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容寺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据多种佛教史籍记载,北魏太武太延元年(435年),西去印度的刘萨诃和尚行至番禾郡(今永昌县)东北望御谷山,预言此山裂开当有瑞像(佛像)出现,时平则佛像俱全,时乱则首落。到了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果然有一佛像现于岩间,唯少头。40年后,却在距此山岩200公里之遥的凉州(今武威)城东7里发现佛首,即“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合”。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立为瑞像寺。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往礼拜,改为感通寺。唐中宗时又改称圣容寺至今。因它与位于县城北1公里许的前大寺(金川寺)相呼应,故又称为后大寺。圣容寺在古代是受到朝野重视的海内名寺,在丝绸之路占有重要位置,一度僧徒多达2万人。后来几度衰落,现存有石雕佛像和一些石窟。圣容寺塔保存完好(唐塔,与西安大雁塔甚似),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容瑞像位于县城以北10公里的御山峡谷的石壁上,佛身高约6米,为天然石壁象形像,和山体连为一体。
相传,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并州离石(今山西离石)圣僧刘萨诃,孤身西行去印度礼佛取经,行至凉州番和县(今甘肃永昌县),向佛御山峡谷礼拜,他预言御容山谷将出现佛陀宝像,若佛像身首完整则天下太平,反之天下大乱。八十多年后有一天雷电大作,山崖震动,御山峡谷的一处山体上出现了一尊高一丈八尺的无首大佛像,人们想起刘萨诃的预言,为了阻止天下-,立即为无首佛像造首安装,但昼放放夜跌,天下随之大乱,后来凉州七里涧出现一尊发光石佛头,运来御山谷安置无头佛像上,即时灵光普照,天下太平。人们感到刘萨诃的预言灵验,在此修建了瑞像寺。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西巡时驾临此寺降香,改名“感通寺”;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三藏法师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路过此寺,曾在这里-数日。中唐时感通寺改为圣容寺至今。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eW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