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山僧

别山僧

别山僧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jīng)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cè)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xuè)浪肯居支遁(dùn)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míng)猿啼。

译文

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

天亮时分与我只别去上山,手持禅仗去攀登山中蹬道。

向上腾起身体顿觉离天很近,抬足向回而视只见众多的山岭很低很低。

戏谑放浪哪里肯居支遁之下,风流俊赏与远公慧远而齐名。

你我此番别离何日才能相见,相思难眠唯听得猿声阵阵。

注释

水西:即水西山,在泾县西五里。

平明:天明、天亮。

金策:禅仗。

三天:佛教称色界、欲界、无色界为三天。这里是指高空。

支遁:晋代名僧,常隐于剡中,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故,人或讥之。遁曰:“贫道爱其神骏。”见《世说·言语》注。

远公:即慧远,晋名僧。居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宗炳、慧水等结白莲社,净土宗推为初祖。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70

别山僧鉴赏

  李白自从天宝三载辞京还山后,便浪迹天涯,过着游山览水,访僧问道、纵情诗酒的漫游生活,在天宝末年,他在皖南宣州(今安徵宣城)一带,盘桓最久,他为这里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所迷恋。除了与山翁樵夫、屠沽渔商、隐士逸人相交往外,还常常走观串寺,广与和尚道士交朋友。和李白交游的僧人道士,一般都是些精通佛玄、能诗善文的诗僧、学问僧或有学识才情的道士。此诗中所赠别的“山僧”,即是这样的一位多才多艺、道行高深的名僧。

  水西寺是唐代一所著名的寺院。此寺座落在安徽泾县城西。据《江南通志》记载,水西寺建在泾县西五里的水西山上。这里“林壑邃密,下临深溪,旧建宝胜、崇庆、白云三寺。浮屠对峙,楼阁参差,碧水浮烟,咫尺万状。”水西寺是对水西山三寺的泛指。宝胜寺又叫水西奇,白云寺又叫水西首寺,崇庆寺又叫天宫水西寺。历代名人多到此游览,一些游方的僧人也常封这里挂锡访学。李白所结识的这位山僧,就是外地的云游僧,他也和李白—样是到水西寺游访,二人因此才相逢相识。因此,此诗开头就写道:

  “何处名僧到水西?”何处,并不表示诗人不知道这位僧人是从哪里来,而是说这位名僧不是此寺的僧人,而是从外地来的客僧。次句是说明这位僧人来自何方和来访的目的:“乘舟弄月宿泾溪”。“乘舟”一作“乘杯”。“乘舟”较为普通,“乘杯”更富有神奇色彩,以“乘杯”为善。既然诗中说的是位名僧,就应该有些传奇本领。传说刘宋时期有一位杯渡和尚,他能乘木杯渡水,无假风棹,轻疾如飞。此处说这位僧人也如同杯渡和尚一样,颇有灵异之气,是乘杯来到水西的。他来这里似乎不是为了学佛练禅,而是“弄月”。即他来泾溪是为了欣赏这里的风月美景。当然,高僧们不一定像普通和尚一样去坐禅诵经,苦苦修练,清风明月,无非禅心,只要有所妙悟,也一样能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这也许就是高僧之所以高明之处。“宿泾溪”,泾溪就是在水西寺旁。不宿寺中而宿泾溪,足见此僧的脱俗之处。

  第二天清晨此僧就与李白告别而去,手携锡杖上山走了。此僧来时是乘舟(或乘杯)顺水路而来,而分别时却走的山路。“金策”即锡杖,“云梯”,指的是山上的磴道。因远观登山,如登梯而上,高入云中,故云“踏云梯”。诗中不说此僧是扛着锡杖,沿着山中磴道攀山而去,这样写太平凡了,而是说他“手携金策踏云梯”,就把此僧的飘然之状,神异之色突现了出来。

  这是从山僧站在山顶上的角度,来写他的感觉。仿佛他是腾身云中、离天宫很近,而回看千山万岭,却都在脚下。而更进一层的意思是借此来寓意此僧的佛学修养之高,说他已近佛界三天(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中的最高天,而下视尘寰,远在脚下。以此来突出此僧道行的高深。紧接着后—联又顺手拉来历史上两位高僧来与此僧比较:是东晋时的高僧。他精通《庄子》和《维摩经》,常与当时名士殷浩、郗超交往。他为人放浪不羁、善于玄辩。

  《世说新语》载:“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他博综六艺,尤善老庄,曾与陶渊明等名士三十多人结莲社,谈玄论道,吟诗作赋,颇有风流名士风度。为后代文人所赞赏。此联的意思是:此僧放浪形骸、谑浪口辩,风流名士的派头,足可以与慧远相提并论!李白将他与历史上的名僧相比,更是为了突出此僧的风度和才情。由此可见,此僧还是一位善于谈玄论道、诗酒风流的放浪人物,以致于与他萍水相逢的李白也对他赞赏有加。于此,一个佛学高深,诗酒啸傲,行迹诡异,举止不凡的高僧形象,已从诗中唤之欲出,廖廖数句就刻画出了一位神态飘洒的高僧。可见诗人的技巧之高超。

  诗的尾联抒写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深切怀念。“此度别离何丑见,相思一夜瞑猿啼。”刚刚分别就想着何日能再见面。这样的朋友尤其是在僧人中的朋友,对李自来说不是很多的。“相思一夜”暗寓出李白因相思此友而一夜没有合眼。正是整夜相思不寐,所以李白才会感觉到夜间的哀猿一直在山间悲啼。而这哀猿的悲啼,更增加了诗人与朋友的相思离别之苦。虽然这首诗就在凄迷的夜猿声结束了,但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却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

  此诗是一首七言排律,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一贯不愿受格律束缚的自由浪漫诗人的李白,却用七言排律写诗。李白这首七言排律,也和李白其他律诗一样,有“以古入律”的特点。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清代 :「季兰韵

尚湖千顷,镜奁光、荡得吟情如许。别有古梅花世界,一笑春无寻处。

鹭老吹凉,鱼眠选梦,一叶飘然去。玉台双影,暗香飞上眉宇。

还记仙署当年,珊珊佩振,妙奏凌云赋。抛却软红尘十丈,料理天随渔具。

写韵楼台,沤波亭馆,一样同圆聚。菱歌四面,紫箫还按新谱。

()
清代 :「宋鸣珂

两赋徘徊当问月,千年凭吊独临风。古今俯仰不相及,磊落襟期难与同。

极浦迷离谁揖客,大江日夜自流东。秋期预订鲈鱼约,拟陟巉岩夕照中。

()
清代 :「季兰韵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
清代 :「季兰韵

残绣鸳鸯谱。未模糊、针痕线迹,助侬凄楚。记得当年红窗暇,悄听画眉人语。

将一幅、吴绫裁取。谁料罡风摧比翼,忍愁丝怨缕都抛置。

未了事,向伊诉。

茫茫碧海骖鸾去。问天孙、织残云锦,甚时重补。依旧空箱深深锁,添了啼痕几许。

但消受、连番愁绪。夜雨孤灯重展处,寄相思、谱作销魂句。

人去也,恨千古。

()
清代 :「季兰韵

碧酿新寒,香牵旧恨,春痕黯淡如许。怨情密化游丝,杜鹃替人寄语。

残红飞尽,但悄忆、东风前度。把泪珠、抛沁香泥,梦里翠阴如雨。

烟影瘦、半天弄絮,空自向、画檐暗诉。嫩晴阁住斜阳,倚栏自吟怨句。

淡云摇瞑,又细绘、销魂庭宇。甚乱愁、随了春来,不解也随春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