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朗读

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zhè)空。

魯人重織作,機抒鳴簾栊(lóng)

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

舉鞭(biān)訪前途,獲笑汶(wèn)上翁。

下愚忽壯士,未足論窮通。

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

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

西歸去直道,落日昏陰虹。

此去爾勿言,甘心為轉蓬。

()

譯文

五月裡梅子開始發黃,蠶事完畢,桑柘葉也被采空了。

魯地人重視紡織,家家窗裡透出機抒聲。

隻因為我不能走上仕途,為學劍術來到山東。

舉起馬鞭向人打聽路,卻不料受到汶上老翁的嘲諷。

下愚之輩輕視有為的壯士,怎值得以此判斷窮困與亨通?

我能像魯仲連那樣綁信在箭上,獲得攻下服城的大功。

最終不肯接受君主的封賞,隻因羞與世俗之人相同。

我将要踏上大道向西奔往長安,哪怕落日被陰虹遮掩得一片昏蒙。

此去用不着你向我多說什麼,我甘心如飄轉的飛蓬!

注釋

⑴東魯:指初唐時由魯郡改置的兖州(在今山東省境内)。李白曾寓家兖州的任城縣。汶上:即汶水之上。君:一作“翁”。此詩題下原注:“魯中”。

⑵始:一作“子”。蠶凋:蠶已成繭。桑、柘,落葉的喬木和灌木,葉子可以養蠶。

⑶栊:挂簾的窗戶。

⑷顧餘不及仕:回想起我沒有出仕做官時。

⑸學劍:李白曾從著名劍術家裴顯在山東學習劍術。山東:指太行山以東。

⑹獲笑:被人恥笑。汶上翁:汶水邊的老翁。

⑺下愚:儒家分人二等,以天生愚蠢而不可改變的人為下愚。《論語·陽貨》:“唯上知與下愚不移。”此指汶上翁。忽:輕視。壯士:李白自指。

⑻窮:指政治上失意;通:指政治上得志。窮通即政治上的得與失。

⑼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此句用典故,典出《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戰國時期,齊國的聊城被燕國占領,齊王命大将田單收複聊城,苦戰一年多,傷亡大量士卒,仍無法攻下。當時齊國名士魯仲連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射進聊城城裡,燕國守将看了信便自殺了,齊軍輕取聊城。齊王準備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卻歸隐去了,不接受封賞。李白用此典說明自己想幹一番事業,卻又不追求功名利祿。

⑽直道:通衡大道。

⑾陰虹:喻指奸臣。楊齊賢曰:“陰虹,指林甫、國忠輩昏蔽其君。”

⑿此:一作“我”。轉蓬:随風旋轉的蓬草之。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14

2、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0-672

3、《語文天地》.哈爾濱師範大學中學生期刊社,200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