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

清代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 详细介绍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

到处陂(bēi)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yǎn)平畴(chóu)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

巑岏千笋地,古洞昼冥冥。中有无家客,石床闲诵经。

休粮时断火,汲水偶携瓶。不许俗人到,白云常掩扃。

()

渚禽亦归巢,孤舟维野岸。月上霜烟空,寒林白于旦。

犬吠识荒村,泉响缅深涧。清极难成眠,寂寥夜将半。

()

晚钟流岩壑,寻声经叠嶂。重游二十年,云山故无恙。

来登四宜堂,聊此息筇杖。老桂渐凋残,吾生岂强壮。

凭轩送远目,百里纳清旷。晴雪漫陂陀,香风透屏障。

花影连湖光,夕阳摇滉漾。俄顷寒烟凝,岚岭换形相。

夜投还元阁,高枕鸟巢上。风雨惊梦魂,松涛入纸帐。

()

松阴媚沦涟,境冷人踪灭。中峙窣堵波,高僧此归骨。

兰亭未会前,纪载何人笔。

()

峰颠突兀睇无垠,吴楚苍茫几点尘。天地本来成逆旅,江山从古属闲身。

松门瘦石樵家路,瑶草金光道院春。惭愧玉皇香案吏,阶前暂作扫花人。

()

故交落莫返江滨,送客何堪又送春。天下有情俱惜别,坐间无语不伤神。

卖花声歇闲深巷,拾翠人稀驻画轮。此日风怀且中酒,朝来惟见绿阴新。

()

相携筇竹上晴空,木末遥遥磴道通。铁瓮帆樯双屐下,佛狸城郭乱烟中。

运筹羽扇怀王佐,破敌长刀数霸功。事业销沈山色在,底须吾辈别雌雄。

()

荆豫分疆处,天然屹此关。断崖通一线,绝顶控千山。

地险风云壮,时清戍守闲。当年龙战日,飞鸟尚难还。

()

焚身缘象齿,累俗为猪肝。与世一无扰,始知天地宽。

药苗随径采,茶灶任童安。行觅钟吾路,空岩问大丹。

()

厜㕒峭壁耸云端,高阁千寻俯激湍。隔岸潮声凭槛听,过江山色卷帘看。

雕盘寥廓秋风急,帆入空濛夕照残。极目长天杳无际,楚云漠漠不胜寒。

()

破楚门西更向西,画船双桨白公堤。人家临水花为市,僧舍沿山石作梯。

弱柳似随歌扇拂,好莺偏傍舞筵啼。讨春年少情难尽,不许亭亭日色低。

()

风竹萧萧昼掩门,久无筇屐破苔痕。忽传江上青衫客,来访溪南黄叶村。

千里相思劳仲悌,一人知己感虞翻。文章自是吾生事,试与高贤共榻论。

()

高阁真疑坐九霄,钟声远送海门潮。峰巅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

何处云烟辨吴越,此间苍翠压金焦。老僧犹说孙恩乱,白骨青磷尚未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