怀一鸡"的寓意是() 知错却不改正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一曝十寒"的意思是() 形容没有恒心
古代常识 成语"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古代常识 成语”白山黑水”的意思?: 指长白山和黑龙江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汗牛充栋"的意思是: 形容藏书繁多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沐猴而冠"的意思是: 形容虚有其表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一衣带水"的意思是: 形容一水之隔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 形容不战而胜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门可罗雀"的意思是: 形容门庭冷落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含沙射影"的意思是: 造谣陷害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投桃报李"的意思是: 礼尚往来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一日三秋"的意思是: 形容思慕心切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瓜田李下"的意思是: 容易引起误会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白龙鱼服"的意思死: 形容微服出行的危险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开门揖盗"的意思是: 比喻引狼入室
古代常识 古诗"风、雅、颂"中的"风"是指: 《国风》
古代常识 古时用"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其中与"辰"对应的是: 龙
古代常识 以下不是古代"订婚"习俗的是: 送戒指
古代常识 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顺序,次子应该称为: 仲
古代常识 以下不是古代"春节"习俗的是: 赏月亮
古代常识 中国古代人们所说的"元旦"是指哪一天: 春节
古代常识 "仲夏"在古代时令中是指农历几月: 五月
古代常识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 诗、书、礼、易、春秋
古代常识 古时对厨师职业的人称为: 庖
古代常识 彗星在古代称为扫帚星,如果形容某人为"扫帚星",是指: 此人会代来不祥之事
古代常识 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来看,以下与月亮无关的是: 夸父
古代常识 "算盘"是古代的计算用具,正规的算盘中间用档木把算珠分为两栏,上栏每列两珠,下栏每列的珠数是: 五珠
古代常识 算盘发明后,人们用珠算口诀帮助记忆,以下口诀错误的是: 四上二去五
古代常识 古代的"走马灯"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灯: 能够旋转的装饰灯
古代常识 "五禽戏"起源于汉代,它属于: 强身健体的功法
古代常识 古代发明的"云梯"按用途来讲属于: 攻城器械
古代常识 战国时期的兵器大多用哪种材料制成: 青铜
古代常识 "胄"是古代士兵使用的防护用具,用来保护哪个部位: 头部
古代常识 "铜权"是古代常见的金属器物,后来被俗称为: 秤砣
古代常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夏朝
古代常识 清代官服上绣有方形图案,称为"补子",其中一品文官的补子图案是: 仙鹤
古代常识 清代官服上绣有方形图案,称为"补子",其中一品武官的补子图案是: 麒麟
古代常识 古时年龄称谓中的"总角"是指多少岁: 八岁至十四岁
古代常识 古代册封的"太子洗马",这个官职的作用是: 太子的陪读
古代常识 《汉书》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其中山东是指: 崤山的东面
古代常识 古代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4月会有那些节气: 立夏,小满
古代常识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是指现在的: 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
古代常识 古代所称的"弄瓦之喜"是指: 生了女孩
古代常识 古时有"下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这下九日是: 农历每月十九
古代常识 古时的"鼎元"又可称为: 状元
古代常识 现在的哪座城市在古时被称为"健康,江宁,白下": 南京
古代常识 唐代官职"右拾遗"的职责是什么: 咨询建议
古代常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其中六合是代表: 上下及四方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纤介之祸"的含义是: 轻微的灾害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穿井得人"的含义是: 话语几经传递后失真
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莫逆之交
古代常识 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 四十岁
古代常识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 炊具
古代常识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 良马
古代常识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 扇
古代常识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 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古代常识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 南岳
古代常识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 山南水北
古代常识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 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古代常识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 棋琴画书
古代常识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 六月
古代常识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 午
古代常识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 猪马牛羊犬鸡
古代常识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 自己的住房
古代常识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古代常识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 山海关
古代常识 古代"上元节"是指: 元宵节
古代常识 "重阳节"是指: 农历九月初九
古代常识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 钱财
古代常识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 弱冠
古代常识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 丙夜
古代常识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 1-3点
古代常识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0:00: 黄昏
古代常识 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 晦日
古代常识 乞巧节指的是农历: 七月初七
古代常识 奇门遁甲"八门"中,哪一门不属于吉门: 死门
古代常识 以下不属于"五谷"的农作物是? 大蒜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墨守成规"的寓意是? 形容固执守旧,不思改革进取
古代常识 四大名绣是? 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古代常识 神医扁鹊是哪个朝代人? 春秋战国
古代常识 《一言九鼎》这个典故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毛遂
诗词对联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哪首佳作? 《一剪梅》
诗词对联 "身无彩凤双飞翼"下句是? 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词对联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的作者是: 冯延已
诗词对联 "清瑟怨遥夜"的下一句是: 绕弦风雨哀
诗词对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纪念谁的?: 诸葛亮
诗词对联 "去年花里逢君别"的下句: 今日花开又一年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蓬头稚子学垂纶"的下句是: 侧坐莓苔草映身
诗词对联 李白《山中答问》诗中"桃花流水苜然去"的下句是: 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此地一为别"的下句是: 孤蓬万里征
诗词对联 古诗"应怜屐齿印苍苔"的下句是: 小扣柴扉久不开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下句是: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词对联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闲敲棋子落灯花."的作者是: 赵师秀
诗词对联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出自: 李白《夜宿山寺》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举杯邀明月"的下句是: 对影成三人
诗词对联 《小窗幽记》的作者是谁: 明代陈继儒
诗词对联 上联"一道残阳铺水中",下联是"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作者是: 白居易 - 暮江吟
诗词对联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出自: 李白《夜宿山寺》
诗词对联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yào)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作者是: 作者:贾岛
诗词对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出自于: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下句是: 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下句是: 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句是: 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千山鸟飞绝"的下句是: 万径人踪灭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下句是: 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句是: 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的下句是: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大漠孤烟直"的下句是: 长河落日圆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下句是: 我辈岂是蓬蒿人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下句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下句是: 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长恨春寻无觅处"的下句是: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句是: 道是无睛还有晴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今日听君歌一曲"的下句是: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句是: 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的下句是: 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采菊东篱下"的下句是: 悠然见南山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奇文共欣赏"的下句是: 疑义相与析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的下句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 片片吹落轩辕台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郎骑竹马来"的下句是: 绕床弄青梅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马上相逢无纸笔"的下句是: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下句是: 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词对联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 《水调歌头》
诗词对联 苏轼《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一句所指人物是: 周瑜
诗词对联 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 浓睡不消残酒
诗词对联 苏轼《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下一句是: 卷起千堆雪
诗词对联 岳飞《满江红》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下一句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诗词对联 宋词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 似曾相识燕归来
诗词对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宋词《天净沙?秋思》,作者是: 马致远
诗词对联 古代成语"百巧千穷"的寓意是: 比喻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诗词对联 古代成语"长绳系日"的寓意是: 想留住时光
诗词对联 古代成语"并日而食"的寓意是: 吃不饱,生活很穷困
诗词对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 《将进酒》
诗词对联 古代成语"不舞之鹤"的寓意是: 指名不副实的无能的人
诗词对联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 《长恨歌》
诗词对联 被称为乐府双壁的是《孔雀东南飞》和: 《木兰诗》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夕阳无限好"的下句是: 只是近黄昏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句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的下句是: 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词对联 "忽闻海上有仙山"的下句是: 山在虚无缥缈间
诗词对联 《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的下句是: 三千宠爱在一身
诗词对联 "清瑟怨遥夜"的下一句是: 绕弦风雨哀
诗词对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下句是: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词对联 《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是由唐代何人所作? 司空图
诗词对联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出自苏轼的哪首词? 江城子
诗词对联 关于对联格式,以下错误的是? 必有横批
佛道礼仪 "有教无类"是以下哪位提出的观点?: 孔子
佛道礼仪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这段话出自佛教哪本著作? 波若波罗蜜心经
佛道礼仪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中浮屠的意思指的是: 宝塔
佛道礼仪 《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 佛教
佛道礼仪 古人所称的"顿首"之礼是指: 跪而头叩地
佛道礼仪 古人讲究谦辞礼让,谈到自己儿子时一般称为: 犬子
佛道礼仪 古人讲究尊称礼节,谈到对方父亲时一般称为: 令尊
佛道礼仪 唐朝时六渡日本宣扬佛教为当时两国邦交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鉴真
佛道礼仪 古人所称的"拙荆"是指: 自己的妻子
佛道礼仪 在古代,下列哪个词语中用来称呼对方妻子: 令阃
佛道礼仪 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 佛教
佛道礼仪 道教创始于哪个时代: 东汉
佛道礼仪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常用牲畜的是: 兔
佛道礼仪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准备活动的是: 赏灯
佛道礼仪 佛教所称"圆寂"是指: 佛门中人去世
佛道礼仪 古代所称"先考"是一种尊敬的称法,指的是: 已逝世的父亲
佛道礼仪 甲的儿媳与乙的母亲是妯娌,乙应该称呼甲为: 祖父/祖母
佛道礼仪 甲与乙是连襟,则甲的女儿称乙的岳丈为: 外公
佛道礼仪 以下与自己"辈分相同"的亲属是: 姨夫的弟媳的外甥
佛道礼仪 以下亲属中,辈分比自己高的是: 表弟的侄女的外婆
佛道礼仪 古时人称"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为: 金兰之交
佛道礼仪 佛门中主持"水陆法会"需要几天时间": 7天
佛道礼仪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其中三宝是指: 佛、法、僧
佛道礼仪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菩萨戒
佛道礼仪 甲的嫂子是乙的姑姑,则以下两人属于"亲家"关系的是: 甲的父亲与乙的祖母
佛道礼仪 拜佛时香客送上的"香火钱、香油钱"是用来: 捐赠给寺庙
佛道礼仪 在寺庙里总管各项事务的一位僧人称为: 主持方丈
佛道礼仪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位于哪个省: 山西
佛道礼仪 佛教中人所用的"钵"是一种: 餐具
佛道礼仪 古代所称"期颐之年"是指: 100岁
佛道礼仪 初唐时期"大雁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保存佛经
佛道礼仪 古时到岁数的女子会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俗称"笄礼",这需要女子到: 十五岁
佛道礼仪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其中祭祀活动被称为: 吉礼
佛道礼仪 按照古人的饮食礼仪,在上一道烧鱼时,应该: 鱼尾向着客人
佛道礼仪 俎是古时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使用,用途是: 宰杀和摆放祭祀用的牲畜
佛道礼仪 古人以"孝悌"为美德,其中悌指的是: 尊敬兄长
佛道礼仪 古人称呼自己父亲的侄女婿为: 堂姐夫/妹夫
佛道礼仪 古人称"连襟"指: 姐妹之丈夫
佛道礼仪 以下不属于道教"四大天师"的是: 萨镇冰
佛道礼仪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阿赖耶识
佛道礼仪 以下不属于佛教"横三世佛"的是? 弥勒佛
佛道礼仪 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清"中的哪一位? 上清
佛道礼仪 以下不属于佛教"四谛"教义的是? 空
佛道礼仪 济公在哪座寺庙出家? 灵隐寺
历史知识 三国时期"火烧连营"一战的对阵双方是 陆逊VS刘备
历史知识 在"淝水之战"中的大败的君主是: 符坚
历史知识 三国时期马谡曾在街亭一战败给哪位魏国大将: 张郃
历史知识 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 明
历史知识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哪个事件夺取政权建立宋朝: 陈桥兵变
历史知识 北宋建国时所定的京都(首都)是: 开封
历史知识 "农田水利法"是历史上哪次变法中提出的兴农措施: 王安石变法
历史知识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司马光
历史知识 "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外还有: 郑光祖
历史知识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之说的明朝思想家是: 王守仁
历史知识 明代的小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著成《三国演义》的是: 罗贯中
历史知识 明代是短篇小说的兴盛时期,著名的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的作者分别是: 冯梦龙、凌蒙初
历史知识 以下三个皇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康熙雍正乾隆
历史知识 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吴敬梓
历史知识 清代号雪芹所著的小说《红楼梦》最初时命名为: 《石头记》
历史知识 康熙和乾隆所题名的"七十二景"位于哪里: 避暑山庄
历史知识 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制度的皇帝是: 雍正
历史知识 古代著名的抒情诗《离骚》的作者是: 屈原
历史知识 唐朝灭亡后,中原一带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史称"五代",除后梁、后唐、后晋外还有: 后汉和后周
历史知识 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 《春秋》
历史知识 西周时期出现的"十五国风"是指: 十五种地方民歌
历史知识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驾御车马
历史知识 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领导者是: 张角
历史知识 祖冲之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第几位? 第七位
历史知识 北魏末年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所总结的是: 农业生产技术
历史知识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 顺治
历史知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中,封为"西王"的是: 萧朝贵
历史知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中,冯云山被封为: 南王
历史知识 著有《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人: 明朝
历史知识 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是哪个朝代的人: 元朝
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历法名著《授时历》的作者是: 郭守敬
历史知识 《二十四品诗》的作者是 司空图
历史知识 失街亭魏国的大将是: 张郃
历史知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中,封为"北王"的是: 韦昌辉
历史知识 铜雀台是谁建造的: 曹操
历史知识 三国名将马超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血统: 羌族
历史知识 "辕门射戟"的典故里以精湛箭法化解一场战斗的人是: 吕布
历史知识 蜀中无大将,( )作先锋: 廖化
历史知识 下列年代相对最早的一个朝代或时期是: 汉
历史知识 东晋和西晋的顺序是: 先有西晋后有东晋
历史知识 唐朝之前的朝代是: 隋朝
历史知识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个省不在三省之列: 下书省
历史知识 南北zxzidian.com朝时期的南朝不包括: 楚
历史知识 下列朝代按时间顺排列应为: 夏商周
历史知识 曾经东征高丽的隋炀帝名叫: 杨广
历史知识 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地点大泽乡在哪个省: 安徽
历史知识 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是: 史通
历史知识 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平局面称为: 贞观之治
历史知识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国号是: 贞观
历史知识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唐太祖
历史知识 墨子属于: 墨家
历史知识 庄子属于: 道家
历史知识 提倡"兼爱,非攻"的是: 墨家
历史知识 以下三个皇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康熙 雍正 乾隆
历史知识 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吴敬梓
历史知识 清代曹雪芹所著的小说《红楼梦》最初命名为: 石头记
历史知识 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制度的皇帝是: 雍正
历史知识 古代著名的抒情诗《离骚》的作者是: 屈原
历史知识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是叫: 节度使
历史知识 隋唐时期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是: 马球和足球
历史知识 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被誉为"初唐四杰"的有王勃,杨炯,卢照邻和: 骆宾王
历史知识 唐代(yào)王孙思邈所著之书叫: 《千金方》
历史知识 隋朝末年唐国公李渊是在何地起兵: 太原
历史知识 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唐
历史知识 唐朝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广州
历史知识 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市舶使
历史知识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国家通用的货币是: 圆形方孔钱
历史知识 "退避三舍"的典故所发生的时期和相关人物是: 春秋时期的重耳
历史知识 曾经东征高丽的隋炀帝名叫: 杨广
历史知识 唐太宗时期京城长安在历史上是第几次被定为京城: 第5次
历史知识 唐朝官制中的三公是指: 太尉,司徒,司空
历史知识 唐代有位世界上最早测量"子午线"长度的天文学家是: 僧一行
历史知识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哪个王朝的灭亡: 西晋
历史知识 成语"鸡鸣狗盗"与战国四君子哪位有所关联? 孟尝君
历史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不包括? 佛家
历史知识 战国时期,与"合纵连横"这一外交军事政策关联的人物是? 苏秦与张仪
历史知识 哪位君主采纳"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
历史知识 平遥古城位于? 山西省中部
历史知识 以下谁不是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 李元霸
音律棋牌 中国象棋中有一种布局叫"反宫马",它的别称是: 夹炮屏风
音律棋牌 以下乐器与"琵琶"在演奏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筝
音律棋牌 在围棋的棋盘上标有九个小圆点,这几个小圆点称作: 星
音律棋牌 在围棋的棋盘上标有九个小圆点,其中最中间的一个称为: 天元
音律棋牌 项庄舞剑--打象棋术语: 暗伏杀机
音律棋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的是哪种乐器: 琵琶
音律棋牌 在象棋走法里,一方走当头炮,另一方也将同一线上的炮放在当头,这在象棋术语里称为: 顺手炮
音律棋牌 以下哪种乐器是龟兹乐器: 羯鼓
音律棋牌 老兵是指: 走到底线的兵
音律棋牌 只用一子将死对方的是: 卧槽马
音律棋牌 二鬼拍门是: 两个兵
音律棋牌 士象全: 两士两象
音律棋牌 炮打双怪指的是: 炮打双车
音律棋牌 围棋术语中的"士象全"是指: 两士两象
音律棋牌 关于琴的古代故事"说琴谏国王" 所说的是: 邹忌谏齐王
音律棋牌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哪一类: 吹奏乐器
音律棋牌 下面哪种不是古代的乐器: 镗
音律棋牌 围棋中,棋子紧邻的直线交叉点称为棋子的: 气
音律棋牌 古人所称的"楸枰"指的是哪种物品: 棋盘
音律棋牌 关于围棋的说法,下面哪个是错误的: 围棋的棋子分数量相同的黑白两色
音律棋牌 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 象四进五
音律棋牌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 九宫
音律棋牌 以下关于象棋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象棋起源较早,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
音律棋牌 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 士二进四
音律棋牌 围棋棋盘的图案是: 横竖各十九条线
音律棋牌 按音律的风格情趣划分,与阳春白雪截然相反的是: 下里巴人
音律棋牌 古代流传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种乐器演奏: 琵琶
音律棋牌 象棋第一步走"炮"至中线,俗称"当头炮",这步棋的走法叫作: 炮二平五
音律棋牌 以下"不属于"象棋术语的是: 边前象
音律棋牌 以下属于围棋术语的是: 三连星
音律棋牌 下列古代乐器中,属于少数民族乐器的是: 马头琴
音律棋牌 "葫芦丝"是我国古代哪地区常见的民族乐器: 西南
音律棋牌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常用乐器: 蒙古族
音律棋牌 以下乐器与"笛子"在演奏方式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唢呐
音律棋牌 以下中国古代乐器,按常见大小计算,最小的是: 木鱼
音律棋牌 以下"不属于"象棋术语的是: 边前象
音律棋牌 以下属于围棋术语的是: 三连星
音律棋牌 下列古代乐器中,属于少数民族乐器的是: 马头琴
音律棋牌 民族乐器"葫芦丝"按演奏方式划分属于: 吹奏类乐器
音律棋牌 "二胡"是民间常见的拉弦乐器,它的琴弦数目是: 两根
音律棋牌 琵琶顶部的"弦轴"作用是: 调节音高
音律棋牌 象棋中的"卧槽马"是指: 在对方将前一格形成将军的马
音律棋牌 以下象棋的棋子中不能走直线的是: 象
音律棋牌 算盘发明后,人们用珠算口诀帮助记忆,以下口诀"正确"的是: 五去五进一
音律棋牌 "说琴谏国王"所说的是: 邹忌谏齐王
音律棋牌 象棋术语里的"炮打二怪"所说的二怪是指: 两个车
音律棋牌 五音是(宫商角徵羽)不包括: 雅
音律棋牌 吹奏横笛的正确口型应该是: 嘴角向两边
音律棋牌 关于象棋的说法错误的是: 兵和卒只允许前行,不能后退和平移
音律棋牌 关于围棋的说法错误的是: 围棋的棋子分数辆相同的黑白子
音律棋牌 围棋开局的落子规则是: 执黑先行
音律棋牌 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 兵七进二
音律棋牌 以下属于中国古乐基本音阶是: 徵
音律棋牌 以下属于由嵇康创作,被称为"嵇氏四弄"的琴曲是: 长清
音律棋牌 一般情况下,正规的围棋棋盘由纵横多少条线构成? 19
音律棋牌 围棋术语中,"提子"指的是? 把无气之子取出盘外
音律棋牌 围棋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361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拜托哦、 不知道就不要乱回答啊。辨析题讲求逻辑严密、准确哦,这些都不怎么到位哦。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两个辨析题的观点都不正确。理由慢慢道来: 1、改革与革命有着天壤之别,改革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对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进行修改完善,不背离原有的社会方向、不改变社会性质;而革命是以暴力为推力、完全否定原有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是对社会性质的改变。 2、新中国1949成立到1954年的时期里,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的国家,在1954年后全国第一次人民大会召开颁布《54宪法》后,《宪法》明确规定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时新中国才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才建立起来。 谢谢笑纳!
中秋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1]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yào),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编辑本段]中秋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yào)。据说,服下此(yào)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yào),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yào)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yào)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bìng),留了下来。 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yào)。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yào)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yào),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爱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yào)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yào),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yào),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到最后,也没能将那树木砍倒。
玉兔捣(yào)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捣制长生不老(yào)。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编辑本段]中秋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拜月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yào)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yào)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yào)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各地习俗
燃宝塔灯
抛帕招亲
乞月照月爬月
偷菜求郎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客家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走月亮、走三桥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祭月、烧香斗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中秋诗词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yào),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yào)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太多了:
1:错误。
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作为它的实现形式的是具体体制,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根本性改革。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把改革看作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错误的。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bìng)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郑孟彤)
【赏析二】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赏析三】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潜 少鸣)
【赏析四】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集评:
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三)。
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草堂诗余评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卷二)。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这一收笔,绝极妙极。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是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长时间的体验个中三味。
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这就是所有传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个层面上以独具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感,唤起不同时代、民族、国界的人们的善良的审美体验。
红藕哪个国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莲藕是哪个国家的、红藕哪个国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