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溝行

白沟行朗读

白溝河邊蕃(fān)(sài)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suì)

萬裡鉏(chú)(yōu)接塞垣(yuán),幽燕桑葉暗川原。

(jí)門灞(bà)上徒兒戲,李牧廉頗莫更論。

()

譯文

白溝河是宋遼交界的邊塞之地,年年都有送迎遼國使臣的事情。

遼國人常常借口打獵親侵擾邊界,邊界上的駐軍卻不知道點燃烽火發出警報。

邊塞護衛着廣闊的農業生産地區,幽燕兩州韻蠶桑生産又占宿極重要的地位。

可是邊界上的守将對此毫無所知,他們把自己的工作當兒戲,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頗那樣的良将,那就更是找不到了。

注釋

白溝:宋遼之間的界河。西起沉遠泊(今河北保定市北面),東至泥沽海口(今天津市塘沽南面),河、泊相連,彎彎曲曲達900裡。

蕃:指遼國。塞,邊塞。

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起,北宋每年要向遼交納大量銀絹以為“歲币”,兩國歲歲通使往來。故詩中雲“年年事”。

蕃馬:指遼國軍人。射狐兔:狩獵野獸,實際是指遼軍越境騷擾。

不道:不說,不認為有必要。烽燧:烽火,邊境上報警的信号。《漢書·賈誼傳》:“斥候望烽燧不得息。”文穎曰:“邊方備胡寇,作高土橹,橹上作桔臯,桔臯頭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然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煙,曰燧。”這兩句說明宋軍對遼國的防禦十分麻痹松懈。

鉏(chú):同鋤。耰(yōu):古代用來平整土地和覆蓋種子的農具。接塞垣:延伸到了邊界地區。

幽燕:指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北部一帶地區。桑葉:代指農桑,即莊稼,暗川原:山川原野一片翠綠。這兩句叙述經過遼國占領區所見的情景。幽燕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片沃土現在卻成了遼國的糧倉。

棘門:原為秦京宮門,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公元158年,匈奴大舉進犯,漢文帝派遣徐厲駐守棘門、灞上:在今陝西西安市東面,是軍事要地,文帝令劉禮領兵駐守。同時,文帝又派周業大駐兵細柳。細柳在今鹹陽市西南渭河北岸。文帝在巡視了三個駐地以後,認為細柳營軍紀嚴明,是不可侵犯的部隊,說“灞上、棘門軍,若兒戲爾,其将(即徐厲、劉禮)固可襲血虜也。”(見《史記·绛侯周勃世家》,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

李牧、廉頗:都是戰國時期趙國(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市)名将,都曾打敗過北方的強敵。這兩句是批評當時北宋派去防遼的邊将庸碌無能,松松垮垮,名為防敵,實同“兒戲”,隻是徐厲、劉禮之輩,更無法同李牧、廉頗相提并論。

參考資料:

1、蔣學浚.曆代愛國詩詞鑒賞.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99~101

2、朱仲玉.曆代江西詩人作品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