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磬 fú qìng

词语解释

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

详细解释

(一)、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

《书·禹贡》:“ 泗 滨浮磬。” 孔颖达 疏:“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后汉书·马融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 清 赵翼 《放言》诗:“石沉有浮磬,木浮有沉水。”

百度百科释义

浮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qìnɡ,是指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

词语分字解释


  • (fú)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⒈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⒉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⒊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⒋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⒌  暂时的:浮记。浮支。

    ⒍  可移动的:浮财。浮荡。浮吊。浮动。

    ⒎  超过,多余:人浮于事。

    ⒏  呈现,涌现:浮现。浮想。

    ⒐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浮脉。

    汉英互译

    float、on the surface、unsta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氵、孚声

    English

    to float, drift, waft; to exceed; superfluous


  • (qìng)

    基本字义

    qìng(ㄑ一ㄥˋ)

    ⒈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⒉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⒊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⒋  古同“罄”,空,尽。

    造字法

    会意