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丞廳壁記

蓝田县丞厅壁记朗读

  丞之職所以貳令,于一邑無所不當問。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鹜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署。”丞涉筆占位,署惟謹,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則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雖尊,力勢反出主簿、尉下。諺數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丞之設,豈端使然哉?

  博陵崔斯立,種學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貞元初,挾其能戰藝于京師,再進再屈千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而為丞茲邑。始至,喟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餘不負丞,而丞負餘。”則盡枿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為之。

  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牆巨竹千梃,俨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鳴。斯立痛掃溉,對樹二松,日吟哦其間。有問者,辄對曰:“餘方有公事,子姑去。”考功郎中知制诰韓愈記。

()

譯文

  縣丞一職是用以輔佐縣令的,對于一縣的政事沒有什麼不應過問。其下是主簿、尉,主薄和尉才各有專職。縣丞的地位高于主簿、尉,逼近縣令,照例為了避嫌疑而對公事不加可否。在公文發出之前,吏胥懷抱已拟成的案卷,到丞那兒去,卷起前面的内容,用左手夾住,右手摘出紙尾簽名處,像鵝和鴨那樣搖搖擺擺地進來,直立斜視,對縣丞說:“您還要署一下名。”縣丞拿筆望着應由自己署名的位置,謹慎地簽上名字。擡頭望着小吏,問:“可以了嗎?”小吏說:“就這樣。”然後退下。縣丞不敢稍稍了解一下公文的内容,茫然不知道是什麼事情。官位雖較高,實權和勢力反而在主簿、尉之下。民間諺語列舉閑散多餘的官職,一定說到縣丞,甚至把丞作為相互謾罵的話。設立縣丞一職。難道本意就是如此嗎?

  博陵人崔斯立,勤學苦練,以積累學問,他的學問包容宏深,境界廣闊,每天都有長進,并且逐步顯露出來。貞元初年,他懷藏本領,在京城與人較量文藝,兩次得中,兩次折服衆人。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評事,因為上疏論朝政得失而被貶官,經過兩次遷谪,來到這裡做縣丞。剛到時,他歎息說:“官無大小,隻怕自己的能力不能稱職。”在隻能閉口無言無所作為的現實面前,他又感慨地說:“縣丞啊,縣丞啊,我沒有對不起縣丞,縣丞卻對不起我!”于是完全去掉棱角,一概按照舊例,平平庸庸地去做這縣丞。

  縣丞的辦公處原來刻有一篇壁記,但房屋損壞漏水而遭污損,已無法閱讀。崔斯立為之換椽易瓦,粉刷牆壁,将前任縣丞的名氏全部寫上。庭院裡有老槐四行,南牆有大竹千株,昂首挺立,好像互不相下,水聲汩汩繞庭階而鳴。崔斯立把廳屋裡外打掃幹淨,種上兩棵相對的松樹,每日在庭中吟詩。有人問他,他就回答說:“我正有公事,您暫請離開這裡。”考功郎中知制诰韓愈記。

注釋

藍田縣:唐代屬中道京兆府,今屬陝西西安市。

壁記:在大廳前後牆壁上記載官職設置及變遷,表彰前任,以勵來者,因而有作記的文體。

丞:縣丞。

貳(èr):副貳、輔佐。文中作動詞用。

令:縣令。唐代制度,京都旁的各縣稱為畿縣(藍田即為畿縣),置令一人,丞一人。

主簿、尉:均為縣令、縣丞之下的官職。縣署内設錄事、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七司,主簿領錄事司,負諸司總責。尉主地方治安。

分職:分理諸司,各有專職。

丞位高而逼:縣丞官位高于主薄、尉,如果真的管起來,很容易侵犯縣令的權力。逼:迫近,侵迫。

例以嫌不可否事:按照慣例為了避嫌疑而對公事不表示意見。

文書行:在傳布公文的時候。行:傳布。

成案:已成的案卷。公文由主管各司拟稿,經縣令最後判行,成為定案。

詣(yì):到。

卷其前:卷起公文的前面部分。意即吏不需要丞知道公文的内容。

鉗(qián)以左手:用左手夾住(卷起的部分)。鉗:用手指夾住。

右手摘紙尾:用右手摘出紙尾。摘:揀出某一塊地位的意思。

雁鹜(wù)行:指一種走路姿态,即鵝行鴨步之意。一說,雁鹜就是鵝和鴨子。

平立:站着。

睨(nì):斜視。

涉筆:動筆。

占位:看着應當署名的地方。

惟謹:很謹慎。惟:發語助詞。

略省:稍稍了解一下。

漫:完全。

數:數說,列舉。

慢:散慢,無關緊要,文中指閑散官職。

訾(zǐ)謷(áo):诋毀。

丞之設,豈端使然哉:設立縣丞一職,難道本意就是如此嗎?端:本。

博陵:地名,在今河北蠡縣南。

崔斯立:名立之,字斯立,生平不詳,作者好友。

種學績文:以耕田織布為比喻,說崔斯立勤學苦練,學有根柢。績:緝麻。

以蓄其有:以積累學術修養。

泓(hóng)涵演迤(yí):包孕宏深,境界廣闊。

日大以肆:每天都有進步,并且漸漸顯露出來。

貞元:唐德宗年号(—年)。

戰藝:以文藝與人較量,指應試。

再進:崔斯立于貞元四年(年)登進士第,貞元六年(年)中博學宏詞科。

再屈千人:兩次戰勝衆人。底本原作“再屈于人”,出人頭地的意思。兩說皆通,此據他本。

元和:唐憲宗年号(—年)。

大理評事:官名,掌刑法,屬大理寺,上有卿、少卿、正、丞。

言得失:上疏論朝政得失。

黜(chù)官:被貶官。

再轉:經過兩次遷谪。

官無卑:官職不論大小。

顧:隻是。

塞職:稱職。

噤(jìn):閉口不言。

枿(niè)去牙角:去掉牙和角。枿:同“蘖”,絕。

一蹑(niè)故迹:完全按照過去的樣子。蹑:踩。

崖岸:比喻原則。

桷(jué):方椽。

墁(màn):塗壁的工具。這裡作動詞用,為塗抹。

悉書:全部寫上。

梃(tǐng):枚,棵。底本作“挺”,此據他本。

俨立:昂首挺立。

㶁(guó):水聲。

除:庭階。

痛掃溉:徹底灑掃。

吟哦:吟詩。底本無“吟”字,此據他本。

考功郎中:官名,屬吏部,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課。

知制诰(gào):官名,負責起草皇帝行下的诏敕策命,一般由中書省舍人擔任。作者是以考功郎中兼知制诰。

參考資料:

1、茅坤編選;崇賢書院釋譯.圖解唐宋八大家集:黃山書社,2016.03:第80-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