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侍御通塘曲

和卢侍御通塘曲

和卢侍御通塘曲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yē)溪。

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

青萝袅(niǎo)袅挂烟树,白鹇(xián)处处聚沙堤。

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zhào)渔歌趣非一。

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

(pǔ)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

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qú)见羞。

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

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

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梁鸿德耀会(kuài)(jī)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译文

你夸九江通塘的风光好,甚至胜过会稽的若耶溪。

通塘在什么地方啊?就在九江的西边。

青藤绿萝,袅袅依依,高挂碧树;沙洲堤上,白鹇翩翩,时起时落,聚集在一起玩耍。

下游江岸陡立如石门,上游堵出一片平湖,水波荡漾;百丈深的金潭映照着天空的云彩和太阳。

那里来的神仙般的钓鱼翁,和着敲船棹的节奏唱着优美的渔歌,趣味不凡啊!

正是相逢不相识,来回通塘都绕道走,不愿意与俗人交往。

更美的是:江边沙洲旁一双白皙的双脚在清澈的水中嬉戏,哈,原来是一位浣纱的妙龄女郎。

细细围着绿潭转了个圈,潭水变得越来越清幽,就像是传说中武陵源的碧水清流。

那渔翁就像秦朝人与鸡犬一道生活在桃花源,若把通塘与桃花源比较,桃花源也要害羞。

去了通塘就不想回家,去十次、九次都是玩到很晚才回家。

偶尔遇到如此佳境,怎么不叫人陶醉万分?忽然有一只鸟从天边飞来。

明媚的月亮也出山了,好给游子照亮回家的路,秋风劲起,四周的苦竹也唱起送别的歌声。

遥望天上的星河,我们唱起阳春白雪,坐在船舷,把双足垂在清波中拨弄白浪。

那古代的隐士梁鸿隐居在会稽的时候,恐怕也不知道此地有如此美景如此乐事吧?

注释

⑴卢侍御前有《通塘曲》,太白作此和。侍御,官名,即侍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御史台》: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

⑵耶溪:即若耶溪,溪名。在浙江绍兴市若耶山,北流入运河。相传为西施浣纱之所。

⑶寻阳:即浔阳,唐代郡名。今江西九江市。

⑷袅袅:也作“嫋嫋”,柔弱貌。

⑸白鹇:鸟名。又名银雉,似山鸡而白色。《尔雅注》:白鹇似鸽而大,白色红脸,可爱。

⑹沧浪翁:即沧浪老人,指隐者。

⑺鼓棹:划桨行船。

⑻浦:水边。

⑼武陵:秦汉郡名。即今湖南常德。因桃花源在武陵,故代指桃花源。

⑽秦人二句:谓桃花源比不上通塘。晋代桃花源里的人,都是避乱的秦人的后代。“鸡犬桃花里”,是桃花源里的景象。

⑾迟回:徘徊。

⑿行子:出行的人。

⒀白雪:即《阳春白雪》,古代高雅的民歌,后一般指高雅的文艺作品。这里誉称卢侍御的《通塘曲》。

⒁梁鸿句:《后汉书·逸民传》:(梁鸿)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举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庸能使其妻敬之如是,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德耀,梁鸿妻孟光字。按:梁鸿依皋伯通之吴,当时尚无“吴郡”之称,其地隶属会稽郡。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4页

和卢侍御通塘曲鉴赏

  全诗可分为五段。前四句为第一段,接过卢侍御《通塘曲》“通塘好”的话题,总言通塘好,并指出通塘所在。青萝四句写通塘的人物活动。钓翁,都是隐者,鼓棹、渔歌,志趣不一,互不交往,互不相识。

  浣纱女郎,足肤鲜白,在清水的映衬之下,格外好看。以上是正面实写。行尽四句为第四段,言通塘可与武陵的桃花源相媲美,甚至超过桃花源。

  前二句说通塘湖面碧流幽静,疑是桃花源的溪流;后二句说,桃花源里鸡鸣犬吠的景象甚至比不上通塘之美。这是侧面虚写。“通塘不忍别”等十句写诗人游览通塘的感受。前二句说游通塘不忍离去,徘徊犹豫。

  偶逢四句写偶逢佳境而心醉。佳境即:鸟从天来,月出山青,风吹竹响。这些都透露出通塘的“幽”来。长吟四句诗人说自己口诵着卢侍御的佳句,眼望银河,足拨清波,心情无比舒畅,想到梁鸿和其妻孟光当年在会稽过得那么和谐愉快,但也比不上自己游通塘这么快乐。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清代 :「宋鸣珂

两赋徘徊当问月,千年凭吊独临风。古今俯仰不相及,磊落襟期难与同。

极浦迷离谁揖客,大江日夜自流东。秋期预订鲈鱼约,拟陟巉岩夕照中。

()
清代 :「季兰韵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
清代 :「季兰韵

旧梦隋堤,新愁谢砌,和烟细扑帘旌。已苦春归,被伊碎尽春心。

吟魂凄共游丝渺,趁东风、自去追寻。认分明。点点香毬,并做啼痕。

飘零也似残红样,任无人怜惜,自管离情。散入池塘,倩谁扶起轻盈。

化萍纵使还能聚,奈相逢、已是来生。更凄清。待得重圆,记否前因。

()
清代 :「季兰韵

碧酿新寒,香牵旧恨,春痕黯淡如许。怨情密化游丝,杜鹃替人寄语。

残红飞尽,但悄忆、东风前度。把泪珠、抛沁香泥,梦里翠阴如雨。

烟影瘦、半天弄絮,空自向、画檐暗诉。嫩晴阁住斜阳,倚栏自吟怨句。

淡云摇瞑,又细绘、销魂庭宇。甚乱愁、随了春来,不解也随春去。

()
清代 :「季兰韵

萧萧瑟瑟。做弄春寒,相思寄与脆笛。写韵红楼,天样一般遥隔。

前宵记曾聚首,转添侬、者番伤别。便算是,再相逢,怎抵断肠时节。

此际离愁如织。灯焰小,惺忪欲眠难得。病耗传来,试问有谁怜惜。

东风又吹冷雨,打窗纱、助我惨咽。此况味,两地里、青鬓易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