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 ►左思的诗文(25篇)
作品概述
左思出身寒门,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歌颂隐士的清高。左思所作琴曲有《招隐》,收入《神奇秘谱》之中,并在解题中引录了他的两首同名诗,此外,《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也有人认为是他的作品,这些作品中都贯穿着隐逸思想。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赋
《晋书·左思传》载,他曾以10年时间写出《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三都赋》的写作时间,《晋书·左思传》和《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左思别传》的说法很不一致。据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此外,今人姜亮夫认为作于291年(《陆平原年谱》),刘文忠认为作年“难以确定”(《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左思》)。左思在序中批评前人作赋“侈言无验,虽丽非经”,提出作赋应“贵依其本”、“宜本其实”。在写作此赋过程中,他曾向到过蜀地的张载请教岷邛之事;又求为秘书郎,以便博览方志群书。因此《三都赋》体制宏大,事类广博。他那种强调征信求实的文学主张虽不免偏激,但也使《三都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三都赋》问世后,张华赞叹不已,叹道:“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皇甫谧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作注;卫权作略解。一时间豪富人家竞相传写,以致“洛阳纸贵”。这除了《三都赋》本身的富丽文采及当时文坛重赋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包含了当时朝野上下关心瞩目的内容:进军东吴、统一全国。此赋的写作手法及风格虽与班固的《两都赋》及张衡的《二京赋》相似,但它的思想主题则不是传统的“劝百讽一”。因此《三都赋》在后期大赋中具有重要地位。左思另有一篇抒情小赋《白发赋》,语言朴实、行文幽默、感情含蓄,与《三都赋》完全不同。它采用头发与人对话的寓言体,尖锐地抨击“靡不追荣,贵华贱枯”的社会现实。
诗
左思诗歌代表作品是《咏史》诗8首,见于《文选》。《咏史》自班固以来大抵是一诗咏一事,在客观事实的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咏史》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沈德潜《古诗源》)。左思早年有着强烈的用世之心,自认才高志雄,“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第1首),希望有所作为。但是在门阀制度的压抑下,他始终怀才不遇。在《咏史》诗第2首中,他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揭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在第7首中他借咏古代贤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对扼杀人才的黑暗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其笔锋之尖锐,在两晋南北朝是不多见的。《咏史》诗还借咏古人,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志向,声称:“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所以梁代评论家钟嵘说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诗品》)。
明清之际王夫之曾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坏,古度古心,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选评》)左思《咏史》诗的这种风格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左思风力”曾对陶渊明产生过影响。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唐王勃借用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左思另有《招隐》诗两首,文笔流丽,其中“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后人赞赏。《娇女诗》一首,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陶渊明的《责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骄儿诗》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响。此外他还有《杂诗》一首,《悼离赠妹》诗二首。前者风格与《咏史》相近,后者是四言诗,典雅凝重。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bìng)逝。有《左太冲集》。
穆穆令妹。
有德有言。
才丽汉班。
明朗楚樊。
默识若记。
下笔成篇。
行显中闺。
名播八蕃。
以兰之芳。
以膏之明。
永去骨肉。
内充紫庭。
至情至念。
惟父惟兄。
悲其生离。
泣下交颈。
桓山之鸟。
四子同巢。
将飞将散。
悲鸣忉忉。
惟彼禽鸟。
犹有号咷。
况我同生。
载忧载劳。
将离将别。
置酒中袖口。
衔杯不饮。
涕洟纵横。
会日何短。
隔日何长。
仰瞻曜灵。
爱此寸光。
何以为赠。
勉以列图。
何以为诫。
申以诗书。
去去在近。
上下欷歔。
含辞满胸。
郁愤不舒。
燕燕之诗。
伫立以泣。
送尔涉涂。
涕泗交集。
云往雨绝。
瞻望弗及。
延伫中衢。
愊忆呜唈。
既乖既离。
驰情仿髴。
何寝不梦。
何行不想。
静言永念。
形留神往。
优思成疚。
结在精爽。
其思伊何。
发言流泪。
其疢伊何。
寤寐惊悸。
咏尔文辞。
玩尔手笔。
执书当面。
聊以永日。
穆穆令妹。
有德有言。
才丽汉班。
明朗楚樊。
默识若记。
下笔成篇。
行显中闺。
名播八蕃。
以兰之芳。
以膏之明。
永去骨肉。
内充紫庭。
至情至念。
惟父惟兄。
悲其生离。
泣下交颈。
桓山之鸟。
四子同巢。
将飞将散。
悲鸣忉忉。
惟彼禽鸟。
犹有号咷。
况我同生。
载忧载劳。
将离将别。
置酒中袖口。
衔杯不饮。
涕洟纵横。
会日何短。
隔日何长。
仰瞻曜灵。
爱此寸光。
何以为赠。
勉以列图。
何以为诫。
申以诗书。
去去在近。
上下欷歔。
含辞满胸。
郁愤不舒。
燕燕之诗。
伫立以泣。
送尔涉涂。
涕泗交集。
云往雨绝。
瞻望弗及。
延伫中衢。
愊忆呜唈。
既乖既离。
驰情仿髴。
何寝不梦。
何行不想。
静言永念。
形留神往。
优思成疚。
结在精爽。
其思伊何。
发言流泪。
其疢伊何。
寤寐惊悸。
咏尔文辞。
玩尔手笔。
执书当面。
聊以永日。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郁郁岱青。
海渎所经。
阴精神灵。
为祥为祯。
峨峨令妹。
应期挺生。
如兰之秀。
如芝之荣。
总角岐嶷。
龆龀夙成。
比德古烈。
异世同声。
厥德伊何。
塞渊其虑。
厥声伊何。
日新其誉。
幽思泉涌。
乃诗乃赋。
飞翰云浮。
摛藻星布。
光曜邦族。
名驰时路。
翼翼羣媛。
是瞻是慕。
匪惟见慕。
善诱善导。
斟酌诸姬。
言成典诰。
匪唯辞章。
多才多巧。
黼黻文绣。
几微要妙。
积德弥高。
用心弥奥。
伊我之闇。
晞妹之曜。
惟我惟妹。
寔惟同生。
早丧先妣。
恩百常情。
女子有行。
实远父兄。
骨肉之思。
固有归宁。
何悟离拆。
隔以天庭。
自我不见。
于今二龄。
岂唯二龄。
相见未克。
虽同京宇。
殊邈异国。
越鸟巢南。
胡马仰北。
自然之恋。
禽兽罔革。
仰瞻参商。
沉忧内塞。
何以抒怀。
告情翰墨。
郁郁岱青。
海渎所经。
阴精神灵。
为祥为祯。
峨峨令妹。
应期挺生。
如兰之秀。
如芝之荣。
总角岐嶷。
龆龀夙成。
比德古烈。
异世同声。
厥德伊何。
塞渊其虑。
厥声伊何。
日新其誉。
幽思泉涌。
乃诗乃赋。
飞翰云浮。
摛藻星布。
光曜邦族。
名驰时路。
翼翼羣媛。
是瞻是慕。
匪惟见慕。
善诱善导。
斟酌诸姬。
言成典诰。
匪唯辞章。
多才多巧。
黼黻文绣。
几微要妙。
积德弥高。
用心弥奥。
伊我之闇。
晞妹之曜。
惟我惟妹。
寔惟同生。
早丧先妣。
恩百常情。
女子有行。
实远父兄。
骨肉之思。
固有归宁。
何悟离拆。
隔以天庭。
自我不见。
于今二龄。
岂唯二龄。
相见未克。
虽同京宇。
殊邈异国。
越鸟巢南。
胡马仰北。
自然之恋。
禽兽罔革。
仰瞻参商。
沉忧内塞。
何以抒怀。
告情翰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