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寺位于渭河北崖的甘谷县渭阳乡蔡家寺村,距县城10公里,寺院北依巍巍黄山,南临滔滔渭水,山下陇海铁路横贯东西。据清乾隆三十四年《伏羌县志》载,蔡家寺创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9年),距今近七百年历史。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78年)重建大雄宝殿,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89年)再次修缮。
蔡家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从山脚至半山腰,阶梯而上,营造有序,疏朗自然。山门为明次三间,采用单翘无峁五踩斗拱。财神殿为楼阁式建筑。此外,还有三国殿、菩萨殿、文昌阁、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讲经堂等。寺内大小建筑30余处,均为清代所建。与甘谷其它古建不同的是全部建筑均采用悬山顶式建造,清代风格明显。蔡家寺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布局紧凑合理,气势庄严雄伟。相传,最初为元代一位王爷修建的私邸,因有人告发其私建行宫,意欲谋反。王爷闻讯大惊,连夜返回,将其全部改造为寺院,方躲过一劫。后来王爷深感仕途险恶,乃归皈佛门,在这里长住下来,广招八方游僧,普渡百姓困厄,这里也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寺院。蔡家寺整体建筑共分三层,由山下拾级而上,每到一层,便可游览不同的殿宇建筑,也有不同的感受。一个层次,如同一个境界。登之弥高,境界弥高,感受亦不同。当登上最高层时,便觉视野迥然开阔,平视白云飞鸟,俯瞰渭水波涛,心游物外,目极八方,给人顿以脱凡去尘之感。
蔡家寺在甘肃甘谷县东北渭水峪火车站(陇海线)以西,渭河北面的二级台地上,寺、村同名,寺在村北一山丘上,依山而建,直达山顶。据清乾隆《伏羌县志》(甘谷旧名伏羌)记载,寺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70),至今已有650年左右的光景。至于何时有村,县志语焉不详,实难详考;而何以村、寺同名,亦不得而知。最奇怪者,蔡家寺村,顾名思义,村人大率当为蔡姓,就像河对岸斜对的蒋家寺村,其村民多为蒋姓一样,然而,蔡家寺村从来不闻有过蔡姓之人。这一点,至迟在清乾隆年间,就已引起出身于该村的诗人李兆甲的注意。李兆甲(1767~1830),字逊乙,号椒园。笔者今尚存有其《椒园诗钞》誊稿一卷,其诗多经其师临洮吴镇与无锡杨芳灿等评定。内有《蔡家寺》《登蔡家寺》《蔡家寺即景赠僧寂成》等诗,其中《蔡家寺》一首即抒发了对以上问题的怀疑。
蔡家寺在甘肃甘谷县东北渭水峪火车站(陇海线)以西,渭河北面的二级台地上,寺、村同名,寺在村北一山丘上,依山而建,直达山顶。据清乾隆《伏羌县志》(甘谷旧名伏羌)记载,寺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70),至今已有650年左右的光景。至于何时有村,县志语焉不详,实难详考;而何以村、寺同名,亦不得而知。最奇怪者,蔡家寺村,顾名思义,村人大率当为蔡姓,就像河对岸斜对的蒋家寺村,其村民多为蒋姓一样,然而,蔡家寺村从来不闻有过蔡姓之人。这一点,至迟在清乾隆年间,就已引起出身于该村的诗人李兆甲的注意。李兆甲(1767~1830),字逊乙,号椒园。笔者今尚存有其《椒园诗钞》誊稿一卷,其诗多经其师临洮吴镇与无锡杨芳灿等评定。
作为佛教庙宇的蔡家寺,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松柏映翠,梵宇玲琅,在甘谷县内,不论其宗教环境、建筑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仅次于大像山,但却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像山是个释道二教杂陈的所在,而蔡家寺却是一处甚为规格的佛教建筑群,且有藏经楼与经板之珍。更无论寺内匾额、楹联及铭文,多为邑名士潘钦岳(清初)、何鸿吉(民国)所撰所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呢,有意者何不前往一游,相信你一定大有所获!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eW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