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有意诛骄虏(lǔ),椎(zhuī)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piān)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tuó)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fǔ)。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sòng)牒(dié)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jué)剔(tī)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cè)怛(dá)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shēng)竽(yú)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chú),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niè)草木啖(dàn)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wǔ)。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zān)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zú)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zhá)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君王要讨伐驕橫的夷虜,要它們臣服,椎破銅山,開發銅礦,鑄制銅虎符。
接接連連派遣了三十七位将軍,不斷走馬西來各自開設軍府。
南山砍伐木材作戰車的軸,東海取出鼍的血塗抹戰鼓。
佚役汗流奔走哪一個敢放慢步子,恐怕影響軍需供應而死于刀斧。
保甲雖村相連然鄉民未普遍團聚,方田法訴狀如雨鄉民紛訴苦。
近來新降公文要實行手實法,挖掘剔括到口糧和種糧誰種糧誰敢說不。
還要沿着各條生計脈絡,仔細搜求以至一絲一縷。
皇上诏書憐惜老百姓痛苦的情意實在是深厚,官吏辦事的材能淺薄,辜負朝廷希望,白費許多勞苦。
平生的學問平平常常隻屬于流俗,混在吹笙吹竽的隊伍中哪得和别人比教。
忽然命令我單獨演奏《鳳将雛》,倉促之間想吹好哪裡能得到曲譜。
朝廷派我獨當一面來密州做知州,我實在沒有現成的好辦法為老百姓服務。況且密州這些年連年苦于饑荒,老百姓剝樹皮齧草根甚至吃泥土。
今年雨雪頗能應時令,偏又報蝗蟲長起了翅膀,長壯了腿股。
發起愁來,洗洗酒盞,想勉強喝幾杯,寂寞空蕩的書齋裡,隻躺卧着空酒壺。
公家廚房已經整整十天沒肴炊煙,豈敢望紅裙舞女踏着筵席起舞。
老朋友多次從山中寄信來,信上隻有“當歸”兩個字,沒有别的言語。
正準備和雀鼠一樣偷太倉的糧維持自己混下去,還不想辭職不幹,不願挂冠神武。
吳興丈人您世事看得透辟,淡薄名利,平日立朝辦了許多好事非問小補。
自從朝廷派遣使者到各地,各地鬧得不安甯,您回到了二浙家鄉,做起了湖山主。
那些置身于漁釣者之間的隐士,行蹤是高尚的。身居朝市過着隐居生活的大隐士,何曾放棄過簪組。
您現在身為宮觀,就享受着這種閑悠。想起去年相從的歲月,還感到很大的不滿足,我向您求教問道,您允許我做一些粗略的陳述,但陳述得很不夠。
我準備棄官不做,跟随您完成學業,無奈俗緣未盡,那得拜見您,隻得罷休。
您的家就在霅溪上,我知道那個地方,上面有白雲如白羽毛一般,環境很清幽。
您應當憐惜我進退不得到處奔波的苦衷,象達摩大師那樣教會我安下心來,安心密州。
劉孝叔:名述,湖州吳興(今屬浙江)人。熙甯初任侍禦史彈奏王安石,出知江州,不久提舉崇禧觀。
驕虜(lǔ):指契丹和西夏。神宗初繼位,先後對西夏和南方少數民族用兵。
椎(zhuī)破:以椎擊破。銅山:這裡指産銅之山。虎: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
聯翩:接連不斷。
開府:成立府署,自選僚屬。
鼍(tuó)鼓:即用鼍皮蒙的鼓。鼍,揚子鳄。漫:當作鞔,以皮蒙鼓。
軍興:朝廷征集财物以供軍需。污資斧(fǔ):因獲罪伏法被斬。資斧,利斧。
保甲:指保甲法。團未遍:指保甲法因遭到老百姓抵制,百姓還未完全組織起來。團,聚集。
方田:指方田均稅法,每年九月官府派人丈量土地,按地勢土質分五等定稅。訟諜(sòng dié):訟辭,訴訟文書。這句說方田均稅不公。引起民間訴訟紛纭。
爾來:自那時以來。手實:指手實法。
挾剔(xiétī):搜求挑取。窮脈縷:言法令苛細至極。
诏書:皇帝的命令文告。恻怛(cèdá):哀憐、同情。信:确實。
流俗:據《施注蘇詩》,王安石對神宗說蘇轼兄弟學本流俗。當時譏議新政的人,王安石都攻擊他們是流俗。
比數:相提并論。
鳳将雛(chú):漢代樂曲名。
齧(niè):咬。啖(dàn):吃。
甒(wǔ):酒器。
更望:豈望。紅裙:指歌舞妓。
當歸:本藥名,古人常用以表示應當歸去。
太倉:京城中的大谷倉。
神武:神武門,建康(今南京市)宮門。
吳興丈人:指劉孝叔。
二浙:浙東、浙西。這句說劉孝叔挂冠歸去。
大隐:身居朝市而過隐居生活。簪(zān)組:官服。簪指冠簪,組指冠帶。
去年:指熙甯七年春蘇轼與劉孝叔會于虎丘。
粗:粗略。
逝:通“誓”,表示決心之詞。卒業:完成學業。
霅(zhá)溪:在吳興,由東苕溪、西苕溪等水彙合而成。
初祖:初傳禅宗來中國的達摩。這句要劉孝叔教以安心之法。
參考資料:
1、霍松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71-373
2、孫凡禮 劉尚榮.蘇轼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82-83
3、王水照 朱剛.蘇轼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