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雕有佛像等内容的八角石柱被盗,经廊坊市安次区公安局与廊坊市文物管理处通力合作,短时间内迅速破案,将石柱运回廊坊市文物管理处保存,现为廊坊博物馆镇馆之宝。
廊坊隆福寺长明灯楼是已知最早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石灯,形体巨大,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在唐代石灯中绝无仅有。
隆福寺长明灯楼原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西南,为唐代隆福寺内遗物。
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由壶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石柱雕刻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各面尖拱龛,龛内浮雕会乐,其中七面或跪或坐于式莲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一面为手持长练的舞姿伎乐。石柱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等为楷书体,间以行草书,由安次县尉张煊撰文,安次县员外主薄、通直朗、护军张去泰书,另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佛像发式有高肉髻、螺髻两种,均有莲瓣头光。服饰可分通肩袈裟、右袈裟等数种。佛座为八角形弥或圆形弥座,坐姿多为跏跌坐、也有善跏跌座、足踏莲花者,佛像手印各异有说法、无畏、禅定印等。仰莲托盘上刻有卯槽两圈,中心为圆形浅洞。
与同一时期的石灯相比,隆福寺石灯雕刻技法精细严谨,风格庄严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
长明灯楼亦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不仅是研究唐代(zheng zhi)、宗教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县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据”。
古县距廊坊市中心不很远,有一趟公交车直通。这是2008年的古县,一个看不出有多么不同的安静的村庄。
时光倒流至公元688年。
彼时之所见所闻则是一派跟今天截然不同的风光,彼时这里不叫古县,这里还是大唐幽州安次县治所在地;新建不久的隆福寺的灯火正被更为广大无边的世俗点亮。
这一年的春夏之交,一件关于隆福寺的新闻开始在四周的人群中间传开,长明灯楼即将在农历4月8日全部完工。
灯楼的设计与建造与经幢有诸多相似之处,譬如石质,譬如覆莲圆座、仰莲托盘和八角形石柱等等构件,总之经幢具有的宣传经典的功能灯楼几乎都具有,不仅仅在形式上,内容上亦然。
然而灯楼又明显不同于经幢。“以法传人,譬如灯火相传,展转不绝”,灯对于僧众和信徒们而言别具象征之义,他们之所以没有选择建造一座经幢,选择建造一座可供奉长明灯的灯楼,其寓意恐怕亦因此。
他们要为大唐幽州安次县的隆福寺点亮一盏灯,一盏长明之灯。长明灯楼的八角形石柱可以刻经,他们还可以镌刻一篇“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
廊坊隆福寺长明灯楼是已知最早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石灯,形体巨大,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在唐代石灯中绝无仅有。
隆福寺长明灯楼原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西南,为唐代隆福寺内遗物。
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由壶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石柱雕刻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各面尖拱龛,龛内浮雕会乐,其中七面或跪或坐于式莲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一面为手持长练的舞姿伎乐。石柱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等为楷书体,间以行草书,由安次县尉张煊撰文,安次县员外主薄、通直朗、护军张去泰书,另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佛像发式有高肉髻、螺髻两种,均有莲瓣头光。服饰可分通肩袈裟、右袈裟等数种。佛座为八角形弥或圆形弥座,坐姿多为跏跌坐、也有善跏跌座、足踏莲花者,佛像手印各异有说法、无畏、禅定印等。仰莲托盘上刻有卯槽两圈,中心为圆形浅洞。
与同一时期的石灯相比,隆福寺石灯雕刻技法精细严谨,风格庄严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JP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