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旌 gān jīng

词语解释

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旌,在 浚 之城。” 朱熹 集传:“析羽为旌。干旌,盖析翟羽於旗干之首也。”《诗序》谓《干旄》是赞美“ 卫文公 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显贵者。 清 唐甄 《潜书·取善》:“非有干旌之贤大夫也,而时称大官之相知,则人议其污。”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奉盘正拟具壶觴,忽有干旌过草堂。”

详细解释

(一)、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

《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旌,在 浚 之城。” 朱熹 集传:“析羽为旌。干旌,盖析翟羽於旗干之首也。”《诗序》谓《干旄》是赞美“ 卫文公 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显贵者。 清 唐甄 《潜书·取善》:“非有干旌之贤大夫也,而时称大官之相知,则人议其污。”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奉盘正拟具壶觴,忽有干旌过草堂。”

英语翻译

Dry Jing

词语分字解释


  • (gān gàn)

    基本字义

    干(乾)gān(ㄍㄢ)

    ⒈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⒉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⒊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⒋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⒌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⒍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⒎  个数:若干。

    ⒏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⒐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⒑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⒒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⒓  〔干将(jiàng)〕古剑名。

    ⒔  姓。

    其他字义

    干(幹)gàn(ㄍㄢˋ)

    ⒈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⒉  做:干事。说干就干。

    ⒊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⒋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汉英互译

    do、work、able、dry、empty、for nothing、doing

    相关字词

    做、搞、湿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oppose, offend; invade; dried


  • (jīng)

    基本字义

    jīng(ㄐ一ㄥ)

    ⒈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⒉  表扬:旌表。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anner or flag adorned with feathers; to sig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