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the Ancestral Templ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 。
太庙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的三层封闭式庭院,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已划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保护缓冲区内,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历经明清两朝,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
1957年,太庙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太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庙始建,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紫禁城同时建成。
明弘治四年(1491年),太庙的后殿建成。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朱厚熜将太庙一分为九,改合祀制度为分祭,设九庙分别供奉历代祖先。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太庙中的九庙有八庙被雷火焚毁。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太庙中被雷火焚毁的八庙重建,恢复了“同堂异室”的合祀制度。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福临将太祖、太宗等神牌由盛京太庙移至北京太庙供奉。
民国十三年(1924年),太庙由清室移交北洋政府,改称和平公园并对外开放,后关闭。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太庙改归民国政府内务部。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太庙由故宫博物院接管。
1950年5月1日,太庙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8月4日,太庙进行修缮,暂停开放。
2007年6月9日,太庙修缮竣工,恢复向社会开放。
2018年,太庙完成全部73户居民住户的腾退工作。
2007年6月9日,北京市在太庙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展览”。
2015年4月17日,“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展览”在太庙举办。
2016年1月13日,“文明的回响(第一部):穿越敦煌”大型艺术展在太庙开幕。
2020年9月16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匠心独具——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20年宫廷金鱼特展"在太庙开幕。
太庙位于北京市天安门的广场东北侧。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太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国家文物局)
用时参考
2小时
门票
公园票价2元,
开放时间
8:00-22:00
景点位置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37号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JQ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