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文庙,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南隅、坐落于秀山之麓,南北向。为中轴线分幢迭起单体组合式古建筑群。文庙由红墙(长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节孝祠、大城门、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大城殿、钟鼓楼、崇圣祠、尊经阁组成,总占地1.2万平方米。
通海文庙,始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重修通海庙学记碑》载),于明万历年间迁建于后址,后存建筑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特别文明坊(建于雍正十一年)气势壮伟雄强。从整体看通海文庙,给人以殿阁层层迭起,庄严肃穆之感。
清朝时期,在通海庙学中曾经培养出朱嶟(礼部尚书),公孙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书法家阚祯兆等。通海文庙于199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海文庙经明、清两代扩建,主体建筑布局依地势高低顺序排列在纵向中轴线上,东西廊庑以对称格局配于正殿两侧,总体布局为四进三大院落。1731年(清雍正九年)按当时文庙的规制统一布局扩建。清乾隆初期,通海绅士赵城等主持扩修文庙,其修建的文庙大成殿宏伟高大,整个文庙建筑群较规范,照壁宽大,泮池明月,两廊对称,廊庑衔接;斗拱别致,琉璃瓦顶,门窗镂空雕刻,油饰庄重;院内古柏年深色古,虬枝婆娑,枝叶繁盛,使文庙更显儒学之神圣。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文庙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特别是1953—1958年间破坏程度最大,直至2005年,被完全拆毁的文庙古建筑物仍有8个。后存的东庑和西庑也由原来的九开间改为七开间。文庙范围内建盖了许多现代建筑。文庙原有的围墙、道路和特有的庭院绿化已不复存在,整个文庙只有少部分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建筑风格、风貌。
通海文庙位于云南省玉溪通海县文星街,文庙始建于元代,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通海文庙于199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云南省玉溪通海县文星街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eY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