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石窟

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

  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凉州大佛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灯山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石窟鼻祖”之称。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由北凉王沮渠蒙逊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和能工巧匠开凿;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代延续修建,文物层叠分布”是天梯山石窟中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 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有凉州八景之“天梯积雪”的自然景观;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UoO汉语字典

  2021年12月25日,武威市天梯山石窟被正式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石窟历史沿革

  天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由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至439年开凿。东晋元熙八年(412)十月,北凉王沮渠蒙逊迁都于姑臧,称河西王,设置官署,修缮宫殿,建起城门诸观。同时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及能工巧匠劈山开路,伐木毁林,开凿天梯山石窟,大造佛像。不久其母车氏(bìng)逝,特在窟中为其母先雕凿5米高石像一尊,形似泣涕之状,表示忏悔。UoO汉语字典

  北凉永和七年(439年)六月,北魏拓跋焘自平城出发攻北凉。七月,至上郡属国城,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尚书令刘絜与常山王拓跋素为前锋,两路并进,骠骁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后继,以平西将军秃发破羌(源贺)为向导,亲征姑臧,而后北魏灭北凉,从姑臧迁皇室宗族吏民3万户(10万人左右)到平城,这一批人是形成了北魏修造平城和平城石窟的中坚力量。UoO汉语字典

  自北凉后,北朝至隋唐周陆续兴造,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据明正统十三年《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天梯山石窟在当时有26窟,大佛窟前建有寺院楼阁,窟顶建塔一座,壮观宏大。UoO汉语字典

  1958年,为解决黄羊河流域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决定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为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甘肃省决定对天梯山石窟内部分文物进行搬迁保护。除大佛窟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25箱文物残片,运送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负责搬迁工作的敦煌研究院(时称敦煌文物研究所)表示,由于当时的搬迁和运输条件所限,这些文物一经迁移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损坏。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的40多年中,又因为博物馆改建扩建的几次搬运和文革时期的人为损坏,部分塑像和壁画已变得支离破碎UoO汉语字典

  1992年,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专家组会议经论证,按照“不可移动文物尽可能在原址、原位保护”的原则,批复在原址、原位修复天梯山石窟文物;UoO汉语字典

  199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在原址、原位进行修复。在甘肃省政府的关心和甘肃省文物局的协调下,甘肃省博物馆和武威市、凉州区就天梯山石窟文物的移交达成协议;UoO汉语字典

  2006年,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甘肃省博物馆除少量留存外,将大多数石窟文物移交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保护管理;UoO汉语字典

  2014年,在甘肃省文物局积极争取下,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该项目拟修复壁画面积359平方米,彩塑76身,修复后的文物将在武威市博物馆新馆进行展出。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石窟艺术文化

天梯山石窟宗教文化

  佛教兴盛是五凉时期凉州文化发展的一大特征。此窟的开凿,引起佛教界注目,使西域高僧接踵而至,他们在凉州讲经说法,翻译佛经,使天梯山石窟更具盛名。UoO汉语字典

  按史料记载,莫高窟始创于前凉升平十年(366),炳灵寺石窟169号的题记是公元420年,天梯山石窟创建于412~439年。从年代上看天梯山石窟与炳灵寺石窟基本相当。但北魏时期莫高窟并不有名,也没有对云冈与龙门产生直接影响,反而是凉州僧人及凉州石窟,声名显著,对莫高窟和敦煌佛教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UoO汉语字典

  总之,天梯山石窟对佛教传播及佛教艺术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并在中国石窟发展史乃至整个佛教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石窟鉴赏艺术

  专家们一致看法是,莫高窟虽为中国内地最早石窟艺术开创地,但正式开窟建寺的时间要从420年北凉灭西凉之时算起。莫高窟历史上出现开凿盛期是北魏孝明帝时(516~528年)。这时随着洛阳一批官宦、僧侣与工匠的进入,中原汉风在这里开始流行。而这已经是天梯山石窟开凿100年以后的事。从以上的简单叙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石窟影响过程应当是: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真正能够影响中原石窟风格的非天梯山石窟莫属。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石窟虽地势险峻但蕴藏丰富。因历代战乱,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石窟残损严重,特别是1927年的大地震,对天梯山石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九层贯楼和大部分洞窟顷刻间震毁,许多塑像受到损失,幸存比较完整的有8窟,大佛坐像安然无恙。石窟里的北魏、隋、唐时期的汉藏手写经卷,唐初绢画菩萨像,唐、五代、西夏(宋)、元、明、清各代塑像、壁画、经卷等。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石窟景点特色

天梯山石窟艺术风格

  天梯山石窟不仅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被史学界誉为“石窟源头、石窟之祖”。UoO汉语字典

  目前看到的大佛窟是唐代兴造的,它和石窟中最有价值的北凉洞窟同属我国国宝级石窟。大佛窟内南北两壁绘的大幅壁画,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形象逼真。往前行走,大佛窟左面和上部的17个小洞窟因侵蚀严重,已呈自然石洞状态,洞窟内还残存一些塑像和壁画,雕塑中有北魏石佛头像,北周、隋菩萨像和唐释迦说法像。壁画保存不多,但多重叠,有的达5层,在剥离的重层壁画中露出北凉、北魏、唐等残画,其中北凉壁画,菩萨像直鼻、大眼、厚唇、白鼻梁、宝冠卷发,上身半裸,腰裹长裙,西域早期壁画特征明显,具朴拙之美。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石窟艺术影响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在开凿天梯山石窟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开凿石窟的能工巧匠和雕塑家、彩绘家。昙曜等人在完成天梯山石窟之后,随着(zheng zhi)形势的变化和佛教中心的东移,东下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始了新的开凿生活,成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重要技术力量,昙曜则成为北魏的佛教领袖。据历史记载,439年,北魏灭北凉,从姑臧迁宗族吏民3万户至平城,其中有僧侣3000多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既反映了凉州的人口众多,也说明了佛教的兴盛。这3000僧人实际上就是“凉州模式”的创造者,推动着北魏崇佛风气日渐兴盛。北魏灭北凉结束了河西地区140余年割据而繁荣的局面,曾经盛极一时的凉州佛教及其艺术受到重创,凉州的僧人纷纷外流,除迁平城外,一部分向西迁往敦煌等地,由此也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兴盛,使敦煌成为继凉州之后的河西佛教中心,并推动了河西石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高峰──敦煌石窟文化的迅速发展。敦煌石窟中的盛唐大佛(130窟)和天梯山的大佛艺术风格相似,说明天梯山石窟的开凿及其艺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直接影响到敦煌及河西石窟。UoO汉语字典

  迁往平城的工匠、僧人中不乏高僧法师。据《释老志》、《世祖纪》、《高祖纪》记载,凉州僧人师贤到平城后,任道人统(管理宗教事务的官职),并于公元452年建议并亲自主持,开始造帝王化的佛教石像。公元460年,师贤去世,凉州高僧昙曜继其职,改道人统为沙门统,继续主持造像工作,并于平城近郊开凿云冈石窟。他只用了短短几年(460~465年)就完成了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昙曜五窟”的建造,其第五窟大佛是云冈石窟最宏伟的雕像和代表作。后经历代开凿,使云冈石窟成为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雕造富丽,是全国石窟之冠。据《魏书·释老志》记载,魏文成帝拓跋濬和平年间,由凉州僧人昙曜主持开凿石窟五所,即第16至20窟。凉州僧人及其工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佛教文化和石窟寺艺术方面,北凉和北魏是源流关系,即北凉为“源”,北魏为“流”。UoO汉语字典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又是继云冈石窟之后开凿的。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这时起,历经东魏、西魏、北齐直至明清,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同时还开凿了巩县石窟和附近的几座石窟。龙门石窟的建造艺术风格,无不体现着天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南朝文化和中原传统汉文化色彩,又有浓厚的北方文化因素。因此,天梯山石窟被称为“石窟鼻祖”是当之无愧的。UoO汉语字典

天梯山石窟其他介绍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UoO汉语字典

  北魏、隋、唐、西夏期间均有扩建,至明、清时期已成为-教寺院。据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明朝正统十年天梯山石窟尚存26处。由于天梯山石窟地质结构松软,在历次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仅1927年凉州大地震,就震毁洞窟10余处。1959年9月,因修建黄羊水库,窟址处水库淹没区,部分造像、壁画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北魏、隋唐时期的藏文经卷、绢画等由敦煌文物研究所保存。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7处。最大的洞窟残高30米,宽19米,深6米。窟内有释迦牟尼造像1尊,高15米,宽10米,大佛左右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形生动,神态威严,形象各异。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熠熠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闪发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气势磅礴,形象逼真。UoO汉语字典

  大佛巍然端坐,左手平放在膝盖,略出膝部;右臂前伸,手掌外撑,向对面的山推去,所指之处叫磨脐山。对此,民间有“张义川,水湖滩,大佛爷手指磨脐山”的歌谣和许多美丽传说。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不但为佛教的传播培养了人才,而且为石窟的开凿造就了力量,形成我国佛教艺术史上有名的“凉州模式”。石窟建成后,世人仿此陆续开凿了塔寺、马蹄寺、文殊山、榆林窟等。后来,北魏在大同开凿云岗石窟时,主持人也是凉州僧人昙曜,所用能工巧匠大都是凉州人。因此著名考古学者宿白先生将新疆以东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在风格上称之为“凉州模式”。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国家文物部门从1995年开始就立项修复天梯山石窟。目前,石窟第一期工程已顺利竣工,在淹没大佛的高峡平湖中已围筑出一道气势如虹的围堰,复原的大佛重现当年的风采。新开辟的天梯山庄集餐饮娱乐为一体,载着游人的游艇穿梭在堤岸和大佛之间的湖面上,一群群游人在山水之间寻幽探趣。已建成的石窟文物陈列馆将一展古老的文物将风采。天梯山石窟以它独特的湖光山色和古老的佛教文化艺术吸引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客。2001年,天梯山石窟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UoO汉语字典

  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UoO汉语字典

  乘车线路:乘武威--张义乡村公交UoO汉语字典

  类型:古迹UoO汉语字典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UoO汉语字典

  门票信息:门市价:30.0元UoO汉语字典

  灯山村——灯山村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60211321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20602。邮政编码为73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35 ,车牌号码为甘h。灯山村与刘庄村、澄新村、牌楼村、常水村、中路村、石咀村、沙台村、河湾村、大庄村、康庄村、石头坝村、张庄村、堡子村相邻。灯山村附近有…灯山村详细介绍

 2A级旅游景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eW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