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乾(qián)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pō)优游。
归来涧(jiàn)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一担乾(qián)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pō)优游。
归来涧(jiàn)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挑上了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了钱足够一天的开销,便心满意快。
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谋:筹划。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两赋徘徊当问月,千年凭吊独临风。古今俯仰不相及,磊落襟期难与同。
极浦迷离谁揖客,大江日夜自流东。秋期预订鲈鱼约,拟陟巉岩夕照中。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旧梦隋堤,新愁谢砌,和烟细扑帘旌。已苦春归,被伊碎尽春心。
吟魂凄共游丝渺,趁东风、自去追寻。认分明。点点香毬,并做啼痕。
飘零也似残红样,任无人怜惜,自管离情。散入池塘,倩谁扶起轻盈。
化萍纵使还能聚,奈相逢、已是来生。更凄清。待得重圆,记否前因。
旧梦隋堤,新愁谢砌,和烟细扑帘旌。已苦春归,被伊碎尽春心。
吟魂凄共游丝渺,趁东风、自去追寻。认分明。点点香毬,并做啼痕。
飘零也似残红样,任无人怜惜,自管离情。散入池塘,倩谁扶起轻盈。
化萍纵使还能聚,奈相逢、已是来生。更凄清。待得重圆,记否前因。
碧酿新寒,香牵旧恨,春痕黯淡如许。怨情密化游丝,杜鹃替人寄语。
残红飞尽,但悄忆、东风前度。把泪珠、抛沁香泥,梦里翠阴如雨。
烟影瘦、半天弄絮,空自向、画檐暗诉。嫩晴阁住斜阳,倚栏自吟怨句。
淡云摇瞑,又细绘、销魂庭宇。甚乱愁、随了春来,不解也随春去。
碧酿新寒,香牵旧恨,春痕黯淡如许。怨情密化游丝,杜鹃替人寄语。
残红飞尽,但悄忆、东风前度。把泪珠、抛沁香泥,梦里翠阴如雨。
烟影瘦、半天弄絮,空自向、画檐暗诉。嫩晴阁住斜阳,倚栏自吟怨句。
淡云摇瞑,又细绘、销魂庭宇。甚乱愁、随了春来,不解也随春去。
萧萧瑟瑟。做弄春寒,相思寄与脆笛。写韵红楼,天样一般遥隔。
前宵记曾聚首,转添侬、者番伤别。便算是,再相逢,怎抵断肠时节。
此际离愁如织。灯焰小,惺忪欲眠难得。病耗传来,试问有谁怜惜。
东风又吹冷雨,打窗纱、助我惨咽。此况味,两地里、青鬓易白。
萧萧瑟瑟。做弄春寒,相思寄与脆笛。写韵红楼,天样一般遥隔。
前宵记曾聚首,转添侬、者番伤别。便算是,再相逢,怎抵断肠时节。
此际离愁如织。灯焰小,惺忪欲眠难得。病耗传来,试问有谁怜惜。
东风又吹冷雨,打窗纱、助我惨咽。此况味,两地里、青鬓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