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普兰县北部八嘎乡境内, 中心位置在东经81.3°176′,北纬31°176′附近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的主峰,为冈底斯山脉(横贯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西段的最高峰, 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海拔6714米, 山体由新近纪砂砾岩组成,是一座四壁陡峭,呈圆锥状“金字塔形”的山峰。 冈仁波齐所在的普兰县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 有植物高山柳、锦鸡儿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黄羊、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盘羊、狼、猞猁、山豹、旱獭、黑颈鹤、雪鸡、黄鸭、野鸽、野牛、岩羊、雪豹、金雕等20余种,有约1万余头(只)。
冈仁波齐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前1000年左右。据苯教经典描述: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湖。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冈仁波齐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中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圣队伍。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冈仁波齐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
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佛教文献据说佛教中较为出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它。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雍仲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冈仁波齐神话典故印度教把冈仁波齐神山看做大黑天神的驻锡地,耆那教把冈仁波齐视为一座灵性的圣山。雍仲本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对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亦由来已久。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为冈底斯山主峰。印度教、印度佛教、耆那教和雍仲本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认为冈仁波齐是“世界的中心”,视其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迭加的神圣,从而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晕、光环,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冈仁波齐峰虽然它的海拔不仅在西藏的众多8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排不上号,但它却是亚洲历史上较为出名的神山,因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而成为藏传佛教、印度教、雍仲本教等宗教的朝圣中心。也许是“世界中心”的神威无人敢于冒犯,冈仁波齐时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高僧修行地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梵语意则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历史上曾有不少中外高僧在此修行讲经,因而这里很久以前便成为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本教四大教派共同信仰的中心,是中、印、尼三国各族数以万计的信徒心驰神往的地方。
藏传佛教认为它是密宗胜乐之无量宫,其周围的群山河流均为胜乐宫的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奥的宗教含义。同时,冈仁波齐又是众多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所加持和修行的圣地。据传,释迦牟尼佛在转法轮时塑三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鲁界和人间。罗刹王贡布崩用神变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但没有供奉此佛的特殊坐床,于是想用神变背回冈仁波齐神山。这时释迦牟尼及五百罗汉立刻飞往冈仁波齐神山,在冈仁波齐南面的“五百罗汉聚盆”或叫“上坛城”的岩石上留下脚印,同时在神山四角各留一脚印,称为“底斯不动四钉”,这样罗刹王无法背走,在冈仁波齐背后可看到清晰的绳印及四周释尊的脚印。
冈仁波齐相关影片《走向神山》讲述了普通藏胞前往神山朝拜的故事,展示出藏胞们虔诚的宗教热情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转山活动在阿里地区的神山冈仁波齐脚下。2002年是藏历马年,依照藏传佛教的说法,马年转神山,可以获得比往年多12倍的功德。藏历4月15日,神山脚下12年一度的立经幡的活动,是转山者不能错过的盛事。立经幡当天,冈仁波齐脚下聚集了30000多名虔诚的教徒。本片追踪拍摄了一批来自那曲地区的朝拜者,这些藏胞从遥远的安多县出发,分乘五辆大卡车,奔赴深山,虔诚之意,溢于言表。
冈仁波齐转山文化冈仁波齐是佛主释迦牟尼的道场,佛教中所称的须弥山便指此山。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围绕冈仁波齐转一圈,便可洗去罪孽,获得新生。因此,每年夏天来临,大批来自中国各大藏区的信徒和各地游人来到神山脚下的塔钦,准备转山,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的香客也汇于此。转山路程大约有53千米,徒步行走一般需要两天。第一天的路程相对平坦,均为高山草甸和草地。大部分人选择顺时针转,左侧有一条溪流相伴,右侧就是冈仁波齐,只要云雾散去,神山便会露出迷人的真容,是转山者心上温暖有力的支柱。当晚住宿于22千米处的止热寺。第二天早早就向上攀登,过世界上最高的垭口、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这是转山路上较难行的地段,风大,脚下冰雪很滑。但这里又是宗教氛围较为浓郁之处,五彩经幡飘荡,煨桑的白烟升起。翻过卓玛拉山口,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面绿色的湖镶嵌在山间,某种山雀居然停留在玛尼堆上。下山先要经过很陡的6千米碎石路,唯偶尔经过的雕在头顶盘旋,证明生命的顽强无畏。最后的11千米终于有了生机,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或左或右陪伴着,绿草冒出地面,路面平坦偶有起伏,可大部分人的体力较差,所以余下来的路反倒费时费力。转山途中,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山四季的景色。
冈仁波齐周围共有5座寺庙。年日寺为转山第一站,以后依次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称幻变寺)、江扎寺和赛龙寺,其中后两座寺位于内线。这五座寺庙都有不少传说故事,并留存有雕刻、塑像、壁画等文物,但都程度不同地毁坏了。
冈仁波齐塔钦塔钦又叫大金寺,海拔4560米,是过往旅行者的落脚点,同时也是转山的起点和终点。
冈仁波齐玛旁雍错玛旁雍错在冈仁波齐山麓,面积四百一十二平方千米,海拔四千五百八十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湖滨景色秀丽,藏文史料记其为汉族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佛教称为圣湖。环湖八座寺庙,尼泊尔、印度、东南亚、日本朝拜者尤甚。湖西临拉昂错。
冈仁波齐,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普兰县北部八嘎乡境内,中心位置在东经81.3°176′,北纬31°176′附近。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是冈底斯山脉(横贯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西段的最高峰,海拔6714米,藏语意思为“雪山之宝”或“雪圣”。
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地形地貌冈仁波齐山体由新近纪砂砾岩组成,是一座四壁陡峭,呈圆锥状“金字塔形”的山峰,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对称。南面是较为出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
冈仁波齐气候特点冈仁波齐终年被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
冈仁波齐所在的普兰县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年温差相对也较大,气温低,降水少。年均温3℃,极端最高温26.5℃,极端最低温为-27.5℃,年日照时数约为3153.2小时,年霜期213天,年降水量172.8毫米,40%集中在8月份。
冈仁波齐水文特征冈仁波齐南面,自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水平方向的岩层构成了万字符。冈仁波齐被四周八瓣莲花状的群峦环绕护佑。冈仁波齐又被誉为万水之山。青藏高原上的四条大河: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都源自这里。这四条大河向着不同方向,流经不同地域,最终汇入印度洋。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千米。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14米。湖水矿化度400毫克/升,属淡水湖,含有硼、锂、氟等微量元素。以融水、雨水补给为主,也有部分泉水补给。湖岸线平直,周长83千米,岸线发展系数1.15。
印度河源出中国西藏狮泉河,又称森格藏布。在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北,普兰县北。流径克什米尔,折而向南,纵穿巴基斯坦东部,流至卡拉奇以东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全长三千一百八十千米,流域面积九十六万平方千米,中国境内流域面积约五点九万平方千米。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相邻,分水岭海拔高度二百四十米,两流域平原区相接。
阿耨达山“即今后藏西境阿里部落北之冈底斯山”。清分西藏为四部:前藏、后藏、喀木、阿里。今阿里地区驻西藏西部噶尔县。本地区为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源出之地。熊会贞所按郦氏“阿耨达大渊水”,当即是主峰冈仁波齐峰四面渊水,峰顶有胜乐轮宫,常年聚集成千上万信徒聆听“佛祖”讲经传教。
西北为印度河湖源头支流:森格藏布(狮泉河)葛尔藏布、朗清藏布;南为恒河源出支流:马哈卡利河、格尔纳利河;东为雅鲁藏布江源头冰川,马泉河(恒河水系)。今订正。但冈底斯山不属昆仑山脉。
通称雪灵山。在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玛旁雍错之北,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金字塔关,峰上空常是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圈距离为51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
阿里地区的四大河——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从冈仁波奇四方流下,同时,各教派认为他们的神都与这座山峰有着联系。在佛教中,它是由金、银、琉璃和玻璃四宝构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围成的"须弥山",象征着整个佛教宇宙的中心;在藏族苯教中,它是三百六十位神灵居住之山。
祖师辛绕米沃且从天而降时,便落在此山巅,在印度教中,它是"凯拉斯",是"湿婆的天堂"。多种教派共同奉冈仁波齐峰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来朝拜。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辛苦来到这里,沿途磕头祈祷,绕山拜罢之后,才算功德0,了却了宿愿,尤以马年为盛。
冈仁波齐峰遗留下的胜迹不胜枚举,是众教心中的圣地。
提示:1、交通:从南面而来-唯一方式是找便车,一程一程的推进;北面-主要乘来往狮泉河的货车,距离330公里,车程一天半,收费约50-80元。
注:车辆如果不进大金的话,便要在大金以南7公里处的巴噶检查站下车,再徒步到大金住宿。
2、住宿:冈底斯宾馆,收费60元,存放行李每天10元,自带帐篷的话,可以和宾馆商量,把帐篷搭在宾馆的院里(外面是不许搭建的),也要交钱,按人算,每人15-20元,但比较机动。大金宾馆:与冈底斯宾馆同价;晚上自设发电机供电。另外可在周围的帐篷菜馆打听住宿,一般每床20元,最好也在同一家内喝茶、吃饭,可向店主购买菜和食品,错用炉火,自己动手加工。
注:两店对外国游客收费较高,同一床位收50-100元,两间旅店都不设食堂。周围还有汉式菜馆,但价格偏高。大金宾馆背后有一家山东水饺店,味道和价格都还不错。水饺店对面的阿里高原茶馆,甜茶味道还行。转山前喝些甜茶,也是补充能量的好办法。
3、转山(需时三天):转山必须带自己的食物,建议带即食面、香肠及朱古力,大金的干粮补给欠佳,最好在狮泉河或拉孜以前购买,饮用水则以净水丸或净水器"提炼";山上可供住宿的寺庙,也都提供热水和被铺。
转山前应把没用而笨重的行李存放旅店,否则因负荷过重引至体力透支,在高山上会造成危险的后果。两间旅店门口每天清晨都有好些背夫等生意,一天收费60元,价格一定要谈清楚,先跟挑夫说清楚是按照天数来算,以防有的背夫半路撂挑子。
沿途基本上都是沿着洒谷前行,河水非常干净,考虑到天气变化遇到下雨之类的问题,最好准备净水(yào)片,水很冰凉,因此要次最好只喝一口,防止途中胃部着凉。在大金要留意自己的身体善,对转山一定要量力而为。要注意防止感冒。带上足够的长用(yào),感冒冲剂每天都喝。
山路都很明显,但第一天入住的寺庙,由于距离小路200米远,要避免出错,离开入口"溪流与小桥"交汇处时,不妨过桥沿河西边走。整段山路介于海拔4,600-5,700米之间,第一天上路,会觉得比较辛苦,尤其下午山路逐渐倾斜,令人倍感气促。
第二天的难度更大,一开始的山路倾斜度颇大,上山的路,是全段最辛苦的部分,抵达这山口的玛尼堆时,待呼吸稍为顺畅后,不妨多拍些照片,因为这里就是整段远足路程的最高点了,神山冈仁波齐峰就在西边不远处。
过了玛尼堆开始下山,到河谷后,路已变得很平坦,这时周围的河川风貌,又是另外一番景致。经过前两天的艰辛,第三天只是6公里平路,一般带导游的包车,都会在出口收费站接人,不然,要再走3公里才返回大金。
第一天(26公里约10小时):大金往西行→5公里→入口(这里的竖旗澌场竖立了一柱20米高的风唸经)→6公里→河边(河对岸山坡的寺庙可供住宿)→15公里→庙(住宿)
第二天(22公里约8小时):庙→4公里→葬场→4→山坳玛尼堆(海拔5,700米)→4公里→河边→10公里→庙(住宿)
第三天(9公里约5小时):庙→6公里→出口收费站→3公里→大金。
注:山上天气变幻莫测,气温差异颇大,上山前应先了解天气情况。
4、门票:转山是要收门票的,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1年的时候价格已由2000年的10元涨到100元,而2002年是-的马年,转山的人会比平时多出许多,门票也许会再涨不少。
5、转山时间:没有时间限制。但每年的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涅槃之日,此日的神山入口将举办玛尼旗更换仪式。藏传佛教认为此日转山功德高过平日,因此,这一天也将格外热闹。
6、其他:在大金及转山途中,人员混杂,饮食最好用自己的金属餐盒。同时,转山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应随身准备垃圾袋。
门票
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联票200元,如进塔钦或转山需买票,圣湖如进入景点区域也需买票。路过不用买。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最佳季节:5月--6月下旬。这段时间,好天气多,而且可能持续6—8天。雨季从7月初开始,7、8月份降水最多。
景点位置
阿里地区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eX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