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

唐代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南宋初年名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吕颐浩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创立月椿钱,为东南患。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又苗 ►吕颐浩的诗文(84篇)

同时期人物-维基百科

人物生平

  吕颐浩的先祖原居沧州乐陵(今山东德州),后迁齐州(今山东济南),吕颐浩即为当地人。\aTp汉语字典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先任密州司户参军,其后累迁官职。aTp汉语字典

  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随种师道攻燕京(今北京市)后,被命为燕山府路转运使。aTp汉语字典

  宣和七年(1125年)曾因将领郭(yào)师欲降,而一并被掳至国,后被放归,再被命为河北都转运使,不久因(bìng)请辞。aTp汉语字典

  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被命为扬州知州。aTp汉语字典

  建炎三年(1129年),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同年,苗傅、刘正彦兵变,高宗被迫退位,吕颐浩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率军勤王,平苗刘之乱,迎高宗复位,立下大功,先拜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不久,兵再度南侵,渡过长江,吕颐浩曾请高宗登船入海避敌。aTp汉语字典

  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故相权与军权乃分。南宋初期,兵马倥偬,因此有宰相兼领军权者,吕颐浩即为其一。此时吕颐浩位高权重,“枢府几无所预,颐浩在位尤颛恣”,因此为人所惮。aTp汉语字典

  建炎四年(1130年),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将完颜宗弼于黄天荡,吕颐浩建议高宗亲征,御史中丞赵鼎即以冒进为由上疏,吕颐浩因此请辞,被命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后改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aTp汉语字典

  绍兴元年(1131年),吕颐浩二度拜相,任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与秦桧共相,吕颐浩主外而秦桧主内。aTp汉语字典

  绍兴二年(1132年),再受命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并于镇江(今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开都督府;此年因韩世忠之驻军,吕颐浩与朱胜非创立月桩钱(一种赋税),供给军用。然其好任用私人,因此排挤秦桧、李纲李光等人。aTp汉语字典

  绍兴三年(1133年),吕颐浩再被罢相,任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宫,改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其后官职累迁,然已非在权力核心,绍兴五年(1135年),封成国公。aTp汉语字典

  绍兴九年(1139年),国归还黄河以南之地,高宗欲调吕颐浩至陕西镇守,吕颐浩以老(bìng)请辞。后再赴召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但(bìng)未能见到高宗,之后就告归台州养(bìng)。同年四月初一(4月30日),吕颐浩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获赠为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aTp汉语字典

  淳熙十五年(1188年),吕颐浩得以配享高宗庙庭。aTp汉语字典

  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宋理宗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吕颐浩位列其中。aTp汉语字典

清晖堂下相从夜,见说崔桥自昔游。别后不知能几日,却来桥上系扁舟。

()

春光冉冉过皇州,桂棹东归汴水流。满岸风光连别浦,两行烟柳送归舟。

粗官自不随时用,拙宦安能为已谋。香寺故人来话别,一樽清酒散牢愁。

()

扁舟隐隐马骎骎,重到燕山感念深。水陆共时同偃薄,云途今日异升沉。

青山岂乏归耕路,白发难忘报国心。木落雁飞秋复尽,惘然怀抱寄幽吟。

()

宦涂忽忽六周星,万事于今一未成。但著青衫趋冉冉,不知华发欲茎茎。

驱驰翻忆林泉卧,顽钝宜归畎亩耕。赖有乡人端契谊,相逢时慰寂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