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石山遗址位于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普芝噜村东北部,距鲁甸县城约4公里,GPS坐标N27°10′48″、E103°34′53″、H1925米。遗址所在区域位于昭鲁盆地南部边缘,依自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早在1982年,鲁甸县文物部门根据当地村民在种地时发现大量陶片等物这一情况,便对野石山遗址进行了调查工作,并初步确定该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内涵丰富的村落遗址。2002年4月5日至6月5日,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鲁甸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野石山遗址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掘出窑址1座,灰坑2处,柱洞20个,出土铜器、骨器、陶器、石器、铁器等器物共计369件。据此次发掘结果可初步判断,野石山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范围广泛,文化层厚约1.3米~1.7米。至2006年,因普芝噜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野石山遗址遭到破坏,遗址的保护勘探工作变得更加刻不容缓。
2010年3月1日,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派出由9人组成的野石山考古勘探工作队进驻鲁甸,开始对野石山遗址进行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根据野石山的自然地貌,地层堆积大致可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勘探工作于2010年3月1日开始,3月28日野外工作全部结束,4月1日正式转入室内报告编写和图纸制作阶段。此次勘探工作覆盖面积54000平方米,共发现各类型遗迹现象84处。其中房址35座,灰坑21处,灰土范围11处,灰沟3处,枯井1眼,墓葬1座,活土坑12处。
勘探结果表明,在野石山分布着大面积的古文化遗存,文化堆积较厚,内涵丰富、规律明确、结构清晰、整体保存较好。勘探发现的大面积灰土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堆积较厚,遗存丰富,内含大量的草木灰和陶片。勘探工作发现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结构,分布密集、规律明显。勘探所发现的各类遗迹现象,为这一区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同时对研究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历史文明的进程、发展、演变和流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eY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