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伉[kàng],字维嵩,号岳高,行兴一。宜春市袁州区下浦街道厚田人,出身世家,是著名隐士彭构云之孙,登唐德宗贞元六年庚午〈790年〉进士也是宜春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历官石泉令、岳州录事,《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彭伉的诗文(3篇)
贞元七年(791年),彭伉高中进士荣归故里后,家中立即贺客纷至,喜气盈门,堂上厅前高朋满座,乐鼓齐鸣,一队队达官显贵花团簇锦,一群群亲朋好友喜笑颜开,真是好不热闹。
惟独连襟湛贲倍受冷落,论亲眷辈份和宜春风俗,他都应该在首席有一个座位的,只是湛贲出身微贱,当时只在宜春郡衙门为吏,彭伉本来就对他瞧不起,现在自己中了进士,更是高傲自大,就冷冷地安排湛贲夫妻在后面厢房就餐。湛贲甚为愤慨,食不下咽,舌不辨味。湛妻张氏趁机好言相劝,激励说:“大丈夫应自振励,不应长困辱如此。”从此,湛贲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勤奋苦学,终于在贞元十二年(796年)进京殿试,高中进士,而且是名列前茅,比彭伉考得更加出色。
捷报传到宜春,亲友邻里奔走相告。当消息传到彭伉耳里时,他正骑着毛驴路过赤板桥,一听湛贲也高中进士,自惭过去狂妄过甚,顿时愧悔交加,惊叹一声,从驴背上滚落下来。由此,“湛贲及第,彭伉落驴”的佳话就在宜春传开了。有好事者索性把赤板桥改称“落驴桥”,还将城东一条巷子取名为“落驴巷”。后来,为了纪念刻苦攻读的志士湛贲,将此桥正式更名为“湛郎桥”,并一直沿用至今。
“歌行体”古体诗《湛郎怀古》淋漓尽致地记述了这件事,诗叹曰:“城之东,袁之阳,宿昔有桥名湛郎。问郎何以桥不朽?当年郡吏非寻常。连襟彭伉题名早,广罗名士坐中堂。怜郎阁后无兼味,侧耳笙歌竟如沸。譬若神驹伏枥鸣,伯乐不能吐其气。倏忽旋空冀北群,变吏为儒刚且毅。坐间名士尽茫然,阁后书生宫锦衣。嗟哉彭伉意何如?闻之失声反坠驴。贫时相识不相好,富贵崇朝惊绝倒。君不见,仰山翠耸与天邻,秀水滩高锦浪频。云物卷舒无定态,胡为胆落水之滨?呜呼,水滨久泛坠驴客,我过此桥空太息!”
湛贲登第后,曾以江阴县主簿权知无锡县事,后为毗陵太守。《全唐诗》存诗三首。他孜孜不倦、奋发攻读、终获及第的佳话,至今仍是宜春学子、街巷居民、村民农妇茶余饭后的美谈。
湛郎桥静卧在珠泉河上,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沧桑变化,以其脍炙人口的佳话长留人间。其间几经修葺,造福于宜春人民。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邑庠生胡安荣捐修,并 官道自桥达城东门约3公里。20世纪70年代,又复加修理,在其西南侧加宽3米,以通车辆。1984年5月,被列为袁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再次进行大规模修建,现在此桥长12.82米,宽37米,整个桥梁面积474平方米。
祥辉上干吕,郁郁又纷纷。远示无为化,将明至道君。
势凝千里静,色向九霄分。已见从龙意,宁知触石文。
状烟殊散漫,捧日更氛氲。自使来宾国,西瞻仰瑞云。
祥辉上干吕,郁郁又纷纷。远示无为化,将明至道君。
势凝千里静,色向九霄分。已见从龙意,宁知触石文。
状烟殊散漫,捧日更氛氲。自使来宾国,西瞻仰瑞云。
圣布中区化,祥符异域云。含春初应吕,晕碧已成文。
东起随风暖,西流共日曛。升时嘉异月,为庆等凝汾。
轻与晴烟比,高将晓雾分。飘飘如可致,愿此翊明君。
祥辉上干吕,郁郁又纷纷。远示无为化,将明至道君。
势凝千里静,色向九霄分。已见从龙意,宁知触石文。
状烟殊散漫,捧日更氛氲。自使来宾国,西瞻仰瑞云。
圣布中区化,祥符异域云。含春初应吕,晕碧已成文。
东起随风暖,西流共日曛。升时嘉异月,为庆等凝汾。
轻与晴烟比,高将晓雾分。飘飘如可致,愿此翊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