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遗址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 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开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扩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 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 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地道及工事以冉庄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干线,长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和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6千米。 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fAL汉语字典

  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8月2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冉庄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于开挖,初期仅是村民为躲避敌人的残害,自发地挖了单口洞用于隐蔽防身。fAL汉语字典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冀中区党委明确指出:冀中要开展地道斗争。对挖掘地道的组织领导、技术规模等问题均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就此展开,地道战从此诞生。fAL汉语字典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冉庄开始扩建地道,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fAL汉语字典

  1959年,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成。fAL汉语字典

  1991年,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建成,1997年重新布展。fAL汉语字典

  2008年10月15日,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动工,新馆馆址位于保护区外、冉庄村南九龙桥西南侧。fAL汉语字典

  2010年8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竣工,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面向游客开放。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历史文化

冉庄地道战遗址历史背景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封锁沟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fAL汉语字典

  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并消灭敌人,设计了各种地道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进行打击敌人。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诞生来历

  冉庄地道源于单口的隐蔽洞(俗称蛤蟆蹲),是地道的开始和雏形。初期仅是村民为躲避敌人的残害,自发地挖了单口洞用于隐蔽防身。后由于战争的需要,把单口洞改成了双口洞,洞身逐步延长。最后挖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打、能退、能进的地道网。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历史人物

  张森林,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于冉庄。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张森林调任区委书记兼清苑县大队政委。他指示冉庄村干部带领游击组骨干及群众,先后挖了供区、县委干部和群众用以隐身、藏物、藏粮的秘密洞穴,为后来的16千米地道网,奠定了初步基础。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农历三月初八,张森林牺牲。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传说轶事

  堆土借弹fAL汉语字典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中旬的一天,梁连恒带领民兵在村北小街道口,堆起大堆新土,在村边几处险要的地方,也堆起土堆来,引诱敌人来打(qiāng)。敌人误以为新土堆是新建的地堡,一个连的(qiāng)弹,齐向土堆射来。敌人走后,梁连恒和他的爆破组赶到土堆前,破土取出弹头,又到敌人射击的阵地上,拣回弹壳。爆破组就地取材,先后制成翻火子弹6000多发。fAL汉语字典

  以少抗多fAL汉语字典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20日,驻保定的伪绥靖军集团司令齐靖宇和清苑县伪县长丛殿墀,带领两个团1000多兵力进攻冉庄。冉庄兵30余人分别把守在地道工事里,利用地道工事和地雷等武器打击敌人,战斗持续13个小时,杀伤大批敌人,其中有副团长1名,副官1名,连长1名,排长1名,而民兵只有1人臂部受轻伤。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古槐

  一说,明代山西移民至冉庄,行前眷恋家乡,自洪桐县老槐树下取树种埋至新的家乡,冉庄街头种植成树。另一说,冉庄正式建村于唐,古槐于建村时所种。1965年拍电影《地道战》时,古槐枝叶仍现生机,至20世纪70年代才最后枯死。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影视作品

  电影《地道战》中“高家庄”的原型就是取材于冉庄地道战遗址。《烈火钢》、《平原游击队》等多部电影中的许多场景也是在此拍摄的。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出版书籍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出版了《地下长城》《冉庄地道战遗址》(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丛书)《地下烽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丛书)等书籍。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遗址特色

冉庄地道战遗址结构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地道及工事以冉庄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干线,长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和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6千米。fAL汉语字典

  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在抗战时期全村450户,当时地道口405个,其中用于作战的地道口30个,通往外村突围的地道口3个,其他地上地下各种作战工事140处。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最宽的地方也只能勉强同时通过2人。fAL汉语字典

  地道设计巧妙,构造复杂,设施完备,设有指挥部、储粮室、休息室、陷阱和厕所,并装有照明灯和路标,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变,多设在墙根、牲口槽、炕面、锅台、风箱、井口等处,地道还与水井相通,既通空气又可取水。地道四通八达,高房工事、地平堡、小庙、碾子、烧饼炉、墙体等做成工事和掩体,都由地道连接起来。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新馆占地24亩,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布展面积1800平方米。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特点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dú)气、防火烧的特点;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qiāng)眼与暗(qiāng)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其他介绍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清苑县,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景区。主要景点有: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等。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于1959年,当时隶属于冉庄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际任务的需要,纪念馆几度变更,2004年3月成立清苑县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暨清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为县委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纪念馆由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名。fAL汉语字典

  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于1991年建成,1997年重新布展,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门匾,展厅内珍藏着大批革命文物,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再现了当年情景。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地下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笼、陷阱、地下兵工厂等地下作战设施。fAL汉语字典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沟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冀中人民展开了地道斗争。并继而成为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敌后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扭转战局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普通的村庄,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4条,长25公里。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设计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伪装得与原建筑一模一样,使敌人很难发现。fAL汉语字典

  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高约1米~1.5米,宽约0.8米~1米,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设有照明灯和路标,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为了充分发挥地道的优势,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高房工事,在地面修建了地堡,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烧饼炉、柜台、墙角、墙根等处,修筑了工事、(qiāng)眼。所有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冉庄地道战工事具有防破坏、防-、防水灌、防(dú)气、防火烧的特点。fAL汉语字典

  冉庄地道战工事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qiāng)眼与暗(qiāng)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fAL汉语字典

  冉庄村——冉庄村东距保衡路9公里,西距京港澳高速公路8公里,距107国道15公里,蠡野路(原张望路)东西横穿全境,旅游路南北穿越而过。该村交通便利,村内道路硬化率高达90%以上。全村居民970户,人口3619人、党员115人,其中妇女党员11名,建国前老党员4名,该村耕地面积5331.6亩。行政村面积1800亩,其中遗址保护范围450亩。 中外战争史上闻名的地道战,就发生在这里。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冉庄村详细介绍

 4A级旅游景区 红色景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JP5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