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德东路25-27号,周恩来和革命战友共同居住在这幢楼房里,他和邓颖超也在此缔结革命情缘,文德楼也成为广州最浪漫的红色史迹之一。
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向业主租赁文德楼的部分房子给工作人员居住。周恩来、邓颖超住3号,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居住4号2楼。3号2楼有1厅3房,深10米、宽4米,面积约40平方米,陈设简单朴素,客厅只有两张普通木梳化、一张茶几、一张茶台、一张四方饭桌。房子是用屏风间隔而成,上有通花。周恩来、邓颖超住头房,里面除了一张西式大床,一张写字台,几张椅子外,还有两个衣箱和两木箱从法国带回的外文书刊。邓颖超的母亲杨老太太住中间房,尾房是保姆住,隔壁是厨房、厕所。首层曾为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居住。
1924年9月,周恩来回国,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又称两广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长,11月,又任黄埔军校(zheng zhi)部主任;1925年春,辞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职务,保留常委、军委书记职务。1925年周恩来在文德楼居住。同年8月初,邓颖超由天津来到广州,代表天津各界联合会慰问省港罢工工友。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仍居住文德楼。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从文明路迁到万福路,地方宽敞,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从文德楼迁往万福路居住。
1925年,21岁的邓颖超南下广州,与27岁的周恩来结婚。他们的新房就在文德南路的文德楼,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携手人生路由此开始。这是座四层楼高的“∩”形大洋楼,门前墙面上镶着1999年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如今是七十二家房客租住的大杂院。在周围镶满玻璃幕墙的高楼和新建住宅楼包围中的文德楼真的老了。外墙面虽饰以明快鲜活的黄色,也挡不住80余年风雨留下的印记;讲究装饰的楼梯、栏杆在狭窄而阴暗的楼道更显久远。可在当时,这算是“高级住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华侨回国新建私宅,文德楼和东山区的那些小洋楼都是那时新建起来的。”谢燕章老师说。
在文德楼的院子里,我们抬头即能望到周恩来、邓颖超居住过的东面二楼的那套居所。两扇长而窄的红色木窗紧闭着,周围的邻居告诉我们,住在房子里的阿伯多年前已经移民海外,留下空房请人托管。
曾访问过这位阿伯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黎显蘅告诉记者,阿伯总是很热情地向寻访者展示居所,“那是个带卫厕的两房一厅,周恩来和邓颖超住一间,邓颖超的妈妈住一间”,阿伯也一直将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当(zheng zhi)部主任的那张相片挂在屋内。
“我们这里真的住过伟人?”听说楼上住过周、邓,正在一楼制作画框的几位工人停下了手中的活,饶有兴趣地跑过来听,谢老师指着二楼黄色木窗的那间说,周、邓搬入文德楼不久,李、蔡这对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中共领导人中的另一对模范夫妻也搬入文德楼,与周、邓门对着门。旧址现为民居,除巷口铁闸、匾额、更楼被拆除外,其他建筑物基本保存完好。
文德楼位于文德东路文德里,由5幢3层的楼房连成一体,称文德楼,楼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阶砖地面,巷口原有两扇铁闸,上有“文德楼”横匾,巷口建有更楼,巷内有一个水井。
199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文德楼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德楼 位于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由五间三层同一风格的楼房连成一幢,称文德楼。1925年秋,周恩来、邓颖超曾住文德楼3号2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住4号2楼。
3号2楼有一厅三房,宽4米、深10米,面积40平方米。当年客厅陈设简单,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和茶台,还有一张方形饭桌;居室用屏风间隔而成,周、邓住前室,除床和几把椅子、办公桌子外,还有两箱衣服和两箱书籍。邓颖超的母亲杨老太太住中间的居室,保姆住后室。
1926年初,周恩来、邓颖超随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迁往万福路南华银行楼上。现文德楼除巷口铁栏栅、匾额、更新被拆除外,其他建筑尚保存完好。
1999年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提示: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xzidian.com/nst/J9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