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荫桥

中国福建省境内桥梁

  位于闽侯南通镇苏坂村内西侧。建于宋代,清代光绪年间里人邮传部尚书陈璧重修。南北走向,石构平梁桥,全长27米,桥面宽3.5米,两桥墩三孔道,墩船形,不等垮,净跨4~5米。mQY汉语字典

榕荫桥传说

  榕荫桥的原名叫做仙坂桥,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当年的仙坂桥并没有设置桥栏。清光绪二十四年,一位名叫陈璧的乡贤回乡探亲,有感路人行走此桥的不便,遂对古桥再一次进行了重修,增造石柱石板桥栏以护行人。桥成之日,陈璧又亲自在桥的四角种了四株榕树,在撰写桥名的时候,陈璧遥想百年后此处绿树成荫,冠盖石桥的情景,兴致大发,提笔为重修后的古桥改名为榕荫桥,命人镌刻在桥中石栏板上。仙坂桥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榕荫桥mQY汉语字典

  重修榕荫桥的陈璧,是苏坂村的乡贤名士。他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17岁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光绪十四年任内阁中书,光绪十五年任湖北主考官,光绪十八年升任礼部铸印司员外郎。此外,陈璧还担任湖广、陕西监察御史、吏部掌印给事中、邮电部尚书兼参预政务大臣政务大臣等要职。他为官清廉,曾向朝廷奏请保护华侨,惩办敲诈勒索华侨财物的贪官污吏,以及揭发融界贪污集团,提出改革方案等。陈璧为官清正,他推行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触犯一些满洲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光绪三十五年陈璧被清政府革职罢官。罢官后的陈璧,寓居苏州。民国二年移居北京,于西城筑“苏园”寓居,日以“种花莳蔬”自娱。晚年,他不忘乡梓教育,曾写信建议苏坂学堂改革课程,增设学科,使“里中子弟益得向学之途”。还修刊族谱,捐产立义庄赡养本族孤寡。民国十七年,陈璧在天津(bìng)逝,著有《望岩堂奏稿》。陈璧逝世后,因他在北京的寓所名叫“苏园”。乡民为了纪念他,甚至将原村名“仙坂”改名为“苏坂”。可见陈璧其人,深受乡民敬重。mQY汉语字典

榕荫桥其他介绍

  榕荫桥mQY汉语字典

  位于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原名仙坂桥,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重修增设桥栏。为石构平梁桥,全长27米,宽3.5米,两桥墩三孔道,墩呈船形,不等跨,净跨4-5米。桥台与墩由条石砌就,上层各有出挑,中间一孔用四块大石板条平铺,每块长0.8米,宽0.7米,厚0.4米,东西两孔石梁上各铺54块小石板,并向两岸斜架石梁,整座桥呈弓形,可供船只往来,两侧设望柱、护栏。桥中石栏板上镌刻陈璧手书的“榕荫桥”楷书,落款为“光绪廿四年,陈璧题”。mQY汉语字典

  南通镇——闽侯县辖镇。1958年置南通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4.3万。316、324国道过境,通水运。辖南通、泽洋、新岐、马腾、文山、陈厝、罗洲、洲头、上洲、泽苗、桥街、廷宅、安、瓜山、建南、古城16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建筑、砖瓦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雪柑、福橘、橄榄、生猪。盛产鱼。十八重溪为省级天然旅游区。古迹众多,有朱熹讲学的“新唐书院”遗…南通镇详细介绍

 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JH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