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详细介绍
窈(yǎo)窕(tiǎo)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jū),不作纤纤步。众里嫣(yān)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窈(yǎo)窕(tiǎo)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jū),不作纤纤步。众里嫣(yān)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霜落千林木叶丹。远山如在有无间。经秋何事亦孱(chán)颜。
且向田家拚(pàn)泥(nì)饮,聊从卜肆(sì)憩(qì)征鞍(ān)。只应游戏在尘寰(huán)。
霜落千林木叶丹。远山如在有无间。经秋何事亦孱(chán)颜。
且向田家拚(pàn)泥(nì)饮,聊从卜肆(sì)憩(qì)征鞍(ān)。只应游戏在尘寰(huán)。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què)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yuàn)柳宫槐(huái)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què)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yuàn)柳宫槐(huái)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dié)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惟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yuān)瓦。
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却向春风亭畔(pàn),数梧桐(tóng)叶下。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ài)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zhāo)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pàn)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chuáng)幢(chuáng)天欲曙(shǔ)。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pàn)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chuáng)幢(chuáng)天欲曙(shǔ)。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女贞花白草迷离,江南梅雨时。阴阴帘幙(mù)万家垂。穿帘双燕飞。
朱阁外,碧窗西。行人一舸(gě)归。清溪转处柳阴低。当窗人画眉。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sān)毵绿发覆烟鬟(huán)。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今年花事垂垂过,明岁花开应更亸(duǒ)。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
劝君莫厌尊罍(léi)大,醉倒且拚(pàn)花底卧。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海门空阔月皑(ái)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yú)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dí)的(dí)银釭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高城鼓动兰釭(gāng)灺(xiè),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