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故居位于东浦镇孙家娄,晚清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位于绍兴市东浦镇孙家溇,清代建筑。由徐锡麟祖父桐轩公从一姓朱人家购置,后改造扩建而成,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5平方米,总体布局三开间三进,由门屋、大厅、座楼和藏书楼、桐映书屋等组成,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外观封闭,是一处十分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1873年12月,徐锡麟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以后又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从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史迹。
徐锡麟故居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用材粗大,四周除门户之外均是三拼石墙打底,十分坚固。总体布局三开间三进,前、后门呈一轴线,依次由门斗、大厅、座楼、藏书楼和桐映书屋等建筑组成封闭式院落,是一幢具有水乡民居特色的清代建筑。
门斗 进入黑漆的大门,便置身于门斗内,两边各有一间耳房,是当时徐氏婚丧喜庆时帮工、鼓乐手作息之地。门斗内的仪门是由六扇蟹青色木板门组成,上额悬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昆仑题写的“徐锡麟故居”横匾。进仪门是一长方形天井,两侧建有廊檐。西廊檐中间有一个石库门,门楣上刻有“梅墅”二字,俗称“梅墅墙门”。入石库门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天井。
大厅 由门斗两旁的耳房过廊檐便到达。这里曾是烈士生前常与革命志士会谈的地方。大厅又名“一经堂”,堂名出自《神童诗》中的“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堂门上悬挂“一经堂”匾额,下挂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三烈士巨幅油画像,两边有孙中山挽徐锡麟烈士悼词楹联“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死后三年春”。大厅四周及展柜陈列着徐烈士的生平事迹和烈士的有关手稿、实物等文物展品,再现烈士的光辉业绩。
座楼 为五开间楼屋,分东三间西两间,西首两间为徐锡麟两弟所有。东首三间与大厅、门斗成一轴线。第二间为堂前间,基本按先烈生前原貌布置第三间是徐锡麟母亲的卧室,徐锡麟就是诞生在这间铺有地阁板的小屋里。西首第二间有小扶梯,蹬上小扶梯,穿过走马楼,可以到达藏书楼。楼上每间房间原有板壁相隔,设置小走廊,进出不穿室。现辟为复原陈列。
藏书楼与桐映书屋 置落于大厅西侧,自成院落。楼上为藏书楼,藏书不菲。楼下即是“桐映书屋”。桐映书屋早年曾是徐锡麟祖父桐轩公的书屋,在徐锡麟六岁时其父亲徐凤鸣先生把它辟为家塾,并亲自为子授课。书屋内的课桌、坐椅、笔墨纸砚是按照当时徐氏家塾的格局布设。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光汉子。清山阴东浦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刚强,崇拜英雄豪杰。21岁中秀才,无意仕途,好论国事,曾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师并副监督,开设特别书局,经销新书,宣传排满革命。创办热诚学堂,自任体操教员。1904年加入光复会,次年创办大通学堂,训练会党骨干,后捐道员官衔,去安徽任陆军小学堂会办、巡警学堂监督,以合法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准备浙皖起义。1907年5月26日,因事被察觉,仓卒举义,(qiāng)杀巡抚恩铭,终因寡不敌众被捕,英勇捐躯。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JK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