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chán)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shòu)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shēn)氏之媵(yìng)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yú)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zhuō)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pèi)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lù)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shì)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hàn)。”运命之谓也。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bāo)女也,祅(yāo)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nì)竖牛也,祸成于庚(gēng)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jiá)鄏(rǔ),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bì),渐于灵景;辩诈之伪(wěi),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rǎn)大贤,揖(yī)让于规矩之内,訚(yín)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è)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huán)魋(tuí);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pìn)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qū)骤(zhòu)于蛮夏之域(yù),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sì)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候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p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zhuó)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wǔ)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tuān)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fù)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fú)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谤(bàng)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yāo)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凡希世苟合之士,蘧(qú)蒢(chú)戚之人,俛(fǔ)仰尊贵之颜,逶(wēi)迤(yí)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kuī)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shú)珍也?故遂絜(jié)其衣服,矜(jīn)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mò)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xū)之属镂(lòu)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yí)于楚也。盖讥汲(jí)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bá)踬(zh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jiǎo)缢(yì)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筭(suàn)也,亦各有尽矣。
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mǎng)、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qù)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sì),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sháo)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rú)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qiān)裳(cháng)而涉汶(wèn)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zhuī)紒(jì)而守敖(áo)庾(yǔ)、海陵之仓,则山坻(dǐ)之积在前矣。扱(xī)衽(rèn)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yú)璠(fán)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sè)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zhāo)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玑(jī)旋轮转,而衡轴(zhóu)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jué)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治亂,是由命運決定的;窮達,是由天命決定的;貴賤,是由時機決定的。所以命運将要隆盛的時候,必定産生聖明的君主;有了聖明的君主,必定會有忠賢的臣子。他們彼此的相遇,不是互相訪求而是自然地走到一塊來的;他們彼此的相親,不是有人介紹而是自然地親密起來的。一人吟唱而另一人必定應和,一人謀畫而另一人必定聽從。彼此道德混同齊一,輾轉相合有如符契。無論得失都不會懷疑彼此的志向,讒言挑撥也不能離間他們之間的交情,這樣然後才取得了君臣之道的成功。他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哪裡僅僅是人為的呢?給予的是天,告知的是神,玉成的是命運啊。
黃河水清就有聖人誕生,神祠鳴響就有聖人出現,群龍出現就有聖人君臨天下。所以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隸,卻輔佐商湯做了阿衡;太公,原是在渭水邊上釣魚的微賤老人,卻輔佐周朝做了尚父。百裡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到秦國後秦國卻成了霸主,不是百裡奚在虞國沒有才能而到秦國後就有才能了。張良接受黃石公授與的兵書,誦讀記載了三略學問的書籍,然後用所掌握的學問遊說群雄,他說的話,卻像用水潑向石頭一樣,沒有一個人接受。等到他碰上漢高祖,他說的話,就像将石頭投向水中一樣,沒有一次受到抗拒。不是張良在勸說陳涉項梁時就笨口拙舌,而在勸說沛公時就能說會道。那麼張良說話的技巧前後是一樣的,有人不明白前後結果不同的原因是由于不明白君臣所以合離的道理,君臣合離的原因,就像神明之道一樣。所以前面提到的四位賢人,姓名被史籍記載,事迹應乎天事合于人心,這哪能用賢明愚昧來加以量度呢!孔子說:“聖人清明在身,氣度志向如神。君臨天下的欲望将要來到的時候,神靈在為之開路的同時必先為之預備好輔佐的賢臣。就像天将降落及時雨時,山川為之出雲一樣。”《詩經》說:“中嶽嵩山降下神靈,生下了呂侯和申伯。就是呂侯和申伯,輔佐周朝成了中堅。”這裡說的就都是命運啊。
豈隻是振興主人的人,導緻亂亡的人也是這樣。周幽王被褒姒惑亂,其反常怪異開始出現在夏朝宮庭;曹伯陽得到公孫強,迹象最初出現在社宮;叔孫豹寵信豎牛;禍亂在庚宗時就已造成。吉兇成敗,各按命運所安排的到來,都是不用尋求而自己就走到了一塊,不用媒介而自己就親密了。以前聖人受命于河圖洛書,說:以文德受命的人,七世九世後就要衰微;以武功興起的人,六世八世後就要重新謀畫振興之策。到成王将九鼎固定在郏鄏,占蔔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所命令的。所以在幽王厲王之間,周王朝的治國之道就大大敗壞;齊桓晉文二霸之後,禮樂就衰落下來;文德浮薄的弊病,漸漸地在靈王景王時産生;巧辯欺詐的風氣,在七國時形成;極端的殘暴,累積于終于滅亡的秦朝;看重文章風尚,在漢高祖劉邦時被抛棄。即使是仲尼這樣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顔回,冉有這樣的大賢,以禮法為準繩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間和顔悅色地教學,也不能阻止浮薄風氣的産生;孟轲孫卿,那樣效法顔回冉有和仰慕至聖孔子,從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發揮應有的維系作用。天下終于發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無法再加以援救。
像仲尼這樣有才能的人,其才能卻不合于魯國衛國的需要;像仲尼這樣有口才的人,其言在魯定公魯哀公那裡卻得不到施行;像仲尼這樣謙遜的人,卻被子西所妒忌;像仲尼這樣仁愛的人,卻同桓魋結下了仇恨;像仲尼這樣有智慧的人,卻在陳國蔡國受到了委屈困厄;像仲尼這樣有德行的人,卻從叔孫武叔那裡招來了讒毀。其思想足以救助天下,卻不能比别人更尊貴一些;言論主張足以治理萬世,卻不被當時的國君信用;德行足以應合神明,卻不能在世俗間得到推廣。先後應聘于七十個國家,卻沒有碰上一個合适的君主。在各國之間到處急奔,在公卿之門遭受屈辱,仲尼就是這樣得不到君主的賞識。到了他的孫子子思,仰慕先聖之道具備先聖長處但還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卻厚遇自己培養高名,其聲勢傾動了國君。他所遊曆過的諸侯國,沒有哪一個諸侯不駕着四馬大車登門拜訪;即使是登門拜訪的人,也還有不能坐上賓客位置的。仲尼的弟子子夏,是一個登上了正廳但還沒有進入内室的人。隐退告老在家,魏文侯拜他為師,西河地區的人們,恭恭敬敬地向其德行歸附,把他同夫子相提并論,而沒有一個人敢對他的言論妄加非議。所以說:治亂,是由命運決定的;窮達,是由天命決定的;貴賤,是由時機決定的。而後來的君子,固守着一個國君,歎息于一個朝廷,屈原因此而自沉湘水,賈誼因此而悲哀發憤,不是太過分了嗎?
如此說來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在于他們能夠安于天命而自得其樂了。所以他們遇到困厄時并不生怨,居于高位時并不生疑。其身可以受到壓抑,而其思想卻不能受到損害;其地位可以受到排擠,而其名譽卻不能夠丢失。就像水,疏通它就成了江河,堵塞它就成深淵。升到雲上去就變成雨下落,沉到地下去就使土潤澤。本體清純用之洗滌萬物,不會被污濁淆亂;在受到污濁包圍的情形下救助萬物,其清純不會受到損傷。所以聖人身處困厄和顯達就像沒有區别一樣。
忠直的言行觸犯君主,獨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之勢就是如此。所以樹木高出樹林,風肯定會把它吹斷;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會把它沖掉;德行高于衆人,衆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诽謗。前車之鑒不遠,後來的車也繼續翻覆在前車翻覆的路上。然而志士仁人,還要踏着忠直之路進行而不後悔,還要堅持獨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這是為什麼呢?目的是要以此實現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聲名。為求得自己志向的實現,而在險惡的仕途上經受着風波;為求得自己聲名的成功,而經受着時人的诽謗議論。他們之所以身處這樣的境地,是有着自己的考慮的。子夏說:“死生是由命定的,富貴是由天安排的。”所以思想将要得到推行的時候,生命将要顯貴起來的時候,就像伊尹呂尚在商代周代興起,百裡奚張子房在秦國漢朝被任用,是不用追求而自然就會得到,不用追求而自然就能遇上的。而思想将要廢棄不用的時候,生命将要微賤的時候,難道隻是君子為之感到羞恥而不肯有所作為嗎?也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幹也是不會有什麼收獲的。
凡苟且迎合世俗之士,喜歡谄谀獻媚之人,按照貴人的臉色俯仰行事,在勢利之間曲折前行。貴人的意見不管對與不對,贊美之聲都像水流淌;貴人的言論不管可行與否,應對之言都如響之應聲。以窺看盛衰作為精神,以或向或背算作變通。權勢集于某人時,前往追随就像趕集一樣踴躍;某人失去權勢時,背棄而去就像脫鞋仍掉。他們有話說:“聲名和生命哪一個更親切?獲得和喪失哪一個更有利?榮耀和屈辱哪一個更重要?”所以便鮮潔其衣服穿戴,誇耀其車馬侍從,貪求其金玉布帛,沉溺其音樂美色,左顧右盼自以為是得到好處了。隻看見龍逢比幹失去了生命,而不想想飛廉惡來也被滅掉了家族。隻知道伍子胥在吳國被迫用屬镂劍自刎,而不警戒費無忌在楚國也被誅滅。隻譏笑汲黯做主爵都尉直到白頭,而不警戒張湯後來遇到了以牛車安葬的災禍。隻笑話蕭望之被迫自殺受挫于前,而不害怕石顯被免官自缢于後。所以這些通達知命者的謀慮,各人都是沒有留下餘地的。
那麼要問:大凡人們之所以奔走競争富貴,是為了什麼呢?樹立聖人之德必須尊貴嗎?那麼周幽王周厲王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必須權勢嗎?那麼王莽董賢之為三公,不如揚雄董仲舒門庭冷清。必須富有嗎?那麼齊景公擁有四千匹馬,不如顔回原憲檢束其身。是為财物嗎?那麼拿着勺到河邊飲水的人,不過飲個滿腹,離開屋子到外面淋雨的人,不過淋濕身子,超過了這個需要的河水雨水,是無法再接受的。是為名聲嗎?那麼善惡記載在史冊上,诋毀贊譽流傳千年,賞罰由天神的意志所支配,吉兇對于鬼神最明白,這本來就是可怕的。将要以此來愉悅耳目快樂心意嗎?譬如命禦者駕車遊覽五都的人,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貨物全都陳列在那裡了;提着衣裳登上汶陽的山丘,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莊稼像雲彩一樣多了;挽着椎髻的士兵守衛敖庾海陵兩座糧倉,就可以看到小山一樣的糧食堆積在眼前了;插上衣襟登上鐘山和藍田,夜光玙璠的珍貴就可以看到了。像這樣,東西特别的多,而歸自己所有的又特别的少;不愛惜自己的品節,卻愛惜自己的精神;大風驟起塵埃飛升,塵埃飄散卻不停止;六種疾病等在前面,五種刑法跟在後面;利害産生在左面,攻奪出現在右面;卻還自以為看清了生命和聲名的親疏,分清了榮耀和屈辱的主客呢!
天地的大德叫生長萬物,聖人的大寶叫地位。用什麼來守住地位叫做仁,用什麼來端正人心叫做義。所以古代做王的人,隻用他一個人來治理天下,不是用天下來奉養他一個人;古代做官的人,是利用官位施行他的義,不是因為利祿貪求他的官位。古代的君子,羞愧得到了官位卻不能進行治理,不羞愧能夠進行治理卻沒有得到官位。探究天和人的本性,考查邪和正的分别,權衡禍與福的門徑,最終得出關于榮與辱的謀慮,其區别十分顯然,所以君子要舍彼而取此。至于出來做官和在家隐處要不違其時,靜默和說話要不失其人。天體轉動衆星運轉,而北極星仍停留在老地方;璇玑像車輪一樣不停轉動,而衡星像車軸一樣仍居中執掌。既明白事理又知識淵博,以保全自己的節操,将這長遠的謀慮留傳下去,以安定保護好子孫,以前我祖先的朋友便曾這樣做了。
治:政治清明,即治世。
亂:亂世。
運:國運。
窮達:困窘與顯達。
貴:地位顯赫。
賤:貧賤。
時:時機,機會。
自合:自然在一起。
相親:相互親近。
介:介紹。
玄同:默契。
合符:義同“玄同”。
告:覺,使之覺悟。
裡社鳴而聖人出:迷信說法。李善注引《春秋·潛潭巴》:“裡社明,此裡有聖人出。其呴,百姓歸,天辟亡。宋均曰:“裡社之君鳴,則教令行,教令明,惟聖人能之也。呴,鳴之怒者。聖人怒則天辟亡矣。湯起放桀時,蓋此祥也。”裡社,古代裡中祀土地神之處。裡社鳴,指裡社有人鳴,鳴之者即帶頭起事者,亦即聖人。
伊尹:商湯時大臣。
媵:讀yìng。
阿衡:官名,猶後代宰相。
太公:即太公望姜子牙。
尚父:周武王尊太公望為尚父。
百裡奚:春秋時秦穆公的大夫。
張良:漢高祖劉邦重要的謀士。
黃石之符:李善注引《黃石公記序》:“黃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下略》。”又引《河圖》:“黃石公謂張良曰:讀此,為劉帝師。”
三略:即《太公兵法》,分上中下《三略》。
陳項:陳涉項羽。
沛公:劉邦。
四賢:指以上伊尹太公百裡奚張良。
箓(lù)圖:史籍。
天人:天道人事。
格:衡量。
“清明”句:出自《禮記·孔子閑居》。
申:申伯。
甫:庸山甫。
翰:幹。
興主:興國之主。
亂亡:亡國之君。
幽王:周幽王,西周亡國之君。
褒:褒姒,周幽王的皇後。
曹伯陽:春秋時曹國國君。
社宮:祭祀之所。
叔孫豹:春秋時魯國大夫。
昵:親近。
豎牛:春秋時魯國人。
庚宗:魯國地名,今山東省泗水縣東。
數:曆數,即天命。
河洛:《河圖》《洛書》。
文:指周文王。
命:受天命而得天下。
七九:七代九代。
武:指周武王。
六八:六代八代。
成王:指周成王,周武王之子。
定鼎:定都。
郏鄏(jiá rǔ):古都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蔔世:占蔔預測傳國的世代數。
蔔年:占蔔享國的年數。
幽厲:周幽王周厲王。
二霸:指齊桓公晉文公。
陵遲:衰敗。
文薄:文德衰薄。
漸:浸染。
靈景:周靈王周景王。
辯詐:巧言辯解,指縱橫家的言論。
七國:戰國七雄,即齊楚燕韓趙魏秦。
酷烈:殘暴。
仲尼:孔子字仲尼。
顔冉(rǎn):顔回與冉雍,孔子的弟子。
揖(yī)讓:賓主相見的禮節。
規矩:禮法制度。
訚訚(yín yín):愉悅善言的樣子。
遏:止。
孟轲:孟子荀子。
正道:儒家正統之道。
維:系。
卒:最終。
溺:淹沒。
援:救。
器:才器。
周:合。
魯衛:魯國衛國。
辯:辯才。
定哀:魯定公魯哀公。
謙:謙遜之德。
子西:楚國大臣。
桓魋(huántuí):東周春秋時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
道:儒家之道。
濟:救濟。
貴:尊貴。
時:時世。
應:感應。
彌綸:統攝。《易經·系辭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驅驟(qū zhòu):馳騁,即奔走。
蠻:指蔡楚。
夏:指宋衛。
子思:孔子之孫。
希聖:希望達到聖人境地。
備體:具備至人之德。
封己:壯大自己。
養高:保持高尚節操。
人主:君主。
結驷:用四馬并駕一車。
:造門:登門。
賓:賓客。
子夏:蔔商,字子夏。
升堂而未入于室:比喻學有成就但還未達到最高境界。
魏文候:魏國國君。
西河:魏國地名,今陝西省東部黃河西岸地區。
歸德:歸服于其德。
夫子:孔子。
君子:指官長。
區區:誠摯的樣子。
沈湘:自投湘水,即投汨羅江。李善注引《楚辭》:“臨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沈流。”
過:過分。
樂天知命:安于命運,自得其樂。
抑:屈。
排:排擠。
名:聲譽。
川:河流。
淵:深潭。
雨施:下雨。
清:清淨。
不亂于濁:不被濁物混亂。
濟物:洗滌東西。
迕(wǔ):犯。
主:君主。
獨立:不依賴别人而自立。
負:背負。
秀:特出。
堆:土墩。
湍:急流之水。
行:品行。
非:非議。
監:通“鑒”,前車之鑒。
覆車繼軌:緊跟着又翻車。
操之:指堅守節操。
遂志:實現抱負志向。
曆:經曆。
謗議:非議。
處:對待。
算:計謀。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出自《論語·顔淵》。意謂生命富貴皆由命中注定。
行:推行。
呂尚:姜子牙。
百裡:百裡奚。
子房:張良。
徼(yāo):通“邀”,求。
廢:止。
賤:地位低下。
為之:指為政。
希世:迎合世俗。
蘧蒢(qú chú):谄媚之人。
戚施:駝背,喻義同“蘧蒢”。
俛(fǔ)仰:低頭擡頭。俛,通“俯”。
逶迤(wēi yí):曲折蜿蜒的樣子。
意:意見。
流:流水。
窺看:窺測興衰之勢。
向背:依附與背離。
變通:靈活。
歸市:擁向鬧市。
珍:貴重。
絜(jié):通“潔”,整修。
矜(jīn):誇矜。
車徒:車馬随從。
冒:貪。
貨賄:珍寶财貨。
淫:指沉湎。
脈脈(mò mò):凝視的樣子。
龍逢:關龍逢,為夏桀時賢臣。
比幹:殷纣王的庶兄。
飛廉惡來:殷纣王的佞臣。
伍子胥(xū):春秋時吳國大夫。
屬镂:劍名。
汲黯:漢武帝時為東海郡太守,敢于直言面谏,武帝表面敬重而實嫌惡。
主爵:官名。
懲:戒止。
張湯:武帝時太中大夫禦史大夫。
蕭望之:西漢大臣。
跋踬(bá zhì):跋前踬後,即進退兩難之意。
絞缢(jiǎo yì):用繩子勒死。
達者:達觀者。
盡:窮盡。
奔競:奔走競逐。
立德:立聖人之德。
陪臣:諸侯之臣。
王莽:漢平帝時為大司馬,号安國公。
董賢:漢哀帝時以貌美善佞為光祿大夫。
楊雄:西漢辭賦家。
仲舒:董仲舒,西漢經學家。
閴:寂靜。
齊景: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景公。
千驷:四千匹馬。
原憲:李善注引《家語》:“原憲,宋人,字子思。清約守節,貧而樂道。”
實:财貨。
棄室:抛棄房室。
濡(rú):濕。
過此:除此。
懸:顯明。
天道:指天之旨意。
灼:明。
娛耳目樂心意:賞心悅目。
命駕:駕車動身。
畢陳:全部陳列。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襟。
汶(wèn)陽:春秋時魯國地名。
丘:指田地。
稼:莊稼。
紒(jì):通“髻”。
敖庾海陵:糧倉名。
山坻(dǐ):山名。
扱衽(xī rèn):義同“褰裳”。
鐘山:昆侖山。
藍田:山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東。二山皆以出産美玉而著稱。
夜光:夜光璧,寶珠名。
玙璠(yú fán):兩種美玉。
為己:為己所占有。
身:形體。
啬(sè):愛惜。
六疾:泛指各種疾病。
五刑: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
攻奪:搶奪。
身名之親疏:指親愛身而疏遠名。
生:萬物生長。
大寶:最大的寶物。
位:帝位。
正人:禁止人做壞事。
奉:供奉。
一人:指天子。
仕者:做官的人。
冒:貪。
得:得官。
原:推求。
核:考核。
分:名分。
權:權衡。
禍福之門:招緻禍福的門徑。
昭然(zhāo):彰明的樣子。
彼:指禍辱。
此:指福榮。
出:出仕,做官。
處:隐居。
時:時機。
默:不語。
辰極:北極星。
玑(jī)旋:玑旋:指渾天儀上的橫管。
輪轉:圍繞中心旋轉。
衡軸:即軸心。
贻:遺留。
厥(jué):其。
孫:順。
燕翼:喻為子孫後代籌謀。
先友:指孔子。作者認為自己是老子的後代,老子與孔子為友,故稱。
斯:此,指籌謀子孫後代之事。
參考資料:
1、于平.《昭明文選(五)》.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2063-2072
2、張啟成,徐達.《文選全譯(五)》.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3732、3735、3739、3742-3746、3748-3749、3752-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