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
鼾声邻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
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万峰巅。
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
鼾声邻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
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万峰巅。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尚湖千顷,镜奁光、荡得吟情如许。别有古梅花世界,一笑春无寻处。
鹭老吹凉,鱼眠选梦,一叶飘然去。玉台双影,暗香飞上眉宇。
还记仙署当年,珊珊佩振,妙奏凌云赋。抛却软红尘十丈,料理天随渔具。
写韵楼台,沤波亭馆,一样同圆聚。菱歌四面,紫箫还按新谱。
尚湖千顷,镜奁光、荡得吟情如许。别有古梅花世界,一笑春无寻处。
鹭老吹凉,鱼眠选梦,一叶飘然去。玉台双影,暗香飞上眉宇。
还记仙署当年,珊珊佩振,妙奏凌云赋。抛却软红尘十丈,料理天随渔具。
写韵楼台,沤波亭馆,一样同圆聚。菱歌四面,紫箫还按新谱。
两赋徘徊当问月,千年凭吊独临风。古今俯仰不相及,磊落襟期难与同。
极浦迷离谁揖客,大江日夜自流东。秋期预订鲈鱼约,拟陟巉岩夕照中。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旧梦隋堤,新愁谢砌,和烟细扑帘旌。已苦春归,被伊碎尽春心。
吟魂凄共游丝渺,趁东风、自去追寻。认分明。点点香毬,并做啼痕。
飘零也似残红样,任无人怜惜,自管离情。散入池塘,倩谁扶起轻盈。
化萍纵使还能聚,奈相逢、已是来生。更凄清。待得重圆,记否前因。
旧梦隋堤,新愁谢砌,和烟细扑帘旌。已苦春归,被伊碎尽春心。
吟魂凄共游丝渺,趁东风、自去追寻。认分明。点点香毬,并做啼痕。
飘零也似残红样,任无人怜惜,自管离情。散入池塘,倩谁扶起轻盈。
化萍纵使还能聚,奈相逢、已是来生。更凄清。待得重圆,记否前因。
残绣鸳鸯谱。未模糊、针痕线迹,助侬凄楚。记得当年红窗暇,悄听画眉人语。
将一幅、吴绫裁取。谁料罡风摧比翼,忍愁丝怨缕都抛置。
未了事,向伊诉。
茫茫碧海骖鸾去。问天孙、织残云锦,甚时重补。依旧空箱深深锁,添了啼痕几许。
但消受、连番愁绪。夜雨孤灯重展处,寄相思、谱作销魂句。
人去也,恨千古。
残绣鸳鸯谱。未模糊、针痕线迹,助侬凄楚。记得当年红窗暇,悄听画眉人语。
将一幅、吴绫裁取。谁料罡风摧比翼,忍愁丝怨缕都抛置。
未了事,向伊诉。
茫茫碧海骖鸾去。问天孙、织残云锦,甚时重补。依旧空箱深深锁,添了啼痕几许。
但消受、连番愁绪。夜雨孤灯重展处,寄相思、谱作销魂句。
人去也,恨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