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莫舞歌

公莫舞歌

公莫舞歌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yīng)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niān)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jué)光,项庄掉鞘(qiào)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dàng)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jiàn)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bìn)(kū)肠臣不论。

译文

方形刻花的古老石墩,矗立着大柱九根,刺杀斑豹流鲜血,注入银瓶痛饮。

宴席上没有管弦乐声,只有军乐阵阵,直立的长刀,像要割断筝弦般寒光森森。

门额上的横幅粗锦焕发出鲜红的色彩,烈日烤得粗锦褪了色,项羽仍然没有醉。

范增把腰间的玉玦瞟看了三次,项庄拔剑出鞘,上前起舞。

你这徒有勇力的小臣别妄动,座上的汉王是赤帝之子寞看轻。

当年芒砀山上祥云瑞雾曾在天空萦回,咸阳王气盛,预兆已像清水一样分明。

铁枢铁键重重紧锁的雄关,汉军的五丈大旗已一举撞破门环。

汉王今天掌秦印理所当然,为保护他,我断膝挖肠也心甘。

注释

公莫舞,古舞名。即后世之巾舞。

陋,认为简陋。

方花石础,刻花的方石础。础,柱脚石。古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之语。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刺豹淋血,形容“有杀伐声”(周振甫、冀勤)。银罂(yīng),银质或银饰的贮器。用以盛流质。华筵,丰盛的筵席。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横楣,门窗上方的横框。粗锦,粗丝织成的锦。生,露出。 纬,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

炙,烤,此指晒。嫣(niān),通蔫,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此指颜色不鲜艳。

宝玦(jué),珍贵的佩玉。掉鞘,拨剑出鞘。栏,泛指遮拦的东西。

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小尘,只能泛起小小的尘土。

真人,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芒砀(dàng)云瑞,芒砀,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抱天回,弥漫天空回旋。

咸阳,指高祖先项籍入咸阳事。清,清晰,明显。

楗(jiàn),门上关插的木条,横的叫“关”,竖的叫“楗”。重束,双重控制。

大旗五丈,指刘邦的军队。撞双环,代指攻破关隘。

绝膑,折断膑骨。臣,指樊哙。最后两句以樊哙的语气出之。不论,不在乎。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5-119

公莫舞歌鉴赏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鸿门宴,歌颂刘邦的诗歌。公莫舞,即后世之巾舞。《宋书·乐志一》:“又云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巾舞歌》:“《唐书·乐志》曰:‘《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鸿门,项庄舞剑,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项伯衣袖之遗式。’”此舞蹈表演鸿门宴项伯保护刘邦的故事。

  如诗序所言,《公莫舞歌》原为歌颂项伯保护刘邦在鸿门宴上。诗人意在翻新,将一旧题改为赞颂刘邦的新内容。

  此诗起笔不凡,一连六句铺排鸿门宴杀机四伏的紧张气氛,随后,以范增示玦,项庄舞剑继续渲染刘邦所处的困境。最后八句不正面描写刘邦言行举动,而是模拟樊哙口吻追述刘邦事迹,理直气壮地提出“汉王今日须秦印”的主张,其语气之雄健、气势之雄壮都映衬着刘邦的英雄伟业。

  《公莫舞歌》以《史记·项羽本纪》所描写的“鸿门宴”为题材,诗人充分发挥诗的想象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艺术再创造。诗中着力刻画樊哙“排闼闯宴”、怒斥项羽、掩护刘邦脱险的英勇无畏行为,成功地塑造了这一赤胆忠心、生气虎虎的英雄形象。前半篇描绘宴会厅的高大宽敞,宴饮的豪华粗犷,项羽的威武和优柔寡断,范增三次举玦的焦急神态,可谓有声有色,人物传神,情景逼真,场面壮丽,气氛紧张。笔触有厚度有力度,酷似以诗笔绘出的巨幅油画。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朗读
()

猜你喜欢

清代 :「季兰韵

尚湖千顷,镜奁光、荡得吟情如许。别有古梅花世界,一笑春无寻处。

鹭老吹凉,鱼眠选梦,一叶飘然去。玉台双影,暗香飞上眉宇。

还记仙署当年,珊珊佩振,妙奏凌云赋。抛却软红尘十丈,料理天随渔具。

写韵楼台,沤波亭馆,一样同圆聚。菱歌四面,紫箫还按新谱。

()
清代 :「宋鸣珂

两赋徘徊当问月,千年凭吊独临风。古今俯仰不相及,磊落襟期难与同。

极浦迷离谁揖客,大江日夜自流东。秋期预订鲈鱼约,拟陟巉岩夕照中。

()
清代 :「季兰韵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
清代 :「季兰韵

旧梦隋堤,新愁谢砌,和烟细扑帘旌。已苦春归,被伊碎尽春心。

吟魂凄共游丝渺,趁东风、自去追寻。认分明。点点香毬,并做啼痕。

飘零也似残红样,任无人怜惜,自管离情。散入池塘,倩谁扶起轻盈。

化萍纵使还能聚,奈相逢、已是来生。更凄清。待得重圆,记否前因。

()
清代 :「季兰韵

碧酿新寒,香牵旧恨,春痕黯淡如许。怨情密化游丝,杜鹃替人寄语。

残红飞尽,但悄忆、东风前度。把泪珠、抛沁香泥,梦里翠阴如雨。

烟影瘦、半天弄絮,空自向、画檐暗诉。嫩晴阁住斜阳,倚栏自吟怨句。

淡云摇瞑,又细绘、销魂庭宇。甚乱愁、随了春来,不解也随春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