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湖殿,坐落于感德镇石门村境内,内奉祀北宋时期闽南地区的灵医吴夲,2003年6月30日,玉湖殿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湖殿位于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始建于宋,是吴真人辞世后石门族众在石门尖麓所建。明朝时,吴真人为帝后治好乳患,被敕封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赐同等居殿,故改名为玉湖殿。它依山而筑、青山蜿蜒、气势雄浑、周边景色宜人。游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宋灵医吴真人故迹,在石门尖麓。真人名夲,字华基,号云冲,生于宋太宗兴国四年(979年),由贡举授御史。仁宗时,医帝后愈,炼丹救世。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择地显化漳州白礁,乘鹤升天,其后神异,不可枚举。自宋迄明,敕封十五次,为无极保生大帝。”
清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在《吴真人记论》中说:“吾邑清溪(今安溪)之山,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乡里创庙立祀,子孙聚族山下,奉真人遗容。”《延陵吴氏通谱》载:“吴夲远祖由河南迁入闽,定居于安溪。”
《石门吴氏族谱》载:“忆昔自唐而宋,于太平兴国四年已卯,诞生异人曰‘本’者(应为“夲),幼不弄,长不娶,修道于漳之礁山。行符济世,洞晰元机。至仁宗景祐丙子,白日升天,宋明二朝,徽号叠加,不可殚记,至尊为‘昊天帝君’,又称‘大道真人’,崇隆极矣!香火遍乎宁区,声灵流于海外。该族中奉有真像,其坟茔古迹,多之山有存焉。”
史载,吴夲的父亲吴通,母亲黄月华,自北宋间由安溪入居白礁(今漳州龙海)。吴夲自17岁起,云游四方,拜各地名医为师,苦学医术成灵医。他医术高明,医德又好,深受百姓爱戴。后因采(yào)跌入悬崖而身亡,终年58岁。百姓“闻者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奉之”。
宋乾道七年(1171年),宋廷追封他为“大道真人”,赐以庙额“慈济”。由于历代王朝又多次褒封,加上人民的崇拜,这个北宋灵医逐步演变成为闽台地区最有影响的医神。人们对吴夲的怀念、敬仰而祭祀的习俗代代相传。鉴于朝廷多次敕封,各地对吴真人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有称其“保生大帝”、“医灵真君”、“吴真人”、“吴公真仙”、“真人仙师”的,也有称其“冲应真人”、“灵护侯”的,闽台人民则大都尊其为“保生大帝”、“大道公”、“帝君公”。今海峡两岸奉祀吴真人的庙宇以龙海白礁慈济宫、海沧青礁慈济宫、泉州花桥宫最为知名。海峡两岸都成立了吴真人庙宇联谊会。石门村地处感德镇石门山麓。入村处有三块巨石叠成石门,洞可通人,石门村因此而得名。村内现有吴氏村民3000余人,以农为主,兼以林茶,民风淳朴。玉湖殿坐落于石门村中赤血仑。该殿殿后青山蜿蜒而上,气势浑雄。殿前是100多级石阶,殿对面是一个浑圆的山仑,称为“珠山”,穴称“蜈蚣吐珠”。海内外奉祀保生大帝的庙宇大多以“慈济”为名,称之为“宫”,惟独石门玉湖殿称之为“殿”。殿始建于宋,坐北朝南,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尚存宋代柱础等遗物。殿中悬挂有“真人古地”匾,为重修时复制。殿中古联曰:“保佑家邦,大道洋洋光祖宇;生成民物,帝恩浩浩达九霄。”所奉之吴真人神像,头插金花,身着风披,五缕长须,脸色红润,其造型也是当地独有。
坐落于感德镇石门村赤血仑,内奉祀北宋时期闽南地区的灵医吴夲。殿后青山蜿蜒而上,气势浑雄,对面是一个浑圆的山仑,称为“珠山”,穴称“蜈蚣吐珠”。殿始建于宋,坐北朝南,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尚存宋代柱础等遗物。殿中悬挂有“真人古地”匾,为重修时复制。殿中古联曰:“保佑家邦,大道洋洋光祖宇;生成民物,帝恩浩浩达九霄。”所奉之吴真人神像,头插金花,身着风披,五缕长须,脸色红润,其造型也是当地独有。2003年6月30日,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JH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