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bāo)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ǒng)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miù)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jiù)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huò)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shèn)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褒禅山也稱為華山。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裡築室居住,死後又葬在那裡;因為這個緣故,後人就稱此山為褒禅山。如今人們所說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離那禅院東邊五裡,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剝蝕、損壞近乎磨滅,隻有從勉強能認得出的地方還可以辨識出“花山”的字樣。如今将“華”讀為“華實”的“華”,是(因字同而産生的)讀音上的錯誤。
由此向下的那個山洞平坦而空闊,有一股山泉從旁邊湧出,在這裡遊覽、題記的人很多,(這就)叫做“前洞”。經由山路向上五六裡,有個洞穴,一派幽深的樣子,進去便(感到)寒氣逼人,打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歡遊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盡頭——這是人們所說的“後洞”。我與四個人打着火把走進去,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越奇妙。有個懈怠而想退出的夥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于是,隻好都跟他退出來。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歡遊險的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來到的遊人就更少了。當決定從洞内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能夠繼續照明。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遊洞的樂趣。
對于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别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别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遊山的收獲。
我對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歎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後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
同遊的四個人是: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國,字平甫;王安上,字純甫。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王安石記。
浮圖:梵(fàn)語(古印度語)音譯詞,也寫作“浮屠”或“佛圖”,本意是佛或佛教徒,這裡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詞活用作動詞,建舍定居。址:地基,基部,基址,這裡指山腳。
而:連詞,并且。卒:最終。之:指褒禅山麓。
以故:因為(這個)緣故,譯為“因此”。名:命名,動詞。禅:梵語譯音“禅那”的簡稱,意思是“靜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種境界。後來泛指有關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師、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褒禅,慧褒禅師。
慧空禅院:寺院名。廬冢(zhǒng):古時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師長,在他們死後的服喪期間,為守護墳墓而蓋的屋舍,也稱“廬墓”。這裡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蓋的屋舍。廬:屋舍。(一說指慧褒生前的屋舍。)冢:墳墓。禅院:佛寺。
華山洞:南宋王象生《輿地紀勝》寫作“華陽洞”,看正文下出應寫作“華陽洞”。以:因為。乃:表示判斷,有“為”、“是”的意思。陽:山的南面。古代稱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山的背面、水的南面為“陰”。名:命名,動詞。
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文:碑文,與下文“獨其為文(碑上殘存的文字)”的“文”不同。漫滅:指因風化剝落而模糊不清。
獨:唯獨,隻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這裡指的是碑上殘存的文字。猶:還,仍。
今言“華”(huā)如“華(huá)實”之“華(huá)”者,蓋音謬也:漢字最初隻有“華(huā)”字,沒有“花”字,後來有了“花”字,“華”“花”分家,“華”才讀為huá。(王安石認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華”的古音而寫的今字,仍應讀huā,而不應讀“華(huá奢侈、虛浮)實”的huá。按,這裡說的不是五嶽中的“華(huà)山”)。言:說。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因為”的意思。謬:錯誤。
側出:從旁邊湧出,記遊:指在洞壁上題詩文留念。
上:名詞活用作動詞,向上走。窈(yǎo)然:深遠幽暗的樣子。
問:探究,追究。深,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深度。則:副詞,用于判斷句表示肯定,相當于“就”。窮:窮盡。
擁火:拿着火把。擁,持,拿。以:連詞,連接狀語與中心詞。
見:動詞活用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怠:懈怠。且:副詞,将,将要。
蓋:表猜測的發語詞,大概。尚:還。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
而:表遞進的連詞,并且,而且。
則:表假設的連詞,那麼。至:動詞活用作名詞,到達的人。加:更,更加。
方是時:正當這個時候。方:當,正在。是時:指決定從洞中退出的時候。
以:相當于“而”,連詞,連接狀語與中心詞。明:形容詞或用作動詞,照明。
既:已經,……以後。其:助詞。
則:副詞,就,便,表示前後兩事緊密相承或時間相距很近。或:有人。咎(jiù):責怪。其:那,那些。
其:第一人稱代詞,指自己。而:連詞,表結果,以緻,以至于。不得:不能,極:盡,這裡有盡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夫:這,那,指示代詞。
于是:對于這種情況,因此。焉:句末語氣詞。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譯。得:心得,收獲。
以:因為。求思:探求、思索。而:連詞,表遞進,而且。無不在:無所不在,沒有不探索、思考的,指思考問題廣泛全面。
夫:表議論的發語詞。夷:平坦。以:連詞,表并列,而且,并且。則:表假設的連詞,那麼。
而:可是。觀:景象,景觀。險遠,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而:因而。焉:兼詞,相當于“于此”。
随:跟随(别人),“随”字後面省略“之”。以:連詞,表結果,以緻,以至于。
至于:這裡是抵達、到達的意思,不同于現代漢語用在下文開頭,表示提出另一話題。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昏惑:迷亂。以:連詞,表目的。相(xiàng):幫助,輔助。
以:相當于“而”,連詞,連接狀語與中心詞。焉:兼詞,相當于“于此”。這一句在“焉”後面省略了“而不至”。
于人:在别人(看來)。為:是。
其:加強反問語氣的副詞,難道。孰:誰。
得:心得,收獲。
謬其傳:把那些(有關的)傳說弄錯。謬,使……謬誤,把……弄錯。莫能名:不能說出真相(一說真名)。
何可勝道:怎麼能說得完。勝,盡。
所以:表示“……的原因”。慎取:謹慎取舍。
以:以(之),因此。悲:歎息
廬陵:今江西吉安。蕭君圭,字君玉。
長樂:今福建長樂。王回,字深父。父:通“甫”,下文的“平父”“純父”的“父”同。
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國,字平父。王安上,字純父。
至和元年:公元年。至和:宋仁宗的年号。臨川:今江西臨川。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寫到自己的名字,往往隻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後在謄寫時才把姓名寫出。根據書稿編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樣。
參考資料:
1、華東師範大學.高級中學課本 語文 二年級第一學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李之亮.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徐沖.唐宋八大家名篇賞析與譯注(王安石卷) :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4、陳振鵬.古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5、程帆.古文觀止鑒賞辭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6、郭英德.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華書局,1999
7、楊振中.走進文言文:上海遠東出版社,2006
8、朱慶.現代文品讀·文言詩文點擊: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